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石》教案.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竹石教案 竹石教案 竹石教案 1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清代诗人郑燮的作品竹石,我把教学目标定在: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能够联系注释以及工具书读懂诗意;3、感受竹子的顽强毅力,从而激励自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组织教学:一、导课激趣是前提 对于一首古诗,学生只有对它感兴趣,才有可能深入地学习。如果学生对古诗不感兴趣,则学生很难会去学习它。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竹石的兴趣,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师:读了题目你有什么话想说?生:竹子生在石头当中。生:是石头做成的竹子。师:你见过竹子吗?你对竹子有些什么了解,用
2、一二句话说说?生:竹子的叶子一年四季是绿的。生:竹子有一节一节的。生:竹子小的时候可以吃,而且很好吃。生:夏天,我们可以到竹园里纳凉,做游戏。小结:郑燮写的竹石到底写些什么呢?学了诗句以后我们会了解的。因为学生对身边的竹子是比较了解的,组织学生由此及彼地进行链接,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竹石兴趣。二、理解词句是关键 要让学生进一步领会竹石的大意,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读通、读懂诗句。我让学生悟读,引导学生对照注释以及工具书自己悟读。在一首古诗中,往往会因几个陌生的字词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而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那些关键的字词,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去领会全诗大意。如咬定、
3、破岩、还、任尔等字词的意思的理解。三、激发情趣是目的 学生通过悟读,真切感受到岩竹的精神坚强、有毅力,刚强不屈。请看部分学生的情趣产生过程:生甲:从咬定一词可以看出,竹子的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中,不肯有半点放松,它也不愿意扎根在沃土上,可以看出竹子具有顽强的毅力。一个咬字可以看出郑燮已经把竹子不当成一般的竹子了,而把竹子已经当作一个坚强不屈的人了。生乙:立根原在破岩中的一个破字写出了竹子生长环境的恶劣。它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还依然挺立着,可见竹子多么坚强。生丙:我还有补充,一个破写出了山上的岩石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竹子随时都有可能遇到生命危险,但它还是乐呵呵地生活着,你说坚强不坚强?生丁:千磨万击还坚
4、劲可以看出竹子已经经历很多很多的磨难,一个还字说明竹子没有被困难压倒。生戊:任尔一词也说明竹子不怕艰难险阻。可见竹子刚强不屈。感受:学生通过读读、议议、再读读、再议议对岩竹那种伟大的坚强性格感悟得非常透彻了。因而对竹子的崇敬之心也油然而生。四、训练朗读是重点 小学生学古诗,我的观点要引导学生多读,要在读中做文章。因为,只有让学生反复读,才能引导学生反复与文本接触,才能引导学生反复地感悟文本。学生感悟文本次数量的增多,必然为达到质的改变。这个质变是学生通过阅读自然而然获得的。我采用五读:一是范读,老师有表情地先读一遍,引发兴趣;二是自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体会节奏;三是细读,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等自
5、主感悟;四是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将竹子的顽强性格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五是背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程度。通过这样反复地读,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五、引导链接是延伸 学生通过学习,对竹子的精神有很深的感受,学生们纷纷表示:我们要像竹子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怕困难,不畏艰险。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链接。我是引导学生与日记、周记链接。竹石教案 2 一、设计意图 中国画作为我国的国画开始受到国人的关注,中国画欣赏美术欣赏的一种,有着美术欣赏共有的特点,同时又别于其他的艺术形式。而目前的艺术欣赏(中国画欣赏)是儿童艺术中备冷落、忽视的一部分。教师
6、一味的讲解作品的知识、技能、趣闻轶事,而缺少幼儿自身对国画作品的深入体验、独特感受和把握,使得有限的国画欣赏教育缺乏它特有的魅力,而不能有效的吸引儿童。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通过与大师作品的经常性接触、对话、欣赏,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大师的构图,线条,作画方式,对色彩的运用,画面的总体感觉,甚至某些艺术的语言,在潜移默化的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提高他们的艺术感觉及综合艺术素养。本篇案例,结合幼儿园整合课程中涉及的中国最具特色的中国画,并对此进行延伸,一方面对国画进行继续传承,激发孩子对国画的了解和喜爱;另一方面也探索出一种适合孩子们欣赏美术作品的一种有效途径。二、活动目标:1、欣赏吴作人笔下
7、的熊猫活泼、可人的姿态,增强对熊猫的喜爱,并感受作品中错落有致、动静结合的和谐之美。2、激发幼儿用动作、体态表现作品中动、静的美,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良好的审美情趣。3、培养幼儿对中国画的进一步认识,并进一步尝试学习水墨作画,初步了解湿画的特点。三、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作品熊猫竹石图、各种姿态的熊猫图片、竹子图片;墨水、宣纸、毛笔等。2、知识准备:初步了解中国画;熊猫是我国国宝;知道水墨、宣纸的特性等。四、活动过程:(一)欣赏熊猫图片、竹子图片等,导入主题。指导语:这些熊猫在干嘛?他们这样可爱么?你喜欢熊猫什么地方?你还知道熊猫什么特点?出示吴作人作品熊猫竹石图,介绍吴作人。(二)引导幼
8、儿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指导语:1、看到这幅画,你什么感觉?你看到了什么?他们都是什么样子的?2、在吴作人爷爷画的熊猫图里,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学一学。3、吴爷爷画了这幅熊猫图,请你们也来试试。(幼儿尝试进行作画)(三)幼儿尝试作画,针对作画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寻找原因并尝试解决。指导语:1、在刚才作画的过程中,你遇到什么问题?2、你画的和画上的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看看吴爷爷的作品中是怎么达到这个效果的?(吴作人运用湿画的方法,使得每只熊猫感觉上去毛茸茸的。而且每个幼儿遇到的情况不一样,再次观察吴作人的作品时,能看到不一样的特点。)3、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产生这样的结果?(引导幼
