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住房问题与住房制度改革.pdf
《俄罗斯的住房问题与住房制度改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罗斯的住房问题与住房制度改革.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俄 罗 斯 的 住 房 问 题 与 住 房 制 度 改 革 庄晓芸、肖来付 近年来,俄罗斯房价持续攀升。2007 年在世界的各大首都中,伦敦房价高居榜首,每平方米达 1.3 万美元;巴黎次之,每平方米为 8 500 美元;而莫斯科则以每平方米超过 4 000美元的价格荣列“探花”1。虽然俄罗斯人的收入近几年持续增加,但其收入增长速度还是远远落后于房价上涨速度,住房问题已经成为俄罗斯政府、民众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实,在2005年秋,俄罗斯时任总统普京就提出了旨在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四大国家优先项目,其中之一涉及住宅建设,主要目标是加快危旧房改造、推动经济适用房建设、保障房价趋于合理,使更多
2、普通百姓能够买得起住房。而早在 1992 年,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俄罗斯政府就已经开始对其住房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一 转轨时期俄罗斯的住房状况与问题 俄罗斯的住房问题由来已久,早在苏联时期就已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而在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俄罗斯政府则开始启动了以公有住房私有化为核心内容和主要方向的住房制度改革。(一)苏联时期的住房问题 在苏联时代,住房由国家统一分配,供居民免费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欧洲部分的所有建筑几乎被毁,使得许多人无处栖身。战后,苏联政府把住房建设当作重要大事来抓。从 1957 年开始,苏联每年建造的新住宅达 200 万平方米。这一时期建造住房的目的主要
3、是为了安置无家可归者,建房的基本原则是“简易经济”,因而无法顾及房屋外在的美观和内部的细致设计。由于这些住房几乎是按照同一图纸建成的,所以外表看起来都差不多:多为五六层,像火柴盒一样直上直下,没有浮雕和装饰,建筑材料主要是青砖或红砖。当时西方人把这类住房戏称为“赫鲁晓夫筒子楼”。这些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建造的住房,尽管其外观缺少装饰性,在面积和质量上较之西方国家标准略低,但也算设计合理、配套齐全,基本解决了因战争破坏而给全国居民带来的住房短缺问题。20 世纪 50 年代,俄人均住房面积为 5 平方米,到 20 世纪 80 年代已增加到 12 平方米2。随后,苏联政府相继建造了越来越多的住房,其质
4、量也逐步提高,较好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但就实际情况看,尽管苏联当时实行的是居住许可制度,但各种类型的迁移人口还是使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大城市的住房情况显得比较糟糕,以住房作为社会问题的描述,可以在那个时代大量的文学作品中,透过作家的笔间窥见一角。苏联解体后,随着私有化逐步进入各个领域,住房政策的改变也就不可阻挡。而现在国家不再分配住房,私人购买住房成了主要趋势。”3 (二)社会转轨时期的住房问题 俄罗斯居民住房紧张是苏联留给俄罗斯的问题之一。目前,苏联时期的住宅已经陈旧不堪,而很多城市居民却又无力购买新房。俄罗斯住房建设和公用设施局负责人弗拉基米尔阿维尔契科称,俄罗斯现有 500 万人住在
5、危旧房里,住房破损率达 70%,危旧房面积共计 8.87 万平方米。另有 4 000 万居民的住房排水系统有问题,需要维修。2/3 的住房破损率达 65%。20 世纪 60 年代的住房正期待着重建或改造。2003 年只有 0.5%的危旧房得到了维修,并计划每年维修 4%5%。而这样慢的速度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生活的需要4。与此同时,近几年俄罗斯主要大城市的房价不断攀升。以莫斯科为例,2006 年年初平均房价只有每平方米 2 800 多美元,而到 2006 年 6 月底已超过每平方米 3 500 美元,增幅高达25%,这种创纪录的房价提升速度已超过莫斯科居民的心理承受底线,被戏称为“莫斯科速度”5。
6、据俄官方统计,2007 年 17 月,俄罗斯居民收入增长 23%。俄媒体认为,全俄居民收入水平正在“急速提高”,俄罗斯人似乎正朝着他们梦想中的“优质生活”目标“跑步前进”。同时,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拥有自己的住房、美满的婚姻和较高的薪金是俄罗斯人心目中“优质生活”的核心部分。调查结果显示,7%的俄罗斯人认为他们已经拥有了这样的“优质生活”,29%的人认为他们近几年内便可让自己的生活达到这一水平,然而,另有 54%的人认为拥有房子和高薪并非易事,他们很难有机会,甚至完全没有机会在可预见的未来走进“这样的生活状态”6。因此,尽管近年来俄罗斯人的收入持续增加,但其收入增长速度仍远远落后于
