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京剧趣谈》教案+导学案+预学案+活动卡+教学实录+课时测评+课外拓展.pdf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京剧趣谈》教案+导学案+预学案+活动卡+教学实录+课时测评+课外拓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京剧趣谈》教案+导学案+预学案+活动卡+教学实录+课时测评+课外拓展.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3*京剧趣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京剧趣谈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中国国剧京剧中的奥秘“马鞭”“亮相”,从中让我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在教学中借助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内容,运用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引导学生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体会京剧奥秘中的“趣”,这正是京剧的博大精深所在。鼓励学生搜集具有艺术特色的戏剧,并进行对比阅读。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读通课文,搜集相关资料。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京剧片段)激趣:同学们,你们能猜猜这是哪一种戏剧吗?预设:京剧,听到了锣鼓声。2.是的,看来同学们对京剧有些了解,那你们还能深入地说一说
2、吗?预设:生 1:我知道京剧中的人物分类:生、旦、净、末、丑。生 2:我知道脸谱知识,红色代表忠贞,比如关羽。黑色代表正直,比如包公。3.导入:同学们对京剧的知识了解得真多,但是听说过“马鞭”与“亮相”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京剧趣谈了解一下吧!设计意图:通过京剧音频引入新课,将了解的相关资料与同伴分享,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教师检查读文情况。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重要的途径之一。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读通文字,读懂文义,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请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2
3、.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作好批注。3.学生汇报。预设:这篇文章介绍了京剧中的“马鞭”与“亮相”,感受到京剧的艺术魅力。4.你觉得哪部分的内容最吸引你?把阅读引向深入,促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透彻地理解“马鞭”和“亮相”的意义。预设:生 1:“马鞭”这一部分内容是我喜欢的,想深入了解一下京剧中“马鞭”有怎样的作用。生 2:我想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亮相”与京剧中的“亮相”有啥不同?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阅读期待的课堂才能让孩子真正地获得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四、思维导图,梳理内容
4、1.文章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呢?作者又是怎样表达京剧的艺术魅力的呢?2.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喜欢的方式写下京剧的“趣”。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深度理解课文内容,欣赏、体会京剧的艺术魅力。3.同学互相分享交流,互相评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语言通俗幽默,亲切自然,运用举例子的方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趣”,体会“马鞭”的“趣”、“亮相”的“趣”,借助作者的娓娓道来,想象舞台场景的生动传神,为此,设计了四个层次的教学:一是初识京剧,感受京剧的与众不同;二是结合资料,感受京剧的韵味不凡;三是从“马鞭”“亮相”,感受京剧的艺
5、术趣味;四是欣赏京剧,感受京剧的耐人寻味。四个环节从课外的资料到课内的自读再到课外的欣赏,让学生多方位地了解京剧,也让课内阅读立体化,学生一定会爱上京剧。23*京剧趣谈 导学案设计 课题 京剧趣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文,了解京剧中“马鞭”“亮相”的艺术特色,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2.借助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概括本篇文章,体会表达的条理性。3.以本篇文章为契合点,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鉴赏”主题阅读。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中“马鞭”“亮相”的艺术特色,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课时
6、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用时:3分钟)1.播放京剧拾玉镯,一边欣赏,一边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谈谈对京剧的了解。3.导入:京剧为何被称为“国粹”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吧!1.欣赏京剧拾玉镯,并说出自己的感受。2.汇报搜集关于京剧的资料。3.齐读课题,质疑:京剧为何被称为“国粹”呢?1.引导学生学会用一个词语、简短的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2.介绍资料要学会选择与本节课内容息息相关的。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用时:5分钟)1.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2.出示学习单,带着问题去阅读。3
7、.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1.运用多种方式合作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借助学习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3.自主合作理清课文脉络,汇报文章主要内容。1.阅读理解的前提是充分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2.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词语串联法、重点段落法等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三、聚焦问题,理解内容(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一边读文一边思考:你从中了解到了京剧的哪些艺术特色。2.汇报交流。1.边默读课文,边与同桌讨论,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汇报,这样更容易理解“马鞭”“亮相”。2.自己做思维导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马鞭”与“亮相”的特色表现出来。在阅读过程中,引
8、导学生善于利用思维导图提炼、归纳最能体现其特点的关键词,易于理解文章内容。四、了解京剧,体会特色(用时:17分钟)1.播放京剧中“马鞭”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2.播放京剧中“亮相”的片段,体会静态与动态“亮相”,尽显人物的英雄气概。1.通过视频与文字结合,了解“马鞭”在京剧中的表现手法虽是道具,在京剧表演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看过视频,与同学交流感受,体会京剧的艺术特色。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体会京剧的魅力,教师要倾听与点拨,鼓励学生善于表达。五、拓展阅读(用时:5分钟)1.教师推荐阅读:看戏 京剧。2.教师从语言、写作特点等方面总结阅读方法,并鼓励学生仿写。1.阅读推荐文章,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京剧趣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23 京剧 趣谈 教案 导学案 预学案 活动 教学 实录 课时 测评 课外 拓展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592948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