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pdf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 3 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历史学是一定历史观指导下的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探寻历史真相、认识历史规律是历史学重要的社会功能。中学历史课程承担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在探索历史规律的过程中,不但要拓展历史思维,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更要发挥中学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在本课中,秦的统一以及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通过展现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设过程,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探究秦的兴起与秦的速亡背后的因果联系,总结王朝兴衰的历史命运,同样能够增强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2、。为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高中历史教学还必须拥有自己的路径与方法,那就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托的方法选择。在本课中,时间轴的制定、多种类别史料(地图、目录、专著、文物)阅读方法的指导,历史故事中的逻辑挖掘,大事年表的归类与解读,恰如其分地把时空、史料、解释等素养相交织,涵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是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的第 3 课。本节内容上承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下接大一统局面愈加巩固的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这一课时描述的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波澜壮阔的奠基时代。短短十年间,秦皇扫六合,偏居西
3、北边疆的秦国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力量?区区十四载,强秦大厦骤然倾圮,秦国的制度建设与政治生态孰优孰劣?秦国的成功既顺应了时代呼唤统一的潮流,也是它以人和之力抓住了统一大业的天时与地利。秦朝的短命对嬴氏家族而言的确是一种失败,秦文化中的功利、急躁可能要为此承担很大的责任,然而恰是秦文化中的这种功利让秦朝有能力有胆量开创并强行推广新制度、新文化、新经济,这些新举措日后被证明对中华民族多元一统格局大有裨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版图、制度、货币、文字的基石,故秦王朝以其史上最短暂的统一王朝之殇,为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王朝扬名,秦不愧为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时代的见证人。本课主要包括了秦的统一、秦朝的暴政
4、、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三大版块的内容。其中秦的统一是本课叙述的重点,这一板块的内容包括统一原因、巩固统一、统一影响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唇齿相依,逻辑前后牵连,比如统一原因与巩固统一的措施中都折射出秦文化中功利的倾向,而这样的倾向既是秦急速统一的原因,也是秦大规模制度更新的文化支撑,更是秦速亡的内在因素。第二、三板块内容较为简单,其实为第一板块反映的文化实质的呼应。本课主题则蕴藏于三大板块的字里行间,不管是统一的条件,还是巩固统一的措施,还是速亡的教训,都是中华民族大一统格局起步时代的遗产。三、学情分析 本课为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三课,施教对象为刚刚踏入高中校园的高一学生。本课的教学内容尚
5、属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起步课程,学生有关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故教学速度不宜太快,教学深度不宜太难,教学广度不宜太宽。另一方面,经过初中课程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与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的系统学习,学生对秦开创大一统局面以及秦亡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因此,既为了避免与初中课程知识雷同,又为了契合入学伊始的高中学生认知水平,还出于为提升学生高中段整体学习能力奠基的考虑,本课的设计比较注重方法的指导与史观的引领。方法方面具体表现为地图的识读、史料分类与概括、时间轴的绘制、故事情节的分析、历史解释的区分等多个方面。价值引领方面包括统一多
6、民族国家观念的认同、国家兴亡规律的探究、唯物史观的初步体验等多个领域。四、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与汉朝合为一个单元,具体要求是: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相关内容在中外历史纲要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为第一单元的四分之一,综合课标要求与中外历史纲要的叙述,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能够从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认识秦统一的条件,能够结合地图描述秦统一的时空顺序,感知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能够解读材料,梳理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绘
7、制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示意图;能够结合运用相关史料,从当时的情境和历史的角度论述秦始皇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3.探讨秦朝速亡的多方面原因,尝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并从秦末农民起义认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历史解释、唯物史观)4.运用多种史料,探究秦之兴的原因,秦之统的过程,秦之固的措施与意义,总结秦之亡的经验与教训,认识文物史料与文字史料的互为补充作用,用史料解释历史现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难点为秦朝大一统局面的开创。从知识体系的价值上看,秦大一统局面的开创,既是对中华民族多元一统文明兴起格局的完
