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及点评.pdf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及点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及点评.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及点评 1/33 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及谭晓云教授点评 作课缘由:首届“自清语文高端论坛”“名师课堂 主办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名作欣赏杂志社 本文刊载于时代教育2017年第 2期 为什么读经典西游记整本导读设计说明及课堂实录“当代世界也许是平庸和愚蠢的,但它永远是一个脉络,我们必须置身其中,才能够顾后或瞻前。阅读经典作品,你就得确定自己是从哪一个 位置 阅读的,否则无论是读者或文本都会很容易漂进无始无终的迷雾里。因此,我们可以说,从阅读经典中获取最大益处的人,往往是那种善于交替阅读经典和大量标准化的当代材料的人。”(卡尔维诺为什么
2、读经典)设计西游记的整本导读,我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阅读理念。从大唐高僧玄奘的真实历史,到 西游记这部经典创作,再到大圣归来等二度创作(其实西游记本身也是二度创作),这样的文化传承与艺术繁衍,正是一个千丝万缕交互发展的“脉络”,我们“必须置身其中”,才能够“顾后或瞻前”。即使讲述同一个故事,不同时代不同作者在这一“脉络”中所呈现出来的视角和思想也是不同的,这正是文学艺术最具魅力之处它折射出一个丰富多元精彩纷呈的世界。我的这堂课,正是试图将学生带到这个“世界”面前,让学生亲自置身于这一“脉络”中,面对面地去亲自发现。从真实玄奘的取经之路,到三藏法师传“一个人的故事”,再到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三个
3、人的故事”,最后诞生吴承恩的西游记“四个人的故事”,主角悄悄发生变化,而到了当代,一些电影制作譬如大圣归来,主题、手法,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带来新的感动,引发新的思考。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怎么讲这个故事,是属于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及点评 2/33 作者的个人选择,我们也可以去重新讲述它,诠释它。所以在课后的写作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二度创作,故事新编:(1)补写猪八戒、沙和尚从前在天界的故事。(2)改写“真假美猴王”等经典情节。(3)续写四人成佛之后的故事。”阅读经典不仅仅是为了感受艺术、体验审美,也不仅仅是为了积淀文明、传承文化,更重要的是激发创造!
4、正如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所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阅读不是我们最后的港湾,阅读是我们出发的港口。从阅读走向创作,才是核心的价值目标。卡尔维诺说:“读一部经典作品也一定会令我们感到意外当我们拿它与我们以前所想象的它相比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要一再推荐读第一手文本,而尽量避免二手书目、评论和其他解释。中学和大学都应加强这样一个理念,即任何一本讨论另一本书的书,所说的都永远比不上被讨论的书;然而学校却倾尽全力要让学生相信恰恰相反的事情。”(为什么读经典)我的这堂课,正是试图去做与卡尔维诺所说的这“恰恰相反的事情”相反的事情。为了讲这节课,我完整地读了一遍西游记,这是我成
5、年后第一次完整地阅读它。我发现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譬如唐僧的哭和孙悟空的哭(高僧本该超脱淡定,唐僧却动辄恐慌落泪;孙悟空本非肉身凡胎,却最是有人间情义),譬如孙悟空曾经用来鼓励猪八戒的话后来又被猪八戒用来鼓励孙悟空(看似贪吃好色自私懒惰的八戒居然渐渐被悟空教化,把大师兄的话记得几乎一字不差),再譬如唐僧做得最多的两件事,就是哭和念紧箍咒,在妖精面前软弱怕死,在悟空面前滥用权力,一边责备悟空滥杀无辜,一边又不得不依靠悟空的“武力”来为自己保命。这些细节,都是矛盾。有矛盾之处,便有精彩,便有火花,便有价值可以开发。卡尔维诺说:“我们年轻时所读的东西,往往价值不大,这又是因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
6、名著导读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及点评 3/33 为我们没耐心、精神不能集中、缺乏阅读技能,或因为我们缺乏人生经验。”又说:“在成熟的年龄,一个人会欣赏(或者说应该欣赏)更多的细节、层次和含义。”(为什么读经典)语文老师的作用和价值是什么呢?就是站在自己人生经验和阅读技能的高度上透视文本,洞察路径,体贴人性,却又不居高临下强制灌输,而是带领他们去探索发现,渐入佳境。果然学生在这堂课上便有收获和启发,云南曲靖师范学院的欧运波老师课后对我说,他课后跟学生有过交流,学生说很喜欢我的课,说本来以为西游记都读过了,很熟悉,课堂还能有什么感兴趣的东西呢?没想到那么吸引人,有很多新发现,听了这堂课就想重新去阅
