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世界史》.pdf
《《简明世界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明世界史》.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浙 江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文秘与办公自动化、英语专业(开放专科)简明世界史单元教学辅导(2)(第六讲第十讲)第六讲 诸文明的融合 教学要求:欧洲由奴隶制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正值欧亚大陆上民族大迁徙的高潮时期。正是这种民族大迁徙,使日耳曼人进入西罗马帝国境内,造成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法兰克国家长期统治西欧的历史后果。1.蛮族的世界。日耳曼人主要包括盎格鲁撒克逊人、法兰克人、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底人等。比较详细记载日尔曼人的书籍主要有恺撒的高卢战记、历史学家塔西佗日尔曼尼亚志。大致反映日尔曼人的社会和生活状况。史学家一般把日尔曼人看作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民族。日尔曼人与罗马
2、帝国的最初接触是通过贸易的方式进行的。罗马的文化与行政制度已经与日尔曼人的社会发生碰撞和融合。日尔曼人进入罗马不是在蛮族大规模入侵时期开始的。他们很早就开始断断续续地和平进入罗马。476 年,西罗马帝国正式灭亡。蛮族入侵的结果,是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一系列的蛮族国家。西哥特王国、汪达尔王国、勃艮第王国、法兰克王国、东哥特王国、人、伦巴底人王国、盎格鲁撒克逊王国。蛮族国家和罗马残留的文化以及存留下来的基督教会,共同构筑了一个中世纪社会。2.东罗马的幸存。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是在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廷的基础上建立的。拜占廷在罗马历史上开始的辉煌,源于第一个基督教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他迁都
3、于此。东罗马帝国之所以能够幸存下来,有很多原因。比如,这个城市的战略地位;拜占廷有繁荣的工商业城市,使帝国拥有丰富的财源。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的存在,保留了大量的古代希腊和罗马的物质及精神文化财富,成为与中世纪并行发展的文明。查士丁尼一世继位后,东罗马进入一个辉煌时期。开始对昔日罗马帝国的西部身份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征服;同时,实现了文化的繁荣。民法大全、圣索非亚大教堂。查士丁尼死后,帝国很快烟消云散。之后的发展充满着动荡和不安。其中有“圣像破坏运动”。直到 1453年,土耳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走到了尽头。3.基督教融入蛮族王国 奥古斯丁生活的时代是罗马帝国陷入混乱和危险的时
4、期,奥古斯丁的的思考。基督教会没有随着罗马的灭亡而失去活力,相反,很快适应了新的社会形势,承担起教化蛮族和推广 2 基督教的职责。了解法兰克王国建立的历史。法兰克王国与天主教达成了一致,成为中世纪文明形成的基础,并确立了以后中世纪文明最初的要素。掌握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会结合的步骤。墨洛温王朝的缔造者克洛维开启了基督教会与蛮族结合的序幕,并奠定了统一的法兰克王国的格局。之后,王国的权力为加洛林家族的宫相所操纵。由丕平传到查理马特。再传至矮子丕平。建立了新的王朝加洛林王朝,并开创了教皇任命国王的先例。教会也建立起“教皇国”,标志着法兰克和教会紧密联盟的形成。了解查理曼王国的大规模战争,以及对国内的
5、统治。掌握查理曼与罗马教皇的合作,法兰克王国成为帝国。查理曼帝国的建立,把蛮族入侵以来的日耳曼王国和自克洛维皈依以来的政教联盟推向了一个新的顶点,同时也把无序的、冲突的各种文化因素调整、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查理的辉煌也预示着中古文明的结束和中世纪文明的开始,从此,欧洲的历史进入一个基督教会一统的欧洲、王权虚弱和地方割据为特征的时期。4.伊斯兰的崛起 西亚是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和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几乎是同步的。了解伊斯兰教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外族入侵和战争对阿拉伯的商业造成极大影响,阿拉伯社会也因此动荡不安。要求打破部族藩篱,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和社会改革的思想开始
6、萌生,伊斯兰教应运而生。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古兰经之中,概括起来就是信仰安拉信仰天使信仰经典信仰先知、信仰前定信仰末日。(五功):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圣战是一个重要的宗教义务。穆罕默德之后,阿拉伯开始了哈里发统治时期。历任哈里发在圣战的旗帜下,不断对外扩张,阿拉伯成为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也使伊斯兰教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了解阿拉伯帝国形成和发展的大致阶段。四大哈里发时期。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时期,此时阿拉伯已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统治时期,阿拔斯王朝是阿拉伯帝国实力最为强大、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直到 12