7、房价上涨速度。危旧房得不到及时维修,再加上房价的不断攀升,使得大多数俄罗斯人,特别是普通百姓的居住条件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很大的改善。二 俄罗斯住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实行的是一种具有福利性质的住房制度,住房由国家统一分配,供居民免费使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实行以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激进经济改革,其中也包括住房制度改革。所谓住房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住房供给、分配或交易、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住房制度主要包括住房供给制度、住房分配制度、住房消费制度、住房产权制度以及住房管理体制等。1991 年以来,俄罗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对其住房制度进行了重
8、大改革,如今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一)住房产权制度改革:公有住房私有化 俄罗斯的住房制度改革主要是改变原来以公有制为主的住房所有制,实行公有住房私有化。1991 年 6 月,俄议会通过了俄罗斯联邦住宅私有化法;后又于 1992 年 5 月和1993 年 11 月颁布了关于联邦住房原则法律草案和俄罗斯境内住宅资源无偿私有化示范条例。后者详细规定了公民参与住房私有化的条件、范围、权利和义务。通过以上法律法规,俄罗斯确定了住房私有化的基本原则:公民有购买私房权,其数量、面积和费用均不受限制;私有者可按自己的意愿占有、使用和支配住房;公有住房的私有化按自愿、无偿和一次性 付款的原则进行,公房按统一标准免
9、费转归居民,超标部分则需自己购买;免费转归居民的住房面积按俄罗斯人均住房面积确定,不得少于每人18平方米,特殊条件下可按住房的使用性能再向每户提供9平方米,超标部分按一次性或分期进行付款。“1997年俄罗斯公有住房私有化比重达到 53%。按政府计划,2001 年前公有住房私有化比重达到 65%70%。”7 俄罗斯政府陆续通过或颁布的众多有关住房制度改革的法律、法令和条例,涉及住房制度的各个方面,其基本目标就是要逐步实行以公有住房私有化为中心的住房制度改革,最终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住宅和不动产流通市场,建立起有利于住房在市场上流通,从而有利于不断改善公民居住条件的、以私有住房为主的住房所有制
10、结构。2005 年 4月25日,俄罗斯时任总统普京在向议会提交的国情咨文中说:俄罗斯已经基本实现了公有住房私有化。“如果我们把 19972003 年的住房增量加总,那么,在 2.276 亿平方米新建住房中,私有住房占 1.429 亿平方米,比重为 62.79%。俄住房私有化程度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8至此,俄罗斯基本上完成了住房私有化的既定改革任务。(二)住房供给制度改革:住房供给市场化 所谓住房供给制度,是指住房的开发建设、维修以及住房的提供体系。由政府主导的住房供给制度往往难以高效地解决一国居民的住房紧缺问题。因而,为配合住房产权制度改革,俄罗斯政府对住房制度的其他方面也进行了大刀
11、阔斧的改革,包括改变原来主要由国家建房并无偿提供给居民使用的住房供给制度,实行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公民自己建房买房的新政策。俄罗斯政府在 2001 年就制定了 20022010 年住宅目标纲要,进一步确定了住房改革的基本方针,以期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俄罗斯政府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建立一个发达的房地产市场;开拓多种融资渠道,从而保障各阶层居民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屋。在转轨前,俄罗斯住房主要以公有建房为主,而公有建房中又以国家投资为主,私有建房和入股建房所占比重很小。俄联邦地区发展部部长雅科夫列夫说,全国住房改革需要2 万亿卢布的资金,几乎占国家预算的一半,因此,仅靠国家根本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
12、向市场过渡。雅科夫列夫表示,根据地区发展部的统计结果,全国住房和生活消费贷款已高达 3 350 多亿卢布,完全改善住房等生活设施只能寄希望于私人资本9。俄罗斯国家杜马(俄议会下院)早在 2004 年 12 月就通过了住房法、城市建设法等 17项配套的法律文件,为发展国内住房市场、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奠定了法律基础。上述法律文件涉及推动住房贷款业务、促进住房市场供给、提升住房建设速度和规模、利用有价证券抵押购房等相关领域。俄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说,这些法律文件生效后将大幅度增加住房市场的供给,降低商品房价格,促进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发展,使其成为居民购买住房最有吸引力的形式10。1991 年,俄罗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俄罗斯 住房问题 住房 制度改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