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和《兰亭集序》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脊轩志》和《兰亭集序》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项脊轩志和兰亭集序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阅读项脊轩志和兰亭集序中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
2、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节选自项脊轩志)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3、文。(节选自兰亭集序)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B客逾庖而宴 逾:越过 C乳二世 乳:喂养 D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仿效 2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当其欣于所遇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A两个“其”相同,两个“之”也相同。B两个“其”相同,两个“之”不同。C两个“其”不同,两个“之”也不同。D两个“其”不同,两个“之”相同。3下列对选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却句句动情;作者自小失母,闻之更心痛,热泪难忍。B归有光忆及母亲往日对自己的关爱、期待和叮嘱,这
4、一切直接引发他“长号不自禁”。C 兰亭集序本部分,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D 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王羲之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答案】1D 2C 3B 4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
5、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5(1)院子里开始是筑起篱笆,后来修了围墙,变了两次。(2)我一向认为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D 项,“吾家读书久不效”意思是“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效”指“奏效,获取功名”。故选 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前一个“其”是代词,他,他们;后一个“其”为语气助词,表期望、期许。两个“其”不同。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一个“之”为结构助词,的。两个“之”不同。故选 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B 项,“母亲
6、往日对自己的关爱、期待和叮嘱直接引发他长号不自禁”错误,文中“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说的是“大母”,即祖母,应是祖母对自己的关爱、期待和叮嘱直接引发归有光“长号不自禁”。故选 B。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为”是动词,意思是“连成”,“一”是数词活用为名词,“一个整体”“一个大院”,“一”是“为”的宾语,动宾后要断开;“内外多置小门墙”是“诸父异爨”后的情形,“迨诸父异爨”意思是“等到叔伯们分家以后”,做下一句的状语,要断开;“往往而是”承前省略主语,说的是“内外多置小门墙”的情形,应断开;“西吠”的主语是“东
7、犬”,“逾庖而宴”的主语是“客”,“栖于厅”的主语是“鸡”,主语不一致,要分别断开。这段话意思是:庭院南北相通,连成一个大院。等到叔伯们分家以后,里里外外建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跑到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鸡蹲在大厅上。5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中,两个“为”都是动词,“筑”“修”;“已”,不久;“再”,两次。(2)中,“固”,本来;“一”“齐”,意动用法,把同等看待,把看做一样;“为”,是。【点睛】参考译文:但是我住在这里,有很多可喜的事情,也有很多可悲的事情。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连成一个大院。等到叔伯们分家以后,里里外外建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跑到
8、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鸡蹲在大厅上。院子里开始是筑起篱笆,后来修了围墙,变了两次。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住在这座轩里。这个老婆婆,是已故的祖母的婢女,做过两代人的乳母。已故的母亲待她很好。轩西面连着内室,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不止一次对我说:“这里,就是你母亲站的地方。”她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哇哇地哭起来,你母亲就用手指敲敲门说: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东西了?我在门板外和她互相应答”话还没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跟着哭了。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走来对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等到离开时,她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
9、“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见成效,这个孩子的功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进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旧日这些事物,就好像在昨天一样,令人忍不住要放声大哭。项脊轩志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兰亭集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