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仁爱思想与青少年人格修养.pdf
《《诗经》仁爱思想与青少年人格修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仁爱思想与青少年人格修养.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诗经仁爱思想与青少年人格修养 摘要:当代青少年人格修养中缺少仁爱思想。如何对待父母、如何对待朋友和如何对待爱人三方面人际关系是当代青少年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本文结合 诗经中的相关篇章,研究如何在教学当中将仁爱思想渗透到青少年内心深处,从而提高其人格修养。关键词:诗经 仁爱思想 青少年人格修养 一、对父母谨遵孝道 中国人历来把“孝”当作百善之首。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历来是和“敬”联系在一起的。简单理解“孝”就是敬爱父母。国风邶风凯风 首章:“凯
2、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幼劳。”诗中把凯风比母,棘心比孩子幼时。母亲生了七个子女,含辛茹苦。虽然“圣善”、“劳苦”,但“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诗中饱含着人子对慈母的无限敬爱、痛惜和深深的歉疚之情,诗中的情感至深感人。诗歌生动地表现了母亲辛劳地养育子女的感人形象。母亲到了老年,虽然有七个子女,却无人尽孝。这种悲剧的命运,让人对不孝子女予以谴责和鄙视对母亲寄予深切同情。诗的末节,黄莺的啼声婉转动听尚且能让人赏心悦耳,但是兄弟七人却不能为母亲做些什么。诗人浓浓的自责情绪溢于言表。在教学当中,突出母亲含辛茹苦的抚养过程。让同学们想像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母亲独力抚养七个子女的过程,通过具体事件来深
3、切体会母亲的“劳苦”。这样,对于诗歌后半段子不能养母的深深愧疚之情能感同身受。二、以兄弟般的情谊善待朋友 当代中国社会家庭结构还以“2+1”形式居多,即父母和独生子女。更有甚者“4+1”或“6+1”的形式。家庭结构中缺少兄弟姐妹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尤其在城市中这一现象更为严重。由于从小缺乏平辈相处的经验,所以关爱、分享、谦让、团结等古人容易获得的美德,在现代青少年身上却很少见到。表现在学校当中,体现为与年龄相仿的同学不会相处,甚至出现自私自利的现象。我们在课堂上就要引导学生把同学朋友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处。诗经当中有些篇目恰恰适合讲解相关内容。小雅鹿鸣之什常棣是一首歌颂兄弟团结友爱的诗。首章:
4、“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常棣的花两三朵为一缀,诗人以常棣的花比兄弟。以花托相连比喻兄弟之情,认为兄弟之情是朋友、妻子不能比的。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良朋、妻孥未尝无助于己,然终不若兄弟之情亲而 相爱也。”诗人从三方面印证“莫如兄弟”这一主旨。即:“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并且“阋于墙”与“外御其务”,两句之间没有情感过渡,行为的转变就在瞬间,深刻地表现出兄弟之情发自内心。诗人在后半段明确了兄弟之情胜过夫妇之情。只有“兄弟既翕”,方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兄弟和睦是家族和睦、家庭幸福的基础。小雅角弓中有这样的“此令兄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仁爱 思想 青少年 人格 修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