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乐演唱中追求真实性的几点思考.pdf
《关于声乐演唱中追求真实性的几点思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声乐演唱中追求真实性的几点思考.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声乐演唱中追求“真实性”的几点思考 作者:李琳 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6 年第 1 期 李琳1 内容提要 本文从三种艺术形式所体现的“真实性”开始,提出了在声乐演唱中应当追求“真实性”,一方面,以真实的“身体反应”来把握呼吸和共鸣,另一方面,通过真实理解和把握声乐作品内在情感,以及真实再现作品人物的角色定位来实现以真实的情感再现作品的内涵。最后,在演唱中如何运用“真实性”原则进行了实例分析。关键词 声乐演唱/真实性/呼吸/共鸣/作品内涵/想象 中图分类号:J61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6)01-0194-3 李琳(1981)女,中国音乐
2、学院声歌系讲师。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中的所有的原形、现象等都可能成为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声乐作为艺术形式的存在,与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旋律和语言等艺术手段的加工,使声乐以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再现事物真实面貌和真实情感。演唱者追求感知体验的真实性,就要求在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从现实社会出发,找寻艺术作品内涵与社会生活主流、时代主流及发展趋向之间的关系,以具有“真实性”的感知、声音来表达作品中的真实性。一、不同艺术形式中真实性的显现 不同的生活体验与社会价值使每个人对于艺术有着不同的理解意义,当观众面对艺术作品时,作品中所蕴含的视觉元素与精神内涵可以引发其心理感应,从而勾起一些过往的记忆,
3、进而对艺术作品产生共鸣、形成偏好。(一)绘画中的真实性显现 绘画艺术可谓是再现真实事物面貌最为直接的一种艺术形式。譬如古典写实、当代写实和超写实的绘画,最初的创作阶段是对事物主体的真实反映,即所谓通过与人视觉进行的一种互动达到一种虚拟自然物的真实即“眼球的真实”;后阶段才是在作品中注入真实的主观情感,真实的生活感受,“真实”最终令每一幅伟大的作品获得新的生命。20 世纪后期的立体派、未来派、非形象艺术、几何抽象、超现实主义等流派的绘画艺术,虽然不是现实世界中的原貌再现,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却透露出作者内心世界和潜意识中的真实,恰巧这种“真实”还原了现实生活的本质,从而使这些风格的作品展现无穷无
4、尽的独特魅力。(二)文学作品中的真实性显现 文学作品中的真实性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它必须以客观的现实社会生活为前提,作家赋予它不同的时代审美情感,发挥一定的想象力进行的二度创作。因此,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呈现出的“真实”是虚构中的真实,想象中的真实。鲁迅的作品表达出对人性的讽刺,他把自己的批判锋芒始终对准人的心理与灵魂;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巨匠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则再现出一个 19 世纪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真实图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给读者展现的是另一种艺术的真实,著作中的描绘是当时社会的变形,暗指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三)歌唱中的真实性显现 正像绘画、文学作品那样,生活给予我们的事物已经先于艺术给予了我们
5、,艺术给予的不会比生活给予的更多。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丰富悠久传统音乐历史文化的多民族国家,劳动人民创作的立意、目的和动机都源于当时所处时代生活的需要,源于生活。不同民族广为流传的山歌、号子等类型的民歌,是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切的艺术反映。它由民间音乐中的声乐表现形式和民间文学中的韵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而成,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事象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拥有的音乐与文学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基础。缘于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孕育而生,真实性的再现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这些地方民歌才得以成为艺术生命常青的经典佳作。无论哪一种艺术形式都离不开真实性的基础,只有以现实生活的需要为
6、标准,在真实素材原型的构建之上,赋予想象的翅膀进行艺术加工及虚构,才能孕育出经典的传世佳作。歌唱艺术同样如此,不管是歌唱技巧还是歌唱情感,脱离真实性的渗透,歌者的演唱必然苍白空洞,无法深入人心!接下来的篇幅中,笔者就将课堂实践与舞台表演所获心得梳理一下,简述如何将真实性运用于歌唱技巧和诠释作品中。二、以真实的“身体反应”来把握呼吸和共鸣 声乐的学习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而言较为抽象。由于演唱者本身和听众对传送出来的声音听觉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声乐很难自学,需要声乐教师连续性的启发式教学。正如大家所熟知“声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全靠感觉。”那么,如何帮助声乐学习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身体肌肉感觉
7、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动作与具象呢?笔者将通过真实的动作体验视角,来谈谈自己对声乐论著及各种声乐文章中最为常见的关于“呼吸”和“共鸣”的理解。(一)呼吸 我国古代早就有了“善歌者,必先调其气”的说法,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气息是歌唱的基础,是歌唱的生命。如果没有强大的呼吸支持,演唱者是不可能完成一首声乐作品的。笔者在课堂上也时常发现学生在歌唱时会出现气浅,驾驭作品困难的情况,这种现象曾经令学生十分苦恼沮丧。每逢此时,笔者总告诉学生,我们可以使复杂的声乐学习变得简单化,把“呼吸”这个模糊的词汇变成“叹气”这个最真实的动作感受,并引导学生通过以下两个步骤来做到真实的“叹气”:首先,演唱者可以尝试使
8、劲跺脚,通过这一动作真切的感受到脚跟的存在;其次,叹气时把气往脚跟上叹,通过这一动作实现气息到达身体的最低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一系列真实的动作感受较容易帮助学生准确和快速的解决气浅及呼吸不积极等问题。(二)共鸣 歌唱的共鸣是声乐的科学性中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声带发音体在振动发音时,除了能发出一些基音外,还能同时发出一些微小的泛音;当气息冲击声带,产生了基音,基音虽不强,但它通过人体内的不同共鸣腔体,就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共振,美妙动听的歌声就产生了。如果共鸣越大,那么音色更加洪量而圆润,声音的张力也越发饱满。可以想象在一个 2000 人左右的音乐厅,演唱者在没有扩音设备的情况下,如果没
9、有强大的共鸣腔体做支撑,没有极具穿透力的歌声,最后几排的观众席就如同虚设了。那么,如何通过真实的感受建立头腔共鸣呢?笔者在课堂上经常问学生“会瞪眼睛吗?使劲往前看,你可以通过视线把你的声音聚集在你的正前方,感受音色就集中在你眉毛,眼睛,鼻梁之前,越远越好,越高越好。”通过视线这一真实的动作感受头腔的高度及区域。关于如何通过真实的感受建立胸腔共鸣,笔者认为:胸腔共鸣在中低音区主要体现音色的圆润和浑厚,在高音区域主要平衡音色的上下贯穿和统一。当我们把手掌贴在胸口,即便是说话时都能准确感受到胸腔的震动,因此可以通过把手掌紧贴在胸口这一动作来找寻共振是否强烈,强烈则表示拥有胸腔共振,拥有饱满而结实胸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声乐 演唱 追求 真实性 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