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形态与功能课程标准.pdf
《人体形态与功能课程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形态与功能课程标准.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体形态与功能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00436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学 时:112 学 分:8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第一部分 前言 1.课程性质与地位 人体形态与功能是基础医学的重要骨干学科之一,是护理专业、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它是研究、揭示人体正常形态、结构、发生、发育规律、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发生、调节机制的科学,在医学的发展中,起着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相互转化的重要作用。学生对人体形态与功能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将为病理学、药理学等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按我校教学计划规定,人体形态与功能总学时 112,理论学时 92,实验学时 28。2.
2、课程的设计思路 人体形态与功能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基础课程,教学中应以形态与功能相关、局部与整体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进化发展的观点来理解人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重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做到重点突出,抓住关键,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深刻理解、牢固掌握;要加强智能型人才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基于智慧职教云课堂平台,将课本、微课、课件、文档、习题等多种资源综合运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鼓励学生自学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课堂讲授、线上学习、标本模型切片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联系临床,以培养学生
3、初步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2)掌握本学科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3)熟悉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等。(4)了解本课程的研究方法、研究动态及新理论、新知识、新进展。2.能力目标(1)能初步应用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解释人体、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简单分析某些疾病的发病原因;(2)能正确使用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掌握基本操作技术、为学习相关课程和临床实践做准备;(3)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临床思维能力。3.素质目标(
4、1)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命观和整体观;(2)养成严谨、勤奋的学习风气和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3)热爱护理专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耐心和救死扶伤、乐于奉献的专业精神;具备良好的专业文化素质。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1.课时分配 序号 课程单元 学习内容 参考学时 理论 实践 理实一体 1 绪论 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研究方法、人体结构常用方位术语 2 2 细胞 细胞的结构 1 4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2 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 2 3 人体基本生理功能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与稳态、生理功能调节 2 4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1)2 6 运动系统
5、(2)2 运动系统(3)2 运动系统(4)2 运动系统(5)2 运动系统(6)2 运动系统(7)2 运动系统(8)2 5 呼吸系统 概述、呼吸系统结构 2 4 肺通气 2 气体交换与运输、呼吸运动的调节 2 6 消化系统 消化管、消化腺 2 2 消化、吸收 2 7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的结构、尿的生成 2 2 尿的浓缩和稀释、调节、排放 2 8 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 9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1)2 4 循环系统(2)2 循环系统(3)2 循环系统(4)2 10 能量代谢与体温 能量代谢、体温及调节 2 11 感觉器官 概述、视器 2 2 前庭蜗器、皮肤 2 12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6、(1)2 4 神经系统(2)2 神经系统(3)2 神经系统(4)2 神经系统(5)2 神经系统(6)2 神经系统(7)神经系统(8)2 神经系统(9)2 神经系统(10)2 13 内分泌 概述、下丘脑-垂体功能 2 甲状腺、肾上腺、胰岛 2 14 个体生命过程 胚胎学概要、胎儿血液循环 2 影响胚胎发育的因素 2 合 计 92 28 2.课程单元描述 课程单元一 绪论 课时数 2 学习目标 了解人体形态与功能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掌握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常用术语。学习内容 人体结构与功能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对学习医学的重要性;人体的组成和分部与功能;常用的人体结构与功能术语。教、学、做内容安排 教
7、师讲解上述理论知识;学生理解记忆上述概念,并运用相关理论准确描述人体,解释有关生命现象。教学方法和建议 课堂讲授、任务驱动。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WiFi 覆盖、电脑联网 课程单元二 细胞 课时数 10 学习目标 掌握细胞的结构、跨膜物质运转功能,了解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掌握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熟悉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学习内容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教、学、做内容安排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细胞结构、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联系实验的有关情况,教师集中讲解有关问题;
8、学生理解以上概念熟练操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作实验;共同讨论有关问题。教学方法和建议 课堂讲授、操作演示、任务驱动、实验操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机能实验室及相关实验设备、WiFi 覆盖、电脑联网。课程单元三 人体基本生理功能 课时数 2 学习目标 掌握人体基本生理功能的相关概念;了解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学习内容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内环境与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教、学、做内容安排 教师讲人体基本生理功能基本概念及机制;学生理解、记忆相关知识。教学方法和建议 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师生互动。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WiFi 覆盖、电脑联网。课程单元四 运动系统
9、 课时数 22 学习目标 了解运动系统的构成及各组成直接的关系;掌握全身重要的体表标志骨、标志肌及全身主要关节的位置、形态学特点及功能。学习内容 骨关节肌的概述、全身骨及重要的骨性标志;关节的概述、全身骨的连接及重要关节的组成、特点及运动;肌的概述、重要肌的结构、起止点及功能。教、学、做内容安排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运动系统相关理论知识内容,学生理解记忆;实验通过标本、模型、视频、师生互动模拟演示等辅助学生学习,并联系实验的有关情况,教师集中讲解有关问题。教学方法和建议 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验操作。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WiFi 覆盖、电脑联网 课程单元五 呼吸系统 课时
10、数 8 学习目标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各系统组成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功能;熟悉呼吸基本过程、呼吸的调节;了解呼吸节律形成的机制。学习内容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重要器官的位置与形态特点及微细构造;呼吸运动的过程及原理、呼吸调节机制、呼吸节律的形成,纵膈等相关知识点 教、学、做内容安排 教师讲述相关理论知识,学生理解记忆上述知识内容,实验通过标本、模型、视频、师生互动模拟演示等辅助学生学习,并联系实验的有关情况,教师集中讲解有关问题;运用相关理论解释有关生命现象。教学方法和建议 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师生互动、实验操作。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WiFi 覆盖、电脑联网、机能学实验室及相关实验设备
11、。课程单元六 消化系统 课时数 6 学习目标 消化系统的组成、各重要组成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功能。学习内容 消化系统的组成及重要器官的形态、组织结构特点,消化吸收的概念、消化腺分泌和调节,消化的过程,吸收的主要部位及主要物质的吸收。教、学、做内容安排 教师讲述相关理论知识,学生理解记忆上述知识内容,实验通过标本、模型、视频、师生互动模拟演示等辅助学生学习,并联系实验的有关情况,教师集中讲解有关问题;运用相关理论解释有关生命现象。教学方法和建议 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师生互动、实验操作。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WiFi 覆盖、电脑联网、解剖实验室及相关实验设备。课程单元七 泌尿系统 课时数
12、 6 学习目标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尿液的生成过程;熟悉尿液的生成、浓缩、稀释;了解尿液生成的调节机制等。学习内容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重要器官的位置和形态、微细结构;尿液的生成、浓缩、稀释;尿液生成的调节机制。教、学、做内容安排 教师讲述相关理论知识,学生理解记忆上述知识内容,实验通过标本、模型、视频、师生互动模拟演示等辅助学生学习,并联系实验的有关情况,教师集中讲解有关问题;运用相关理论解释有关生命现象。教学方法和建议 课堂讲授、任务驱动、师生互动、实验操作。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WiFi 覆盖、电脑联网、解剖实验室及相关实验设备。课程单元八 生殖系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 形态 功能 课程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