7、58年,蒙古大将旭烈兀占领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阿拉伯国家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其政治纲领就是伊斯兰教义。正是在伊斯兰教义中的“圣战”主张的号召下,阿拉伯人对周边地区进行了长时间的大规模的征服。阿拉伯人征服的后果极为巨大,不仅改变了征服地区的政治版图,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征服地区的民族构成、宗教信仰、语言、文化以及社会风俗。阿拉伯人征服的最突出的后果,就是建立了一个伊斯兰文化圈,并成为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但是,由于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国家体制的结合,给后来西亚地区的历史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伊斯兰教的教派之争,迄今为止仍然使该地区不断爆发武装冲突,而伊斯兰教所表现出的保守性,也极大地影响了阿拉伯
8、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阿拉伯文化也逐渐走向衰落。5.“加洛林文艺复兴”中世纪西欧文化是以基督教为核心,融入古典的、日耳曼的文化因素之后形成的。公元9世纪左右出现的“加洛林文艺复兴”,是这三种因素的融合达到了高潮,形成一种新的基督教文化,从而奠定了西欧中世纪文化的基础。这场文艺复兴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文化运动,同查理大帝和他的宫廷密不可分。查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整个王国的文化水平。在天主教堂和修道院开办学校,进 3 行基础的文科教育,保存和传播古典和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知识;广纳人才。6.庄园经济模式 9 世纪期间,随着查理曼帝国的瓦解和相对一统的中央集权的丧失,地方势力真正掌握了权力。在混
9、乱和无序中,产生出一种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即西欧的封建制度。其主要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和封土制。这种制度最根本的基础是土地,土地的经营模式主要是以庄园形态为特征。典型的庄园的格局。自给自足及庄园的管理。庄园法庭。以庄园为主的经济形态,构成了以封君封臣为特征的封建制度的基础。教学重点:掌握东罗马帝国的辉煌时期,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间的成就。掌握查理曼与罗马教皇的合作,法兰克王国成为帝国。掌握伊斯兰教的主要内容。第七讲 信仰的时代 教学要求:1.政教斗争 查理曼帝国的解体,统一的王权不复存在,原来一直受到国王控制的主教开始寻求摆脱国王的控制。形成了主教与世俗王权的对抗。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与德意志皇帝亨利四
10、世的斗争揭开了中世纪教皇与德意志皇帝争夺权力的 200年的斗争历史。第一回合:“卡诺莎觐见”,亨利四世被迫向教皇屈服;羽翼丰满后,与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对峙,直到 1122年沃姆斯教约,暂时妥协。第二回合:教皇英诺森三世,插手德意志皇位争夺,德国从此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第三回合:法国国王腓力四世胜出。教皇失败告终。“阿维农之囚”。教皇对立、教会内部的腐化严重。2.修道生活 在西欧中世纪社会,修道院和修道生活贯穿整个历史之始终,在宗教、经济和政治方面均产生重大影响。修道生活以及修道院的出现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是对教会生活的补充,另一方面是对教会生活的反动。本尼迪克确立修道院规则。修道院的生活程序。修
11、道院的改革运动,克吕尼修道院及其改革。中世纪修会的作用。中世纪的修会在坚持和传播原始的基督教义,在开垦荒地、拓展西欧经济以及发展市场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随着西欧在 15 世纪后向近代的转型,修道院也渐渐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3.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通常是指一种方法和一种体系,既指神学,也指哲学。代表人物:阿奎那和培根。4.异端与宗教裁判所 异端在 12-13世纪的西欧达到了高潮。两个最有影响的异端派别。4 罗马教会对异端镇压的方式。武力镇压。教皇支持修会的发展,从思想和组织上瓦解异端。建立异端裁判所。教学重点:主教与世俗政权斗争的三个回合。异端与宗教裁判所。第八讲 盛期的社会 教学要求:1.骑
12、士的世界。骑士阶层的出现。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采邑是一种以服一定的义务,主要是以服骑兵兵役为条件而受领的终身享有的领地。骑士领有采邑。经济上,其实是封建体制的组成部分。军事活动是骑士最主要的活动;骑士与教会的关系。骑士与典雅的爱情。2.十字军东征。1096-1270年,西方的基督教世界发动了一场针对伊斯兰教徒的东征战争。西欧的封建教会、封建主、商人、农民卷入其中。这是西欧社会激烈变动的时期,在宗教的背后是各种世俗的社会因素。(1)西欧封建主的各个阶层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都希望向外扩张领土,广殖财货。(2)罗马教廷和西欧教会出于控制东正教和夺回被伊斯兰教徒占据的地盘的目的,也渴望向东方扩张。(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简明世界史 简明 世界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