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部编人教版八.pdf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部编人教版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部编人教版八.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20172018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检测 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1)徙于南冥(_)(2)请循其本(_)(3)教学相长(_)(4)尽粟一石(_)【答案】(1).(1)x(2).(2)xn(3).(3)zhng(4).(4)s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宫使驱将惜不得(爱惜)B.执策而临之(面对)C.不独亲其亲(以为亲)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
2、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A 项的解释有误,“惜”在这里是“吝惜”的意思。3.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系向牛头充炭直 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骈死于槽枥之间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A 项中“冥”同“溟”;B 项中“直”同“值”;C 项中“与”同“举”。故选 D。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 B.
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C.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D.居天下之广居 【答案】A 【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 项中,“之”是代词,代指千里马,其余各项用作结构助词“的”。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故/外户/而不闭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伐薪烧炭/南山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
4、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C 项的停顿有误,正确的停顿应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按要求默写相关古诗文名句。(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2)是故谋闭而不兴,_,故外户而不闭。(3)呜呼!其真无马邪?_!(4)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诗“_,_”表达了“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5)白居易的卖炭翁中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答案】(1).(1)其翼若垂天之云(2).(2)盗窃乱贼而不作(3).(3)其真不知马也(4).(4)安得广厦千万间(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5)可怜身上衣正单(7).心忧炭贱愿天寒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
5、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翼”“贼”“厦”“俱”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7.阅读文字,完成问题。艰苦的童年,不像莫扎特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地钉在扬琴前面,或者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选文中的“他”是罗曼.罗兰_中的_(人名)。【答案】(1).名人传(2).贝多芬 【解析】这
6、是一道名著阅读试题。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从“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可知他指的是贝多芬,文段出自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点睛:本题要结合名著中的内容来分析。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名著的主要内容、情节等有关资料应熟记,随时搜集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在做题时,要静下心来,结合掌握的名著内容及与人物有关的故事情节,就一定能得出答案。8.班级开展“和谐班级”的活动,请你协助,搞好相关活动。(1)为营造活动气
7、氛,请选出一条名言作为本次活动的标语,写在下面的方格内。(2)你的同桌小明上历史课时看课外书,老师及时发现并制止了他。之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答案】(1)【示例】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2)【示例】小明,上课看课外书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而且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上课期间,我们应该心无旁骛,认真听讲,你说是吗?【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宣传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宣传鼓动口号”,有引人注意和令人难忘的特点,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力。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此题应该引用名言,
8、符合活动主题。(2)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此题首先要有称呼,然后指出上课看课外书不仅对自己学习有影响,同时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注意语言要委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
9、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9.诗中画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10.选出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A.全诗语言朴实、准确,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B.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C.当秋雨来临,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
10、,意境深远。【答案】9.渲染暗淡愁惨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做铺垫。10.C 【解析】9.本题考查的是赏析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五、推动情节的发展。先明确景物描写的特点,然后根据景物描写明确其烘托作用。画线句描写了凄清的秋景,渲染出凄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10.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C 项中,诗人先关注自己的茅屋,再由自
11、己的茅屋引发思考,上升到关注“天下寒士”的高度上,因此 C 项表述有误。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选自孟涂文集)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教然后知困 (3)非问无以广识 (4)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1
1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学学半。(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13.根据选文【甲】【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选文【甲】论述了_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_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甲】文:_。【乙】文:_。【答案】11.(1)好(2)困惑(3)增长(4)有时 12.(1)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2)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13.(1).教与学(2).问与学(3).实践出真知(4).学习要勤学善问 【解析】甲:选自礼记作者:戴圣年代:西汉 乙:选自孟涂文集作者:刘开年代:清 参考译文:甲: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
13、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乙:君子学习必定喜爱问。“问”与“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会发现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但或许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20172018 学年 年级 语文 下册 单元 单元测试 答案 解析 部编人教版八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592114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