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望岳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望岳是部编版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 20 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托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通过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托物言志,表现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具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以前也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但是都比较简短易懂。对于像望岳这样的五言律诗,写景的诗句
2、有点理解难度,所以要通过引领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再感受诗人托物言志寄托自己的情思。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熟读成诵。2.理解诗歌大意,学会托物言志的手法。3.体会诗人远大的志向、广阔的胸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理解诗歌大意,学会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远大的志向、广阔的胸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多媒体、音频、学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 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望岳,感受他笔下泰山的雄姿及诗人寄寓的情感。1.解题 望岳“望”是看,“岳”是山,这里
3、是指五岳之首的泰山。2.深入了解作者 杜甫(公元 712 年-公元 770 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共有约 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代表诗作绝句望岳 春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二、朗读 1.出示停顿及易错字音,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感情,抑扬顿挫、重音、延长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di)夫(f)了(lio)曾(同“层”
4、)眦(z)2.请推荐学生朗读,师评 3.请推荐同学领读 4.听录音跟随范读 5.齐读。三、理解大意 1.老师示范首联理解。岱宗夫如何?唐代大诗人杜甫说:齐鲁青未了。我的理解是: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所以我觉得这是一座雄伟的泰山。首联用设问,写远望泰山。2.学生仿写 分配好任务,每列一句,自主完成 岱宗夫如何?唐代大诗人杜甫说:_。我的理解是:_。所以我觉得这是一座_的泰山。3.每位学生分享,老师评价并补充:造化钟神秀:“钟”用拟人,将大自然拟人化,虚写。阴阳割昏晓:“割”夸张,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实写。颔联写近望泰山。荡胸生曾云:使人心胸开阔。决眦入归鸟:神态描写,“天高任鸟飞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 人教部编版七 年级 语文 下册 20 古代 诗歌 五首望岳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