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西师版.pdf
《一年级数学教案西师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教案西师版.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一年级数学教案西师版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期开头已经积累了肯定的数学学问,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为帮忙大家学习便利,搜集整理了一班级数学教案西师版 5 篇,希望可以帮忙您,欢迎借鉴学习!一班级数学教案西师版 1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得出计算 8、7、6 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娴熟地口算 8、7、6 加几。2.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比拟、抽象及概括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和对学问的迁移类推力量。3.培育同学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03104 页 8、7、6 加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
2、望(录像出示 8 个小好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 5 个小好友的情景。)2 1.老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 个小好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刚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 5 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好友?应当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2.小搭配作商量。3.小组汇报沟通。生 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好友一共有13 个人。生 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 8 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 13 人。生 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 5 个小好友中的 2 个人
3、先和 8 个人凑成10 个人,10 个人再加上剩下的 3 个人,一共是 13 个人。生 4:我们是把 8 个小好友分成 5 个小好友和 3 个小好友两组,然后把这 5 个小好友和后来来的 5 个小好友凑成 10 个人,10 个人再加上剩下的 3 个人,一共是 13 个人。老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方法都不错,这4 种方法你最喜爱哪一种方法?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同学答复后老师指出:假如用计算的方法,应当怎样列算式呢?3 同学答复,老师板书 8+5。师:8+5 应当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小组汇报沟通,由于同学有了 9 加几的基础,所以很简单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
4、这个问题。生:我们小组先摆了 8 根小棒,又摆了 5 根小棒,然后从 5 根小棒里拿出 2 根放入 8 根小棒里凑成了 10 根小棒,10 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 3 根,就等于 13 根小棒。老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老师依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慧,都想到了从 5 根小棒中拿出 2 根,跟 8 根小棒凑成 10 根,10 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 3 根,就等于 13 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由于有了 9 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显现或很少显现。2.师:刚刚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 8+5=13,如今我们不摆
5、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 8+4、7+6、6+5 的结果吗?同学汇报,由于计算 8 加 5 时,同学用摆小棒的方法研讨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当没什么问题,老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同学说想法。4 老师在同学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刚都是把8、7、6 分别凑成 10,然后用 10 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讨的主要内容 8、7、6 加几的计算方法。(老师板书课题)稳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洁,自己想出了做 8、7、6 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 9 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 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同学汇报:
6、生 1:从 9 中拿出 2,与 8 凑成 10,10 加 7 等于 17。生 2:从 8 中拿出 1,与 9 凑成 10,10 加 7 等于 17。生 3:我想由于 9+8=17,所以 8 加 9 也等于 17。老师对这 3 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 3 种方法。老师浸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老师用课件演示 9+8=17 想的过程和 8+9=17 想的过程,以帮忙同学完成学习的迁移。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2.(课件出示)1 路公交车上原来有 6 个人,又上来了 7 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5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
7、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同学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4.(课件出示)写算式。依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一班级数学教案西师版 2 一、指导思想:通过同学数学学习活动,培育同学对数学的爱好,以及树立数学处处可见的观念。二、全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 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拟多少、长短和高矮,简洁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同学获得数数根本学问和根本技能的同时,进展数学力量,培育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爱好和信念。三、
8、教学内容分析:20 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同学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头,是学习较大数6 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同学顺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学问和技能。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布置了简洁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同学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他们加深对 20 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把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四、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领域 1、娴熟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把握数的挨
9、次和大小,把握 10 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 020 各数。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明白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拟娴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 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运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洁的分类。7(二)解决问题领域 1、同学能在老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开头具有肯定的问题意识。2、同学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同学有与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4、同
10、学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三)情感与看法领域 1、同学在他人的激励与帮忙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主动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2、同学在他人的激励与帮忙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胜利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念。3、同学可以用 20 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4、同学阅历观看、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索过程的合理性。5、同学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按时改正。五、教学对象分析:8 我任教的一(1)一(3)两个班的数学,他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即将踏
11、入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习。我任教的这两个班,他们有着许多相像的地方。比方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泼,学习数学的爱好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肯定的差异。班上大部分同学会数 10 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同学已能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对课堂学习不太顺应,课堂上集中留意时间较短,孩子普遍好动,行为习惯还有待标准。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留意调动同学的学习爱好,让他们喜爱上课,喜爱数学。在课堂上,老师应从课堂常规训练开头,由于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生疏的过程,怎样整理书包、怎样摆放上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数学教案 西师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