8、美总结,也是之后中华民族文明连绵不绝的保障。从课程内容的结构上说,秦的统一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后续探讨秦朝兴亡的基础,故把秦大一统局面的开创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因这一重点教学内容繁多,知识概念复杂,所以同时被确定为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本课在方法上将采用地图、文字史料、文物史料、大事年表等多种方式进行。如在突破大一统局面开创的知识体系时,本课将采用地图与文字史料相结合的方法。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地图,识别地图要素时,要渗透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在阅读目录类材料,分析文字史料内在逻辑时,要关注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同样为了助力重难点突破,本课在课前准备上将采用学案预习法,在设备上
9、将采用智慧课堂技术。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以李斯视角探究秦王朝的兴起、统一霸业与速亡。一方面,李斯从公元前 247年进入秦国到秦亡前一年被自己制定的秦法处死,整整四十年间,见证了秦帝国大厦的建立与倾圮。青年李斯学成之后选择秦国反映的是秦国所具有的统一天下的天时地利人和,李斯来到秦国之后,为秦的统一霸业及巩固统一的举措出谋划策,为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秦始皇身后,李斯在定立太子问题上的选择也客观上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同样李斯也是秦末暴政、起义、各方势力争权夺利的见证者。另一方面,李斯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功利倾向也是秦文化功利的写照,这种功利既是秦王朝迅速崛起、急
10、速统一、快速建制的内在驱动力,也是秦王朝短命而亡的外在推动力。某种意义上说,暴政就是一种急政。从顶层设计的角度讲,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地养育与自我学习能力地培养是新课标重要理念之一,历史课堂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也是未来历史教学发展的方向之一。因此,基于中外历史纲要的知识结构,本课在设计过程中还依托了一定的教学准备与教学设备。依据教学过程设计的学案是学生预习的助手,也是加快课堂节奏,帮助学生事先建立知识逻辑的利器。一生一平板的智慧教室的运用则有助于学生更加清晰地阅读史料,全员参与到课堂中来,该设备地某些功能更能实现教师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实时对话,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七、教学过程【教学导入】秦朝印象:设问
11、:依据阅历,你的秦朝印象是怎样的?教学设计意图:在初中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与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相关教学内容中,学生已经对秦朝的基本史实有所了解。故以师生互动,常识印象作为导入,锁定统一、强大、暴政、短命等几个关键字,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本课学习的中心任务,对秦王朝的大致面貌有一个简要认识,为即将开展的课堂教学营造氛围并奠基基调。【学习任务】1导入学习任务一:秦之兴,为什么是它来统一?情境呈现:通过智慧教室 hiteach 技术展示学生绘制的“秦兴亡时间轴(247BC-203BC)”,展示秦国统一天下,巩固统治并迅速灭亡的时事变迁。材料 1:学生课前制作,教师补充形成的
12、“秦兴亡时间轴(247BC-203BC)”教师活动:结合学生课前编制的秦兴亡时间轴,补充完善适当内容,找准时间节点,概括时代特征。设计意图:通过下发学案,让学生在课前编制时间轴,既是对预习习惯的养成,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教材文本,内化为自身的历史解释的能力。但是对于高一起始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从编制方法的角度给予指导。从知识达成角度而言,这一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对秦王朝兴亡的史实进行基本梳理。同时,学生与教师一起编制完成的时间轴也能够作为材料之一,用于之后环节的学习。从素养落地角度而言,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只靠灌输形成。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
13、学习、探究学习,才能将时空观念内化成为学生的关键能力。情境过渡:秦始皇与李斯图 问题设计:在秦兴亡起伏的几十年间,有一个人,他直接参与了秦兴亡的各个重大的事件,对秦的统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对秦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是谁呢?设计意图:按照思维惯性,学生会认为这个人是秦始皇,其实是李斯,他见证秦王扫六合以及秦末农民起义与秦二世时代的败局。设计悬念,活跃课堂气氛。情境呈现:李斯入秦为客卿 材料 2: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史记李斯列传 问题设计:李斯如何看待当时的形势?李斯为何选择秦国?材料 3:视频郑国
14、渠事件 问题设计:通过郑国渠事件,你认为秦的统一还有哪些条件?设计意图: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适当补充,尤其是以李斯的生平为线索,可以从李斯之言分析秦优于六国的历史条件,还历史于时代感。李斯选择秦国说明秦国具有统一的天时地利。郑国渠事件的发生,李斯身为客卿上谏逐客书,也说明了以广纳贤才为代表的人和因素与秦国天时地利的完美统一。视频史料也是史料的一种,它以简单生动的特点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聚焦关键问题,视频类史料的分析与运用方法的习得,也是涵养史料实证能力的必备路径。2.导入学习任务二:秦之统,它的措施与意义安在?(1)秦的统一 情境呈现:两幅秦朝形势图。教师活动:通过智慧技术 hiteach把地图分次
15、发送给学生,教师按照学生实时反馈的选择数据进行分析。学生活动:读图上左,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排序“六王毕,四海一”的过程,并运用 hiteach技术做出实时选择。材料 4:秦时,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史记西南夷列传 材料 5:故事“亡秦者胡也”。设计意图: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在排序的过程中,学生一般会按照教材阐述的前后顺序主观揣测排列,然而在高中段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养成“史料-结论”这样的思维模式。通过五尺道的修筑时间与公元前 215年“亡秦者胡也”的故事,指导学生从史料中推断事件发生的前后逻辑关系。在教学推进的过程中,必须把文本解读与地图时空的转换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必修 2019 中外 历史 纲要 第一 单元 统一 民族 封建 国家 建立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