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2000字).docx.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2000字).docx.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走到人生边上读后感 最近看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可能是大受了她爱自问自答的影响,我在美国研学的路上坐了很多趟大巴车,车一路走着,我的脑海里便会一路胡乱想象起来。那其实是一种很好的体验,要走的路不长不短,我感觉自己与这外面的世界不远不近。杨绛先生在书中提起最多的自然是生死和鬼神的问题,这也约是常人最多虑的事情,生死虽有天命,可众之俗人未免要为其操劳牵挂,因为无论是为怎样的人,在其一生中实是免不了这一则的。而鬼神则是那些人们无法解释又爱胡思乱想的东西,就算自己尚不清楚,拿来唬人却是天经地义。杨绛先生在书里写里许多鬼神之事,让我觉得有趣,这些鬼怪故事到头来竟然让老先生记了一辈子。可想也许年轻时候的
2、杨绛,是个敏感而个性纯真可爱的人。这便使我想到我自己的外婆。我的外婆实是一个有趣的人,但又有点自相矛盾。我小时候是怕鬼的,她却不怕,常说:“解放了这么多年,哪还来的这些鬼鬼魅魅。”她这样说,我还是很怕,而且始终不明白解放中国和鬼怪有什么关联。但她却又要烧纸,这时候又提到鬼了,我以前是不敢跟去的,因为她说小孩子的眼睛太干净,招东西。她还领我烧香,教我去拜佛,我没跪过长辈,更不用说佛祖了,只很模糊的记得当时自己是跪在蒲团上的,还磕了头。有一阵风过时大殿前香火缭绕,人声也在我耳边嗡嗡作响,我真的快要相信那高大堆叠的红帷里边住着一个慈眉善目的佛。你问我的外婆是真相信神佛吗?我也不能确切的知道,我曾问外
3、婆,上香时说的这些话真的可以实现吗?她却告诉我:“佛祖无心”。外婆那个年纪的人其实很爱讲到鬼神,我看杨绛先生说那些耳闻目睹的鬼神之事,谈论人的灵与肉,总是要想到自己小时候外婆讲的话。杨绛先生曾提到怕鬼的事,便想起我小时候也很怕鬼,曾有一段时间甚至不敢在傍晚去家附近的体育场玩,只因为外婆说在我妈妈还上小学的时候,那里是枪毙人的地方,她还和同学上那里去捡人拐骨玩。听得我悚然心惊,每每经过那球场都觉得阴气沉沉的。后来我渐渐的能跟外婆和妈妈去烧纸,年节里烧纸的人多,我们在路口拨出一块空地,外婆说烧纸的时候要多烧一份,就给孤魂野鬼,好让他们在新一年里安生。我就站在远处看她们,纸灰和火星低低的在空中飞旋,
4、明明灭灭来照雪里几串足迹,雪白衬着鞭炮余烬处泥泞的冷红,隔了一条空街能看见对面人家未烧尽的纸堆,还在风里跳窜出一颗两颗淡黄的星,我竟奇异的想到,这会不会是隔世的人们一双双怯怯的眼睛。杨绛先生所写的鬼神之事如今自然不会再吓倒我了,她自嘲为旧社会过来的“老先生”,然而我却觉得这样的鬼怪故事也不该遭人鄙夷,这诚然是与科学无关的东西,但若仅作为闲谈之资,你便能知道,那些专门拿鬼话来唬你的大人们,是真真疼爱你的长辈。后来又看到杨绛先生叙说到锺书去世的事情,也有许多生死间的故事,口吻很淡很淡,就像她在书里常常写到锺书,也只有一派平和的感觉,对于晚年的杨绛来说,他们所经的人生都已经足够长,已在人生最边上的她
5、不再需要刻骨想念。杨绛先生的文章不能教会我看生死,却能使我相信,若连一个人的死去也被好好地对待了,尚在之人不作逃避,不生愧欠,只送他庄严的远行而去,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深情。若于所有亲近的人之间,即便无法亲看你哭哭笑笑的降临人世,若能送你平平静静的走到人生边上,不留遗憾,则是何其有幸。我从前觉得人死是大悲之事,看到院子里别家办白喜就很不理解,我妈妈就说,有些人不该来,所以生有悲喜,有些人直到离去了才解脱,所以死亦有悲喜。我住的小区是很老的那种,还有红四楼和带屋瓦的平房,所以老人是很多的,如果听见放炮了,那多半是有人故去,不会是嫁娶。所以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懂得人会死的道理,然而我总觉的生生死
6、死是很复杂的事情,曾想那一个人,凭什么就降生人间路呢,离去之后,又归哪里去呢?杨绛先生何其渊博,她尚且不能对自己解释。我终究不是他人,不知道死是怎样的事情。什么是死呢?三楼的婆婆在老伴过世之后就不爱见人了,外婆带我去她家拜年的时候,我以为死可能就是一种很空很冷的感受,就如只铺了半边被褥的床,另一半是空的冷的,就如很久不带猫眼石戒指的指上有一道淡白的陈旧痕迹,另一只手摸上去也是空的冷的。早在中考后的夏季,有一天忽然听说小学同班一个残疾的女孩子在二月里去世了,因为看到其他人转来的文章。忽然就想起来以前的男孩子们,总嘲笑她干枯爬满褶皱的双手,学她笨拙歪斜的步伐,如今他们似乎是忽然郑重的懂事了,在文章
7、里写道“我们认识的姝子很美丽,她热爱学习,心地善良”。后来同学向我描述她遗体火化那天的场景,听着听着,我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却不是如此,我无法想象纯白玫瑰和馨黄菊花环绕着的宁静模样,我只能去想她残疾的手甚至不能安静庄严的交叠在身前,而是如此孤零零的,枯瘦黝黑的蜷缩在医院白色的床单上。也许就是在这一年姝子终于变成里美丽的天使,也许这便是杨绛先生所言的“站在人生的边上,我相信,但凡失去之物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身旁”。杨绛先生描述生死之事是怀有敬畏之心的,用的是一种温情的姿态,她以她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所亲之人的深重感情,即是接受与庄重对待他们的故去,站在人生边上的杨绛先生便是用如此的温柔气量释怀自己,大约人到了晚年,就能很轻易说服自己的放过许多事,杨绛先生的晚年大抵如此,她笔下的文字少见苍凉,大概岁月也为她折服了。我以为用海德格尔的这句“人是被抛入世界,能力有限,处于生死之间,对遭遇莫名奇妙,在内心深处充满挂念与忧惧而又微不足道的受造之物”来概述杨绛先生所思考的人类模样应是很合适的,因它饱含了对人和生命最谦恭的爱意。九十六岁的杨绛先生站在了人生边上,带上最珍重的感情,告诉那些还有很多路要走的人们,生生死死,悲欢离合,或许常要释然,方得心中不离不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