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表格教案.pdf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表格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表格教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1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课题 醉翁亭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 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欧阳修的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词语,感知文章内容,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章脉络分明、骈散结合的写作手法,掌握翻译文言语句的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了解本文的文化意义。课前准备 课 前 预 习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 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
2、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诗、词在北宋文坛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因此被公认为当时的文坛领袖、宋代古文运动的旗手。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所撰六一诗话,是最早以诗话名书的著作。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到任以后,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本文就写于这一时期。醉翁亭,在安徽省滁州市,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任滁州知州时,山僧智仙修建。读准 字音 环滁(ch)琅琊(y)林壑(h)辄醉(zh)林霏(fi)阴翳(y)酒洌(li)山肴(yo)野蔌(s)觥筹(n)伛偻(y l)颓然(tu)暝(mn)弈者胜(y)射者中(zhn)重点 实词 林霏开:霏,
3、弥漫的云气;开,消散,散开。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泉香而酒洌:清。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觥筹交错:交互错杂。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宴酣之乐:尽情地喝酒。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发,开放。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暝,昏暗。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的样子。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古今 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含义)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颓然乎其间者(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今义:精神不振的样子)野芳发而幽香(古义:香花 今义:芳香)佳木秀而繁阴(古义:茂盛 今义:美丽)一词 多义 临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动词,居高面下,由上看下)临溪而渔(动词,到)归 云归而岩穴暝(动词,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动词,回去)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形容词,秀丽)佳木秀而繁阴(形容词,茂盛)而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承接)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修饰)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转折,却)也 环滁皆山也(表陈述)在乎山水之间也(语气助词,无实义)太守自谓也(表判断)乐 山水之乐(名词,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形容词,欢乐)之 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名之者谁(代词,它)词类 活用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做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之者谁(名词做动词,命名、取名)太守宴也(名词做动词,设宴)环
5、滁皆山也(名词做动词,环绕着)临溪而渔(名词做动词,钓鱼,打鱼)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动词做名词,伛偻,驼背弯腰的老人;提携,用手搀扶的小孩)山行六七里(名词做状语,沿着山路)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做状语,在前面)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的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的古道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游览醉翁亭,作一次滁州之旅,涤荡心中的芜杂,感受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迷人风光;跨越时空,与圣贤会晤,感受那份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新课展开 【朗读课文,读通读顺】朗读时要注意21 个“也”字,读起来语气不尽相同:(1)陈述;(2)肯定;(
6、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朗读时还要注意25 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通读课文,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交代醉翁亭的位置、周边环境、建造者和亭名的由来。第二部分(2):描写山间景色朝暮的变化和四季不同的景色。第三部分(3):写滁州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第四部分(4):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总
7、结全文。【研读第1 段,欣赏醉翁亭】1.总领全文的是哪一句?环滁皆山也。2.划分段落内部层次,理清文脉。这段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分两层: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3.分析第一层的写景方式。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渲染,步步推进,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境,并交代了下文的游乐路线与环境。4.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研读第2 段,欣赏琅琊山】第 2 段描写山间朝暮之景,作者是怎样安排的?利用时间推移,采用了先分别描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醉翁亭记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11 醉翁亭 表格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