7、读原著。并且说:“杨洁的电视剧害了我们,那个电视剧是别人的东西,我要自己去读完整版的原著,我要有我自己的理解。”带领他们走向第一手文本原著,通过阅读去获得“自己”的发现,我的导读目的实现了。正如卡尔维诺所说:“出于职责或敬意读经典作品是没用的,我们只应仅仅因为喜爱而读它们。只有那些你在学校教育之后或之外选择的东西才有价值。只有在非强制的阅读中,你才会碰到将成为你的书的书。”(为什么读经典)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原本还想跟大家简单聊聊西游记中神佛的“人性弱点”,譬如玉帝心胸狭隘爱记仇,为了自己的面子和尊严让凤仙郡饿殍遍地以示惩罚,如来手下也贪财受贿,观音时不时会耍点小性子等等,虽然文本饰以“一饮一啄
8、,莫非前定”的因果宿命论,但每个神佛的身上,都可以看到普通的人性。这些神佛的“人性弱点”,让读者感到亲切。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及点评 4/33 希腊神话中的神仙“人性弱点”更多,譬如风流好色、嫉妒说谎、勾心斗角、争权夺利无论是西游记中的神还是希腊神话中的神,都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神,没有一个是“道德完美”的。所以他们其实都是人。意大利思想家维柯说:“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神,神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透过中国文化所创造的“神”和希腊文化所创造的“神”,我们可以看见不同的文化土壤和审美倾向。海洋文明诞生海洋性格,大陆文明养成大陆性格。希腊神话中的
9、诸神其实就是古希腊人民所希望成为的自己,而西游记中的神佛正是现实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折射。时间关系(一节课 40 分钟),我舍弃了这一环节。后来想,如果事先能将这一话题设置在作业中,也是不错的补救。我给学生的课后作业(任选其一)的第一类就是:“阅读鉴赏,写小论文:(1)如何看待孙悟空的皈正?(2)如何评价猪八戒?(3)分类研究小说中妖魔鬼怪的来头、性格和目的。”可以将“试比较西游记中的神佛和希腊神话中的诸神的异同”作为一个小论文的话题,列入其中,或将“如何评价猪八戒”这一话题替换下来。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请看投影上的这段对话,知道它的出处吗?(幻灯片课前展示
10、文字)生(齐):西游记!师:这段对话是不是可以告诉我们这篇小说的名字为什么叫做 西游记?生(齐):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及点评 5/33 师:为什么叫西游记?生:因为唐僧要去西天取经。师:哦,三藏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西方对不对?生:对。师:这让我想起爱默生的一句话:“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知道这句话吗?(部分学生点头表示知道)师:是不是有个广告词也用了这句话?生:是的。师:我想问问同学们,这句话用在三藏身上合适吗?生(齐):不合适!师:为什么不合适?(学生在下面纷纷说:因为有许多妖魔鬼怪来阻挡他)一女生(站起来):因为在取经的途中,他
11、必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到真经。师:很好。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但是并没有出现全世界都为他让路的情况,反而怎么样啊?生:好多妖魔鬼怪都来阻挠他。师:似乎全世界都来阻挠他了,对不对?但是,我们是否又可以反过来说:“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全世界都会来阻挠你。”可不可以这样说?唐僧知道自己要去西天,然后所有的妖魔鬼怪都出来阻挠他了。生:不是。因为还有人在帮他。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及点评 6/33 师:谁在帮他?生:他的三个徒弟。师:他的三个徒弟,包括三个徒弟背后的 生:强大的天兵天将。师:嗯,天界的力量,以及如来观音。所以,他因着他要去西方的这个信念,虽然
12、受到了各种阻挠,但也获得了许多帮助。那么我们看到,唐僧是一个有信念的人,所有的阻挠的出现,其实是在对他的信念进行?生:考验。师:很棒。(板书:阻挠考验信念)一次又一次的阻挠,其实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叩问他自己的内心:你真的要去西天吗?你确定吗?你不后悔吗?当他的信念经过考验,当他确定“我要去西天”“我只欲往有经的地方去”的时候,他的信念为他赢得了什么呀?生:帮助。师:很好,信念赢得了帮助。补充板书:刚才我们说了,有三个徒弟追随他,保护他,哪三个徒弟啊?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孙悟空之前是干什么的?什么来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及点评 7/33 生:花果山的
