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学生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学生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学生版).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1页 共4页 姓名 班级 小组 编号 评价【预习课导学】预习任务:资料准备:了解雨果的有关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自主积累:结合本文的课下注释,将课文的重点词语写到练习本上并记忆。自我感悟: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预习步骤:第一步:初读文本,读顺读畅:读准字音,识记生词,遇到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了解作者。第二步:再读文本,循序渐进:1、边读边结合课下注释、资料助读,试着理解文章的内容。2、再次默读课文,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试着体会作者的情感。3、在文中划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和词语,并试着从字面义和语境义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探究课导学】学习目
2、标 1、掌握“晨曦、箱箧”等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合作探究,品味本文讽刺的语言特色,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3、激情投入,阳光参与,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资料助读】一、走近作者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 圣母巴黎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 1861 年 11 月 25 日,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二、背景介绍 圆明园,原为清代皇家御苑,汇集了天下胜景及江南名园是精华,园内收藏了极为丰富的珍宝、字画、典籍等文物,堪称东方文化的艺术宝库。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
3、 1856 年至 1860 年由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1860 年,英法联军大举进犯北京,无能的咸丰皇帝匆匆忙忙逃出了北京,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抢劫和焚毁。三、文体知识 书信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六部分。四、修辞知识:反语 用正面话来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话来表达正面意思的修辞手法较反语。反语一般有两类:1.表示讽刺的反语。它在敌对性论战中用得较为普遍,多在针对敌人或不良风气、现象等时运用,特别是用在批评揭露方面,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性。2.表示亲昵、幽默的反语。它一般用于日常生活中,对同盟者和自己亲近的人运用。一般是用消极性词语来表现美好的
4、感情。如用“死丫头、淘气包”等来称呼自己的子女。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预习自测及梳理【自研自探导学】1、圆明园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言加以佐证。(提示:在文中找出赞美圆明园的句子加以佐证。)答:2、雨果用什么样的语言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态度?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作用)答:3、雨果是批判所有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吗?为什么?(可以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互动程序及展示方案】1、两人小对子:相互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给对方评定等级;对子间交流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预时:2 分钟 2、小组互助:组长主持组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年级 语文 上册 英法联军 远征 中国 巴特勒 上尉 导学案 学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