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件】第15章印度社会的历史文化特点.pdf
《【历史课件】第15章印度社会的历史文化特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课件】第15章印度社会的历史文化特点.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十五章 印度 参考书:辛哈班纳吉:印度通史,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马宗达:高级印度史(上,下),商务印书馆 1986 年版;季羡林等: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 1985 年版 商会鹏:种姓与印度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年。巴沙姆主编:印度文化史,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一、印度社会的历史文化特点 长期分裂割据 印度历史上长期处于割据分裂状态,从没有真正统一过莫卧尔帝国及英国统治时期,被认为是印度历史上全国统一时期,但即使在这一时期,全国仍有大小王国五、六百个 1947 年印巴分治,印度境内仍有小王国三百多个 宗教盛行 印度是宗教盛行之国,绝大部分印度人笃信宗教,印度到处都
2、是神庙印度人认为,信仰宗教是天经地义的事,无信仰倒是不可思议有史以来,印度人比其它国家的人更多地探讨生命的最终奥秘,相信与直觉有关的某些精神状态,讲出世,面向未来,而轻视人生,甚至搞自我折磨,腧珈,甘地的不抵抗主义,应该都与此有关印度宗教派别众多,古代的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中古的印度教、伊斯兰教、巴克提教派(近代发展为锡克教)、基督教,其中印度教又由许多教派组成但是,印度也有一种最大的统一,这就是印度思想文化的统一性与连续性有人认为,印度文化的精神是“毁”,中国文化的精神是“生”印度人的思想超越国界,征服了许多人伊斯兰教四、五百年的统治,英国人一、二百年的统治,印度传统思想文化依然保持对此
3、应如何评价?印度湿热气侯对形成印度人疲塌、被动、缓慢气质的影响 不注重自己的历史 一个把整个物质世界看作不过是一种幻觉的人,对时间地点不会感兴趣 所以,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但又不注重历史的国家,往往以神话传说代替历史印度历史有许多地方都说不清,有些则靠别国人记载,如中国东晋的法显、唐代的玄奘可印度人喜欢讲故事,许多神话传说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中国人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印度人却只讲:“从前有一个国王”种姓制度 印度自古以来存在世袭种姓制度,除四大种姓外,亚种姓全国有三千多种,另外还有贱民,种姓歧视至今未能消除 农村公社长期存在 印度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村公社长期存在是其又一特点印度社会
4、始终无大的社会变革,保守停滞都与农村公社有关不过,也正是农村公社才保存了印度文化的核心,使印度文化连续不断 人种民族众多 印度历史上累遭异族入侵,血统混杂,人种繁多,有“人种博物馆”之称有些印度人象欧洲的白种人,有些似为非洲的黑种人,有些则是亚洲的黄种人他们有的头发乌黑,有的呈金黄色;有的身材高大,有的个子矮小;有的高鼻梁,有的塌鼻子一些人类学家认为印度主要有七大种人:达罗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雅利安一一达罗毗荼人、蒙古人、蒙古一一达罗毗荼人、土耳其一一伊朗人、色底安一一达罗毗荼人民族就更多了,除了十余个大民族外,部落民族有 550 支以上与此相适应,印度的语言极不统一十卢比的纸币上印有十五种
5、文字,全印度各民族和部族的语言超过 150 种,细分可达 1600 种所以有人说,印度各邦唯一统一的语言是国歌现在印度官方用语是英语和印地语印度的小学生在学校要学三种语言,英语、印地语和一种母语 总之,中世纪印度社会的最主要特点是种姓、村社、印度教三位一体 二、关于印度的封建社会问题 印度何时进入封建社会,国内外看法分歧很大 印度历史纪年(主要为北印度)哈拉巴文化,公元前 2300 前 1750 年,城市文化;早期吠陀时代,公元前 1500 前 900 年,犁俱吠陀、军事民主制时期;后期吠陀时代,公元前 900 前 600 年,城邦国家产生时期;列国时代(佛教时代),公元前 6 4 世纪;亚历
6、山大东征(到印度五河流域),公元前 326 325 年,从此确定印度纪年;孔雀帝国,公元前 324 前 187 年;贵霜帝国,公元 1 3 世纪;笈多王朝,320 540 年;戒日王帝国,606 647 年;拉其普特时期,7 12 世纪;德里素丹时期,1206 1526 年;莫卧尔帝国,1526 1858 年 各种观点 印度学者夏尔玛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如从四、五世纪开始的国王赐地的铜板文书,按照西欧封建制的模式,认为印度封建社会开始于四世纪但相当一些印度学者把印度中世纪史的开端定为伊斯兰教统治开始的德里素丹时期,即 13 世纪,这一分期可能更符合印度实际苏联学者认为封建制因素在公元初已产生,但
7、转变为封建社会则为 5 7 世纪之间 国内意见也不一致季羡林先生认为公元前五、六世纪的佛教时代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公元前三世纪的阿育王(前 273 236 年)已完全形成封建社会朱寰先生认为封建制度在笈多王朝萌芽,戒日王帝国时期确立马克 先生干脆说此问题至今未得到妥善解决,认为古代印度社会发展存在巨大的不平衡性,以恒河流域为中心的孔雀王朝发展出较明显的奴隶制,其他广大地区,尤其是南印度,到公元初还存在许多原始部落或原始残余很多的国家,这些地方是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崔连仲则认为印度没有奴隶社会印度社会性质问题参见崔连仲古代印度社会的几个问题,载世界历史 1985 年第一期 要说明社会性质,主要看
8、土地所有制和农民的身份地位朱寰主要根据东晋法显的佛国记和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法显到印度是笈多王朝时,玄奘到印度是戒日王时,而此时期印度本国的文字材料很少玄奘说印度封建地产:“王田之内,大分为四:一充国用,祭祀粢盛;二以封建,辅佐宰臣;三赏聪睿,硕学高才;四树福田,给诸异道”即是说,土地基本王有,也搞分封,分为王田、封邑、寺田、学田,但都由公社农民耕种,这说明当时确是封建社会不过,孔雀帝国时,土地也是王有,贵族占有,也有寺田,并也由公社农民耕种,有许多奴隶,但更多的是公社农民,与戒日王时代似乎并无太大区别 三、种姓制度的发展变化 上古印度的种姓瓦尔那,原来只是区分征服与被征服人种职业上不同的四瓦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课件 历史 课件 15 印度 社会 历史文化 特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