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精创】41《论语》十二章(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df
《【新教材精创】41《论语》十二章(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精创】41《论语》十二章(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十二章学案【学习引导】十二章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选择了先秦诸子的一些经典论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而这篇节选自论语的课文,焦点就在于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要言不烦,精辟隽永。学习这篇文章时,要在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也要再研习中,注意把握这些经典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的巧妙之处。【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3.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在传统文化的熏
2、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学习重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讨课文的深刻内涵。【学习过程】一、文化常识 1.了解孔子 孔子(公元前 551-公元前 479),名 ,字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 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 诗、书,定 礼、乐,序 周易,作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2.孔子轶事 圣人也会犯错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3、,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 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4、”3.了解孔子思想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跏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孔子主张克己
5、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孔子的“仁”的基本精神是教人根据周礼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他的“仁”一般不包括劳动者。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曾子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4.了解论语 论语是 ,
6、共 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体式归纳起来有:(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内容上 以教育为主,也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 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
7、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 、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5.了解创作背景 论语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记载孔门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初所传的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古论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写成,孔安国曾为之作训解,但已失传。齐论为齐人所学,鲁论为鲁人所传。东汉郑玄就鲁论篇章,参考齐论,
8、为之作注,今亦残佚。魏时的何晏集汉儒以来的各家之说,成论语集解,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最早的论语注本。二、诵读感悟(一)预习检查 明确字音。八佾()文质彬彬()迩之事父()譬如()子罕()未成一篑()(二)诵读指导。(1)划分节奏,明确重音和语调。例如: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范读: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3)自读:学生自读课文,体会其中的含义。三、文本研究【思考 1】研读第一章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9、学而)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食:敏:有道:释义: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主题。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思考 2】研读第二章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而:如礼何:释义: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主题。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思考 3】研读第三章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朝、夕:闻道:释义: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主题。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思考 4】研读第四章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喻:释义: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
10、括主题。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思考 5】研读第五章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贤:齐:内:释义 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主题。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思考 6】研读第六章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质:文:野:史:为质彬彬:释义: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主题。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思考 7】研读第七章 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士:弘毅:已:释义:活动二:问题
11、探究 1.概括主题。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思考 8】研读第八章 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譬:篑:止:平地:虽,古义:今义:释义: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主题。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思考 9】研读第九章 原文: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知:者:释义: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主题。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思考 10】研读第十章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1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克己复礼:一日:归:目:礼:事:释义: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主题。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思考 11】研读第十一章 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一言:其:恕:于:释义: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主题。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思考 12】研读第十二章 原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活动一:解释词语并翻译
13、句子 小子:夫:兴:观:群:怨:迩:释义:活动二:问题探究 1.概括主题。2.分析本章说理的特点。四、艺术感悟论语的语言特点与文学色彩【技法指导】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分析】1语录体散文 语录体散文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2文学色彩 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言近旨远、
14、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五、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知者不惑 温故而知新 B任重而道远 得道者多助 C迩之事父 不足以事父母 D敏于事而慎于言 回虽不敏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见贤思齐焉 盘盘焉,囷囷焉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D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若火之始然 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 孟子合称“四书”。B 礼记据
15、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 尚书 诗经 礼记 乐经 春秋。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16、。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庙之美瓦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选自论语子张,有删改)(注)公孙朝:卫国大夫。叔孙武叔:鲁国大夫,名州仇。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武之道,是指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冶国之道,现泛指宽严相济、弛张有致的治国和处事方法。B宫墙,指的是王宫的围墙,如王宫之内的柳树就被称为“宫墙柳”。C仞,是古代度量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文中用“
17、数仞墙”比喻学问髙深。D日月,子贡把孔子比作日月,后世甚至有人称孔子为代天发令的“天铎”,极尽美誉。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2)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六、素材积累-论语名句 1、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3、过而不改,是谓过已。论语卫灵公 4、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7、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七、阅读与思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精创 论语 新教材 41 十二 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