《产品设计创新点的定位与指向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品设计创新点的定位与指向研究.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产品设计创新点的定位与指向研究 何伟民;唐合业【摘 要】产品设计创新点的定位与表现是评价一项产品设计生命力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出发点,同样这也会影响创新点方向研究的正确性与持久意义.如何启发学员和初级设计师的启动正确的理念是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较之技艺更重要工作之一.盲目性、功能性乃至技艺性是否阻碍了创新性的萌发,渐进式的改良创新是否是创新理念的铺路石,正确的创新理念指向将能最大化地促进创新定位的有效性,同时也将很好地辐射与带动整个产品设计以及其学科的发展.【期刊名称】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年(卷),期】2011(024)003【总页数】3 页(P31-32,37)【关键词】概念;创新;改良;整合【
2、作 者】何伟民;唐合业【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北京,100023;北京联合大学,北京,100023【正文语种】中 文【中图分类】TB47 思维不仅是头脑风暴,它包含的内容涉及创新全方位的定位,它与现代生活和科技,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无论是设计学校的学生还是从是设计的设计师找到理想的创新点可以说是设计成功了一半,尤其是没有形成观察生活习惯和缺乏生活实践的学生,更多的不是不会设计,就是抓不住设计的重点,如何建立这种职业素质实际已经关系到设计成败与发展的主要技能之一。创新立足于生活,生活离不开产品,但产品设计却不能等同创新。柳冠中教授在设计方法论一书中提到,设计不能总局限在物的范畴,应指向设计的目
3、的,只有实现了设计的目的所涉及的各项条件,那么新的形式和生活方式将自然在我们的笔下呈现。同时设计的目标并不能自然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应善于在繁杂的生活信息中发现新的问题,分析比较,最后运用适当的设计方法加以物化。“发现问题”是我们创新点定位的开始。这里的愿望指的是主观的意志,这种意志的来源有时并不完全是盲无目的的情绪化表现,而是各种信息整合的综合体现。这种体现却又总是通过设计师的具体工作得以体现的;而创新点则是客观目标的指向,是隐含在事物内部的实质和功能,两者可以借此判断为主观和客观两部分内容,两者的关系不能是孤立的存在,单纯的创新发现只能是技术的再现,与人和自然的融合还有相当的差距,所以,
4、只有为设计师的主观愿望所主导,整合成人和环境的更高境界需求,那样的创新目标才是真正体现出了设计的可持续价值。从另一方面而言,愿望是主观的表现载体,它对创新点的融合并不是机械的,点对点的接受,它在接近创新点的同时也在重新定位各种层次各种意义层面的创新元素,包含文化元素和环境生态元素,设计师是为人服务的,既要重视物质层面,也不能忽视通过物质表达出来的精神层面,反之设计师也有自己主动的一面:在依托创新点表达的同时也在强迫消费者无意之间接受了其意志,所以说愿望始终在创新过程中处于主动位置,是整体的,而创新点则是目标的物化,是局部的,两者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目标促进愿望更主动、更广泛地深化设计师的创造行
5、为。愿望作为主观能动性的载体,可以主动地促进创新行为的发展和深化,愿望的形成有赖于综合信息,包含技术以及人文环境因素的整合和分析,最终形成明确的目标指向和思想基础,结果就是创新成果的出现以及与市场导向的高度融合。产品设计的表现是技术实施的手段,对于创新的结果呈现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同时它也是设计方法的最终手段之一;产品设计在我国诞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初的设计教育培养模式还没有脱离美化与装饰的范围,美术与视觉表现依然占据着设计最终结果判断的大部分;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改革开放的初期,工业化的脚步才在百废待兴的现代化口号中迈出了步伐,对西方工业设计乃至工业革命的理解还处在拿来和全部借鉴的初级过
6、程,当然我们也必须经历这个过程,我们设计工作者都象好学生一样在认真学习着国外发展的经验和教育文化。许多课程体系甚至在我们现今的多所教育机构还在沿用。想一下,学科建立起来了么?不能说没有,因为现今我们的设计院校含设计专业已经深入到了几乎所用综合大学的大部分院系,可以说种子已经播下了,就等结果了。但学科是否与社会接轨,是否在社会的经济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学科理论体系是否建立起来了,这点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分析的。包豪斯教育体系对中国的设计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但它的创建背景却是我们当时的世界观难以理解的一道鸿沟,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再解释;但德国人的表面教育体系我们却完全消化并吸收得很好,因为这成功