9、儿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在合适的时候,老师给与帮助。)4、那我们再试一试。(鼓励幼儿再次尝试作画。)(四)展示幼儿作品,并作出评价。五、效果评析 在本次的活动中,孩子们初次观察熊猫的、竹子、石头的实际的图片,并回忆出自己曾经见过的形态、特点。再过渡到吴作人大师的作品熊猫竹石图,在此之中,孩子们既感受到中国画与照片上实物的不同之处,也感受了解了中国画的魅力。在幼儿初次作画的之中,遇到画熊猫、竹子、石头的各种问题,在和原画相比较的过程中,比较发现不同之处,并尝试找到原因。再次创作之时达到幼儿自己预期的效果,并且加深了对作品本身的认识。在进行国画欣赏中,创作本身就加深了欣赏者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10、。竹石教案 3 设计理念: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设计特色: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教学过程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一、导入:1 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2 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
11、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3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
12、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二、学诗 1 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 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3 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4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根据学生学情板书: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三、体情 1 合作表演竹与石的
13、对话。2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板书:咏物明志)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4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诗句
14、: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竹 石 郑燮 板书: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竹石教案 4 教学目的:1、认识
15、“破、磨、击、尔、南”5 个生字,掌握“磨”的两种读音。2、有感情地朗读扑背诵古诗。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竹石图,配以古琴乐)导人:听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吧,说的就是清代著名大画家郑燮的故事。他可喜欢竹子了,大家看到的这幅竹石图就是他 62 岁时的作品。2、感知图画。说说画中的竹子给你的感觉。3、感知古诗。郑燮还会作诗呢,这画中的诗就是他自己写的,老师读给你们听听吧。教师范读古诗。配以课件竹石图及古琴乐)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儿来学习这首古诗。二、初读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2、自由读诗,自学不认识的字。(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把宇音读
16、准)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互评。4、救师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咬定 破岩 千磨万击 坚劲 5、小组齐读古诗,读流利。三、读诗悟情 1、欣赏图画,练习读古诗,整体感悟诗中怎样写画中竹的。2、逐句练读。赏画。竹子长在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读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教师描述诗句的意境:竹子紧紧扎根在岩缝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样一点也不放松。学生自由读前两句诗,指导学生评读。标准:音准、有感情、韵律美。赏画想象:风吹来了,雨打来了,竹子害怕吗?学生自由读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引导学生想象: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教师总结: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
17、千磨万击!指名读全诗,学生评读。3、再次整体感悟古诗。指名学生诵读全诗。对照图画,再读古诗,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引导:你喜欢诗中的竹子吗?为什么?有感情地齐读古诗。4、练习背诵古诗。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交流好的背诗方法。四、课后延伸 自然界中有好多植物都具有优秀的品质,诗人们时常写诗来赞美它们。课后读读(梅花)。下次课大家来交流学习体会。板书设计:竹石教案 5 教学目标 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
18、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背诵王冕的墨梅。交流:在王冕的墨梅诗中,你读到了什么?小结:诗言志。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知道他是“扬州八大怪”之一拓展“扬州八大怪”,知道他就是郑板桥。可以结合一些故事来了解。)二、初读竹石。1齐读,把古诗读正确。2再读,读出节奏感来,3再读,读出平仄的变化。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借助诗题,解释
19、古诗。1读着“竹石”这个诗题,我不免产生了一个问题?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你们说呢?2自读,从文中找一找依据,说明这首诗写的到底是什么?3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字会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你还能想到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朗读表现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立根原在破岩中”理解“立根”把根扎在 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的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
