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pdf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 龙晓凡;王艳洁;孙文秋实【摘 要】现有的数学类专业教育模式已不能够满足现在的社会需求,数学类专业学生就业呈现每况愈下持续低迷的状况.为让数学类专业学生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争取到一席之地并走出就业状况低迷的困境,通过市场调研、经验总结、个案研究、文献参考等多种途径,提出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为培养思路,构建学科交叉渗透、学生内外兼修的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遵从发展性、全面性、因材施教与分类指导原则,实施梯度培养制、导师制,依托校园文化与精英教师团队,对推进数学类专业从理论型教育向应用型教育的转变有促进
2、作用.【期刊名称】中国林业教育【年(卷),期】2015(033)001【总页数】4 页(P23-26)【关键词】社会需求;数学与应用数学;人才培养;应用技能;专业综合素质【作 者】龙晓凡;王艳洁;孙文秋实【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 文 数学类专业在众多专业中属于基础性专业,是其他相关专业的“母专业”。无论是进行科学研究、数据分析、软件开发,还是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保险、工商管理等行业,都离不开相关的数学类专业知识1。而数学类专业学生所具备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是为数学类专业
3、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社会公众对数学类专业存在的普遍认识不足,使得近年来数学类专业的招生出现困难,就业情况也每况愈下。以北京林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近年来该专业就业率逐年下降,从 2009 年的 96.36%到 2010 年的 87.5%,2011 年更是降为 75.86%,下降至全校就业率倒数第一位。据毕业生反映,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课程课时安排紧、内容广泛,但与就业实际情况相关的课程不够明晰,应用性课程较少,实践课程几乎为零,其教学安排处于广泛猎取知识的状况,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不密切。在学生就业力培养方面存在缺陷,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使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明显下降
4、。由此可见,北京林业大学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改革。为此,笔者通过调研、经验总结、个案研究等多种途径,对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推进数学类专业从理论型教育向应用型教育的转变,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及社会声誉,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数学类人才。笔者结合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的学科特色,将理学院的应用型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金融数学与信息计算科学 2 大方向。另外,理学院的应用型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目标,以社会需求的应用技术与职业能力为主要教学背景,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为培养
5、思路,构建学科交叉渗透、学生内外兼修的人才培养体系1。该培养体系在知识层面上,教师应以“厚基础、高素质”为基本培养要求,视学生的应用技能培养为教学重点,变传统的以教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思维模式为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专业建模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能力培养层面上,教师应通过构建教学实验、学生实习、第二课堂等多维一体的教学辅助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在综合素质层面上,教师应将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身心素质的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字里行间,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内化升华,在大学 4 年的学习时间内培养出较高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以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一
6、)发展性原则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发展性原则。它主要体现在 2 个方面。一是该人才培养模式要紧密围绕学生在成长成才的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循序渐进,逐步推进2。每一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都将经历人生的迷茫期、职业规划期、就业学习准备期、职业适应期 4 个主要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生的人生迷茫期与职业规划期,教师应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在就业学习准备期,教师应向学生灌输应用技能知识,并通过大量实验、实习锻炼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准确把握不同时期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心理特点,将教学内容安排得系统、连贯,才能让学生
7、从量变到质变,让学生既能把握当下又能赢得未来。二是该人才培养模式要紧跟社会浪潮,与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结合。只有在人才培养上满足科学研究和社会的需求,改革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完善学科内容,开展大量实验性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数学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也才能让学生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和持续发展的资本。(二)全面性原则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应是知识、能力、素质 3 者全面协调发展的、内外兼修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好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知识层面上,知识的
8、内容要具有广度和深度。教师不仅要教导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具备熟练的应用技能,并能流畅地串联起所学的知识,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专业+技能”的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能力培养上,教师除培养学生具备某种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外,还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社会适应、团队协作、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一名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在素质培养方面,教师要重视非专业素养对专业学习、未来就业适应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大素质教育成分,使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责任心、道德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三)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数学类
9、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采取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教育原则。以北京林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可以在学生二年级下学期来临之前,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与职业理想在金融数学、信息计算科学 2 个应用方向进行选择。在此之前,该培养模式将全力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数学基础课程,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使用基本的数学方法。在大二年级第 2 学期,北京林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可针对不同选择的学生开展分类培养、因材施教的教学活动。在培养过程中,笔者认为应针对不同应用方向开设不同的模块课程、实验课程,目的是发挥学生的特长、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
10、国家栋梁之才。(一)构建梯度培养模式 梯度培养模式包括 3 个阶段,详见图 1。1.第一梯度分班培养 在北京林业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传统培养模式中,将金融应用数学、信息计算科学 2 大方向混合,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均有所涉猎,但因所学内容过于浅显而无法达到用人单位职业专门化的要求。另外,由于学生所学内容繁多,使得学生疲于在“教室宿舍”两点一线上奔走,导致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分班培养是根据“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教育方针,为学生搭建夯实数学类专业基础、深化学生专业知识面和尊重学生意向的专业教育平台,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的培养,使培养出的学生更符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 需求 导向 应用 数学 类专业 人才培养 模式 探索 北京林业大学 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