13、美猴王。师:嗯,一个自由的猴王。他是怎么出生的?生:石头里蹦出来的。师:嗯,是天地之灵气化育而成的。那么,官方来的是哪两个呢?生:猪八戒、沙僧。师:猪八戒原来是干什么的?生:天蓬元帅。师:沙和尚呢?生:卷帘大将。师:好,不错,看来同学们都读过了是吗?这三个人其实都是我说“人”准确不准确?生:不准确。师(笑):不准确是吧,对,他们并不是凡人,但是我们习惯于把他们当作小说中的人物来看。这三个人不是“人”,那他们是什么呢?生:神。生:仙。师:又有点儿?生:妖 师:嗯,他们是神,是仙,又有点儿妖的色彩,总之,他们都有非凡的 生:本领。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及点评 8/
14、33 师:对,他们都有着超越自然的客观条件的非凡的本领,比方说孙悟空要去西天的话,容易不容易啊?生(齐):容易!筋斗云!师:分分钟的事是吧?但是,这三个有着超常本领的人,却不得不陪着这有着人类肉体的唐僧,必须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一步一步地走到西天。这些有着超常本领的人,他们为这个除了信念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服务,忠诚地追随着他,最后,包括白龙马一起白龙马是怎么个来头啊?生:龙王的太子。师(笑):哪个龙王的几太子啊?生:东海龙王的三太子。师:东海龙王吗?三太子对了,但是,不是东海龙王,是哪个龙王呢?生:西海龙王。师:对了,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好,唐僧师徒四人加上那匹白龙马,最后到了西天,五圣成真了,然后
15、,有个地方很有意思,当他们一起到了西天的时候,小说中有一段话,我们来看看(点击幻灯片):那佛祖轻轻用力撑开,只见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长老见了大惊。行者笑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着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撑船的打着号子,也说:“那是你!可贺!可贺!”(98回)师:有什么“可贺”啊?生:唐僧也成仙了。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及点评 9/33 师:他的肉身已经被怎么样了啊?之前,他总是因为肉体的缘故拖累他的徒弟对不对?生:对。师:走路啊走不快,要骑马,饿得也快,动不动就被妖精抓走了。他有很强大的信念,但是他的肉身成了他的限制
16、。但是现在呢,他的信念帮助他怎么样了啊?生:突破了这种限制!师:很好!突破了肉体的限制,超脱了肉身!补充板书:师:好,那么我们来看看,起初那个肉身的唐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点击幻灯片)请大家填空。师:他本是?生:金蝉子。师:金蝉子是谁啊?生:如来佛的弟子。师:第几个弟子啊?生:大弟子。师:大弟子?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及点评 10/33 生:二弟子。师:二弟子?生(齐笑):三弟子!师(亦笑):如果我再问一句“三弟子?”,然后你是不是就会说“四弟子”?对自己确信的事情,不要因为别人的怀疑而否定。生:二弟子!师:对,如来佛的二弟子金蝉子投胎转世的。然后他的父亲叫
17、什么名字啊?是个什么人啊?(生无法回答,大为尴尬。)师(笑):我知道你们读西游记的时候都把注意力放在谁的身上啊?生(齐笑):孙悟空!师:嗯,都不关心唐僧。所以我就要考考你们,是否了解唐僧。(生纷纷摇头,笑)师:一个都不知道啊?那我就直接告诉你们吧!他的童年,是经受了磨难的。刚出生就被母亲不得不放在一块木板上顺江水漂流而去。他的父亲是一个状元郞,名叫陈光蕊,他娶了一个丞相的女儿,在赴任的途中,被强盗所害,尸首被推入水中,还好被龙王用“定颜珠”保存尸身,他的母亲也被强盗霸占,强盗以陈光蕊的身份去赴任为官,唐僧是遗腹子,在他父亲被强盗害死之前,他母亲就已经怀上他了。后来强盗要害死他,所以他的母亲把他
18、放在一块木板上顺着江水漂流而去,所以,他的小名叫 生:江流!师:对!江流。有没有联想到什么啊?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及点评 11/33 生:电影大圣归来!师:看过这部电影的举手!(有大约 10 个学生举手)哦,挺少的啊,好,江流儿,江流,那么是谁收养了他呢?生:一个和尚。师:叫什么名字呢?(生答不出)呵呵,连唐僧的父亲都不知道,这个和尚的名字怕是更不知道了,算了,我不抱希望了,直接告诉你们吧,你们看电影 大圣归来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村里人大叫“法明!法明!”啊?对,收养江流的这个和尚,就是金山寺的法明长老。江流后来跟着法明出家做和尚了,那么,他的法名又叫什么呢
19、?生:玄奘!师:这个人在历史上存在吗?生(齐):存在!师:唐僧是不是以他为原型的?生(齐):是!师:好,后来,唐太宗赐给他的法号是什么啊?生:三藏。师:三藏历经了多少难?生:九九八十一难。师:最后被封为什么?(生笑,答不出来)师(亦笑):好,又不知道了。那,孙悟空被封为什么?生(齐):斗战胜佛。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及点评 12/33 师:哦,这个都知道了。那么,猪八戒呢?生(齐):净坛使者。师:沙和尚呢?生:金身罗汉。师:好,这个也知道,就是不知道唐僧啊。可是你要知道,他才是核心人物喔!只不过在西游记中,他已经被孙悟空的光芒被压下去了,是吧?生(点头):嗯!