20、服。)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在破岩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坚韧不拔)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来。读着这样的竹子,你对他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肃然起敬)朗读,读出你对竹子的这份崇敬之情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抓住“坚劲”,理解“坚”中的“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理解“劲”中的“挺拔有力、威武挺立”。抓住“坚强不屈”,深入理解: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磨磨难、困难;击打击。)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打击。在学生每一次想象后都替竹子高呼:“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四、理解诗意,拓展延伸。1读着这
21、首诗,我们只是看到一株株坚强不屈、挺拔有力的竹子而已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样几个故事。2阅读有关郑燮的故事。(详见附件)3读了故事,请你谈谈此刻的感受。4小结郑燮竹子般的形象。5郑燮的绘画多选竹、兰、梅、菊,其中尤其以竹与兰画得最多,最好。现在你明白郑燮为何如此喜欢画竹,为何还在画上留下这一首题画的竹石诗呢?(小结:诗言志)6古人有许多喜欢竹子的,比如有一位大诗人这样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这话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7推荐阅读郑燮的另一首竹诗:竹(清.郑燮)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以及:竹清郑板桥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华藏院此君亭
22、咏竹(中四句)宋王安石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8文人墨客们为何如此爱竹,竹又具有哪些特别的形象呢?你感兴趣的话不妨去研究研究。五、布置作业。默写竹石 收集有关咏竹的诗句。竹石教案 6 教材说明: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竹石也是一首题
23、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教学目标:1、学会 3 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
24、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学难点:学习咏物言志的写法。教学设计:一、导入 1、忆古诗,激发兴趣。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块瑰宝,那么你都会背诵哪些古诗句呢?2、忆学法,迁移旧知,为自学古诗做好铺垫。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晓诗意;入意境,悟诗情。二、授新 (一)墨梅 1、个人自学 依照学法自学墨梅 2、小组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学合作探究,提出不懂得问题。教师深入小组,适当指导。3、大组汇报 学生按照刚才总结的学法,依次汇报。结合查阅的资料、
25、结合插图等等,尤其是对重点字意诗意,说一说、议一议,互动补充。4、诵读感悟 在理解诗句含义、初步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先自由练读,再指名纠正示范,然后再试读。使得熟读成诵,并能有感情的背诵。(二)竹石石灰吟 在有了学习墨梅的经验方法的基础上,自学并汇报这两首古诗。(三)写法 引导学生学习借物言志的写法:综合来看这三首诗,都是写物的,作者分别描写了它们的什么特点?仅仅是赞美它们吗?作者借这个物抒发怎样的情感、赞美怎样的精神?三、巩固 用不同形式背诵三首古诗,注意难写易错字和标点符号。四、拓展 搜集交流托物言志诗,如青松(陈毅)、梅花(王安石)等。教学反思:1、让学生在课前按照学
26、法进行充分的预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把三首古诗一起交流,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2、在理解古诗诗意的时候,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解释,只要说出大意即可。3、在交流汇报的时候,形式不要过于单一、三首诗同一个模式汇报下来,要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汇报。4、对古诗的朗读练习还不够到位,一定要保证充分的读的时间,多读、熟读、有感情的读、有感情的背诵。5、朗读、背诵古诗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6、可以扩展第二课时作为古诗背诵大赛,摘抄积累,模仿创作,激发学生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竹石教案 7 学习目标:1、会认生字:破磨击尔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古诗。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
27、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诵读古诗。教学难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简介作者:郑燮,他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2、郑板桥人
28、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板书:竹石 二、学习古诗 1、学生自学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2、全班集体正音。3、教师吟诗,学生思考古诗是写竹,还是写石?4、小组讨论。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立:站立,扎根。破岩:风化的岩石。磨:磨难。坚劲:坚定,强劲。尔:那。任:任凭。5、说说这首诗的意思。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原来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之中。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
29、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任凭你地东西南北的狂风。三、诵读古诗,体验情感。1、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板书:咏物明志)(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2、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3、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四、课外拓展 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五、巩固 要求默写竹石,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