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小说先锋叙事的解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华小说先锋叙事的解读.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余华小说先锋叙事的解读 摘要:余华的小说叙事以其超凡脱俗的先锋叙事完成了对传统叙事模式的裸露与颠覆,其这一“个性化叙事”既是余华作为先锋作家的标志,也可以视之为是余华对中国当代文学所作出的贡献与价值,研究它是我们进入这个作家隐秘文学世界的有效途径。关键词:余华 小说 先锋叙事 八十年代后期,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文学思潮潮水般涌入中国,出现了大批惊世骇俗、充满着反叛和颠覆意味的作品,引发了一次艺术内在结构的变异与新生,突破了中国文学艺术叙述方式的稳定系统,被坛称之为“先锋小说”,余华,作为其中的重要代表作家,其很多作品都成为了先锋小说的典范之作。“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
2、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真正所谓的先锋精神,应该就是一种不断探索与创新,是对内涵与形式的永不厌倦的探索,正如余华本人所谈到的,“我觉得最大的误解是把先锋文学变成了理论的,而不再是把它当成真正的作品”余华的创作正是以建立、颠覆、重构的过程和不懈的探索印证着先锋精神的一个个脚印。一、虚构:对“真实性”的质疑 余华曾说:“人类自身的肤浅来自经验的局限和对精神本质的疏远。只有脱离常识,背弃现状世界提供的秩序和逻辑,才能自由地接近真实。”用这段话来解释其早期的作品是再恰切不过了,无论是十八岁出门远行,还是四月三日事件 这些小说自始至终充满种种不确
3、定性,令人难以捉摸的情境像梦境一样在读者的大脑中浮现,充斥着怪诞和不可思义。于是在创作时,余华不再忠诚描绘事物的形态,“我开始使用一种虚伪的形式,这种形式背离了现实世界提供给我的秩序和逻辑,然而却使我自由地接近了真实”。对真实性的这种理解决定了余华独特的写作方式,他的写作以虚构为核心,大多沉醉于无边无际的幻觉、没有终结的语词游戏、无法遏止的表达欲望、莫名其妙的暴力行径、失去家园而没有归宿的任意逃亡和随遇而安的死亡。二、偶然性:作品内在的隐喻结构 当代叙事学认为故事即为一种结构。故事中各要素以及它们的形式连接具有一定范式,并且在自我调节的动态过程中显示其稳定性并形成基本的模式。而这些结构模式,是
4、在参证许多作品之后才慢慢浮现出来的。模式标明了作家创作的恒定性提一个作家走向成熟、走向稳定、形成自己特异风格的一个表征。特别是比较隐蔽的泛结构模式常能变化出丰富多彩的作品来,这既是余华小说的魅力所在,也是理解余华小说的关键。在余华的小说中,“偶然事件”是最常见的故事单元,亦是最常见的结构作品的方式。余华以偶然事件作为层层关联的叙事链条,构成了作品内在的隐喻结构。它不仅在以苦难为中心话语的作品中运用。而且在 余华几乎所有的作品中运用。这里所说的偶然,用余华的话说,“便是对常理的破坏。简单的说法是,常理认为不可能的,在我作品里是坚实的事实:而常理认为可能的,在我那里无法出现。导致这种破坏的原因首先
5、是对常理的怀疑。”三、比喻:叙事语言的特殊标记 在对真实性的质疑和追问之下,余华在其恩师李陀的启发下,深刻地感到了语言在小说叙述中的重要性。他感到“接近现在的努力将具体体现在叙述方式、语言和结构、时间和人物的处理上,就是如何寻求最为真实的表现形式。”因为余华看到了世界并非一目了然,要想使得对外部现实做最真实的表现,就要在语言上打破常规做一些创新,而语言的创新不是没有规则的。它来自心灵对这世界的感受。余华认为生活中的那些所谓喜悦、悲伤、战栗、痛苦等等都只是概念化的言语,这些心绪只有通过不确定的言语才能更形象生动逼真地表现。因此,余华在寻找新语言的同时,其实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不曾被前人感知过
6、的世界,这也是我们在读了余华的小说时感到的:故事没有多少传奇之处,但我们的内心却已经受到了震撼。而且这种震撼通过余华摇曳多姿的语言,通过他传达出独特的对这个世界真实的感受和理解。四、东西方叙事的影响 余华作为“先锋作家”的代表人物,其独特的创作风格除去个人因素外,也离不开对中西方作家的学习和借鉴。其中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对余华的创作产生了直接而根本的影响,卡夫卡就是最重要的一位。在西方作家当中,卡夫卡是一位极为严谨的作家,但在叙述上又是彻底的自由主义者。余华曾说过“卡大卡让我感到作家在面对形式时可以是自由自在的,形式似乎是无政府主义的-作家没有必要依赖一种直接的,既定的观念去理解形式的,在某种意义
7、上说,作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是否愉快来决定形式是否愉悦,”余华说过:“只有一个理由可以使他们跨越时间和空间,在对方的胸口听到了自己的心跳。”这句话是作家接受了布鲁诺,舒尔茨的理论之后说出的。这位死于 1942 年的波兰作家对余华的影响不输于卡夫卡。在世事如烟中,作家的叙事风格是与布鲁诺,舒尔茨同步的。他那种“疾病一般的激情”,“令人战栗的”亲切,以及“坚定地以这种令人不安的拉拢读者,去唤醒他们身心皆有的不安”,“最终抵达了梦魇”。就像张颐武说的“余华好像迷上了暴力”之后,我们发现在布鲁诺舒尔茨建立的恐怖博物馆中,也有余华的那一个个死亡的角色。据统计,在难逃劫数中死亡四人,现实一种中死亡六人,在细雨中呼喊中死亡十三人,活着中死亡十二人,等等。这种充斥着暴力、恐惧、死亡和血的文字,最终展示在像布一样柔软的稿纸上,布鲁诺舒尔茨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五、结语 正如余华自己所说“是不是先锋派,要看他是否始终走在创作的前沿,是否 有着鲜活的生命力”。余华就是一个有着鲜活生命力的作家,无论是充满着叛逆和新思想的八十年代,商业化浪潮席卷的九十年代,还是喧嚣四起的二十一世纪,他都走出了自己的风格,以创作赢得世人尊敬,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他都是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在他的身上体现着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先锋精神,即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的自我颠覆与重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