7、地使我们的实用美术教育有了软着陆的理由,大批的传统工艺美术人才成功地转化成了现代设计师,并坚决地与手工艺划出了界限。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十几年过去,我们再看看学习的成果是否转化成生产力了?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继续探索啊。应该说德国设计教育体系的诞生是其对工业化进程探索的结果,没有借鉴工艺美术运动的经验,没有国际联盟的背景,德国的包豪斯是不可能如此准确诞生其优秀的设计系统和理念的,但旁观者看到的只是该系统的课程体系和目录清单而已,而其“表象”在 30 年后它们又向前不断地推进着,在乌尔姆,在芝加哥设计学院等等,它的理念随着设计实践和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着。我们怎么办,他们总在变化,因为有
8、社会背景做支撑,我们不了解。但从另一个角度上看,设计表现的技巧我们还是学会了,这对于产品设计的本质却不是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表现技术只能是目标的附庸,而设计的全部就是为了解决目标而采取的方法和行动。而表现技术仅是目标呈现的一种方法之一,可以这样解释:表现仅是创新的呈现技术之一。过去是手绘表现,手工模型;现在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全自动化模型机的模型制作,极其精确且可以直接输出加工和生产,但设计的目标“问题”却还需要我们设计师用头脑解决。作者在考虑上个世纪的包豪斯毕竟整合了包含艺术学院在内的各个行业的门类,艺术家的创新影响和风格与我们的社会国情与行业特点有相融之处,所以它解救了我们一部分的艺术家成
9、功转行。他们的观念是依据审美的持续创新而非设计目标的实现,一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二是为他人和环境而服务,两者没有交汇。从现在来看,不能说这完全错误,因为这符合我们的国情。从设计本质上讲设计依市场经济而生,为经济竞争机制的发动机,所以脱离市场经济的存在怎么会有审美表现的飞跃呢?如果真飞跃了,那肯定是艺术品。即使是创新产品它也不存在永恒,也要遵守市场产品的生命周期。单纯的表现技术不能与创新划等号,如果仅在表现上下功夫,将会失去创新性目标的本质,也就失去了关于设计所肩负的使命。总之,表现与创新的关系应定格为方法手段与目标实现的关系。过去的十年,我们把设计定位于产品的实现本身,对于因当今条件所限或其
10、它原因不能实现的创新概念我们总定性为概念设计或概念创新,总希望新的设想能够与限定的条件达到一个平衡,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创新行为的最大发挥,这是相对于物质限定条件的创新行为;在物质条件匮乏的时代多做些有意义的工作确实是现实的。这个层面可以这样解释,是狭义的;广义的概念设计是思考未来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如何为我们带来有利于循环发展的可持续设计生存方式和方法。它不是脱离当代的科学技术去空谈未来,而是在充分研究当今社会各个层面发展状况和条件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目标提出一个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允许有不足的地方,同时可以由多个具体实施方案的可能性。有些方案可以现在实现,有些可以将来实现,它为我们的未来的生
11、活指出了美好的远景。这就是概念设计的思路。改良创新应从两个层面解释,一是小的改进称为改良,二是如果改进的内容 99%,与原设计有了很大的差别,就不能算做改良了,应视为改良性创新设计了(注:不是概念创新设计)。所以改良是我们平时运用最广泛也是最现实的设计活动,也就是说设计师 90%的工作也可能是改良设计。改良包括功能,使用与操作方法,工艺技术,品质外观等涉及许多内容,应该说这也很重要,因为这也是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与完善产品品质的重要途径。所以概念创新与改良性创新是两个性质不同,但都有其重要作用的设计方法,二者缺一不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量与质的关系。我们说当今设计的定义首先就是对于目标的实现;至于方法和手段可能受到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但核心是解决问题。当今世界的科技,文化艺术高度交融,但靠一个独门绝技已经很难实现均衡可持续创新和发展,所以靠表现技术、工艺、文化元素单打独斗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信息的整合乃至各个行业的整合已是社会潮流发展的趋势,设计师已不在其中充当能人和工具的角色了,他们应该挑起创新者的重担,为了目标的实现,协调各个环节和各种资源,最后用整合这件利器实现目标的创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