20、生(举手示意):我找到了,唐僧的封号是“旃檀功德佛”。师:很好,这位同学很快就找到了!对小说还是很熟悉的啊!这个肉身的唐僧,刚才我们说了,其实是以玄奘为原型的,他是一个历史的真实,一个唐朝的高僧(点击幻灯片)。这个人,他真实地经历了五万里的行程,用 19 年的时间走过了 110个国家,到天竺(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印度)去取经,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带回佛经 657部,翻译佛经 75 部,1335卷。回来以后,他口述西行见闻,由他的弟子辑录成大唐西域记。把他在各地的见闻经历和风俗人情都记录了下来,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他的童年,也经历了许多磨难。他 5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10 岁的时候父亲去
21、世,11 岁时就跟着哥哥出家了,他的母亲生前曾经做过一个梦,梦中见他骑着一匹漂亮的白马向西而去,后来竟然真的实现了。而他所经历的一些事情,跟唐僧所经历的,有很多相似之处。他的出身,他的家庭,和小说中的唐僧一样,也是名门望族,然后他也是很小的时候就出家了,同样是去西天取经,同样是骑着白马,而且他真的是御弟,只不过不是唐太宗的御弟,而是高昌王的御弟,他经过高昌国的时候,高昌王一定要留下他,逼得他以绝食相要挟,高昌王才答应放他走,走的时候跟他结为兄弟,并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及点评 13/33 邀请他回来的时候在高昌国讲经说法,临行时,高昌王真的给他配了四个徒弟,一
22、路上保护他,途中真的有一次被异教徒抓住,要用他的血来祭神,他当时就暗暗向观音祈祷,结果突然飞砂走石,吓得那伙人就把他放了,这是他经历当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次。然后,他真的曾经路过一个女儿国(生笑),真的(师亦笑),并且,他也同样经历过经书落水的事情,一路上的种种艰险,都跟西游记非常相似。后来呢,他的弟子就写了这样一部书:三藏法师传,这是“一个人的故事”,讲述玄奘的经历;后来到了南宋,就有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这是“三个人的故事”,是 西游记的雏形,其中就少了一个人,少了谁呢?嗯,就是猪八戒不在其中;再后来,吴承恩就在种种话本啊传奇啊历史资料啊这些基础上加工创作了西游记,这就是“四个人的故事”了。当
23、这个故事从三藏法师传演变到西游记的时候,主角在悄悄发生变化。师:“一个人的故事”,主角是玄奘;“三个人的故事”,主角是唐僧;“四个人的故事”,主角就变成谁了啊?生:孙悟空。师:对,就是你们所关注的孙悟空。真正的唐僧,那个唐代的高僧,那个法名玄奘的人,他的形象却渐渐模糊,渐渐地面目全非,直到大圣归来这部电影的出现,我觉得与其说是“大圣归来”,不如说是“唐僧归来”,这部电影,对唐僧进行了二度创作,重新塑造。这里的唐僧,是童年的江流儿,你们喜欢他吗?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及点评 14/33 生:喜欢!师:这部电影在历史和创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二度创作,为我们塑造了一个
24、新的唐僧的形象,那么我现在想要问同学们,你更喜欢哪一个故事呢?是玄奘一个人的故事呢?还是西游记师徒四人的故事呢?还是电影大圣归来呢?点击幻灯片 生:我更喜欢大圣归来。因为 西游记里把唐僧塑造得太过软弱无能,而实际上玄奘在前面很大一部分的路途中都是一个人去面对的,他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不应该被塑造成一个软弱无能的人,所以我更喜欢大圣归来的二度创作。师:说得非常好!给她掌声!(生齐鼓掌)其他同学呢,你的意见呢?你更喜欢哪一个故事呢?生:我还是更喜欢西游记四个人的故事。虽然在西游记中唐僧被塑造得非常软弱,但师徒四人共同努力,历经磨难,同舟共济,最终取得真经的这种信念和精神,还是很感动人的。师:哦,你
25、觉得他们师徒四人共同努力的信念和友爱很感动人,是吧?而且因为它是长篇小说,所以它的故事情节就会比一部电影怎么样啊?生:丰富!师:很好,它更丰富,更立体,更曲折。还有其他同学有什么想法吗?生:我更喜欢西游记,因为虽然唐僧在其中显得软弱无能,但他和他的三个徒弟在种种磨难中结成朋友甚至战友的关系,很让人感动。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整本导读课堂实录及点评 15/33 师:哦,你也是被这样的团队精神和盟友情感所感动,好。可是为什么就没有人喜欢玄奘的故事啊?生:一个人太孤独了。师:哦,还有别的原因吗?生:过去太久了,跟我们有隔膜了。生:故事不精彩。师:不精彩,大约主要是因为它太“真”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游记 人教部编版 语文 第六 单元 名著 导读 课堂实录 点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