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加与减北师大版.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加与减北师大版 第 2 页 第三单元 加与减 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理解连加的算理以及利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一:(情境呈现)1、让学生说说为了读到更多的大家喜爱的图书,可以采取什么办法?(学生说出可以进行捐书活动。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捐书活动)。2、接着呈现教材第 17 页两个年级的捐书情况统
2、计表。(大屏幕导出两个统计表)3、引导学生读取统计表中的信息。说说从表中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4、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探究下面两个问题:(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2)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活动二:(问题探究)1、探究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学生自己进行思考,看看怎样估算简便。2、引导学生对问题(1)进行算法多样化的探索。(1)列出算式:11810495(2)估计结果。A、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演练。第 3 页 第 4 页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
3、作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操作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难点: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今天老师邀请到淘气与笑笑一起到郊外农场去秋游,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去玩玩吗?看!白菜地里农民伯伯正忙着收白菜。淘气与笑笑在这里找到许多数学信息,你猜猜他们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愿意告诉大家。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让学生先看主题图,自己独立思考
4、,与同桌交流自己所提的数学问题)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一)理解图意,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从图中你们获得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生:原来有 850 棵,第一辆车运走了 256 棵,第二辆车运走了 280 棵,求还剩多少棵。(师板书出完整的题目)师:这道题能一步完成吗?(不行)该怎样列式?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二)解决问题。师:把你的算法展示给大家看看。生 1:我是先算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白菜的,再从剩下的棵数中去掉第二车运走的棵数,得出最后剩下的棵数。第 5 页 850-256-280 =594-280 =314(棵)答:运走两车后还剩 314 棵
5、白菜。生 2:我是先计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白菜的,再用总量减去两车一共运走的棵数,得出最后剩下的棵数。850-(280+256)=850-536 =314(棵)答:运走两车后还剩 314 棵白菜。师:两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你们能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吗?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找出两种计算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师:怎样才能提高计算的准确度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生 1:一定要细心计算。生 2:算完之后要验算,验算能帮助我们检查出错误。三、课堂练习,巩固运用。1000207168 43617936 456278132 930(80480)368(1681
6、27)1000185145 四、课堂总结,梳理提升。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来说一说?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无论用什么方法去计算,计算时注意进位与退位,做到认真、细心。结余多少钱 教学目标 1、发展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第 6 页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 算。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情境导入。1、你们平时都和谁一起生活?谁是和爷爷、奶
7、奶一起生活的,你的爸爸、妈妈呢?2、你平时都帮家里人做了哪些力所能及的事?3、你们家里的钱一般都花在什么地方?(买菜、买水果、买米.)对,这就是你们家每个月必须要用的生活费。师:刚才和同学们聊天的时候,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真能干,会帮家里人做许多家务事。老师也认识了一个小朋友,他叫小刚,他也和大家一样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有一天,他踢完球回到家时,看到了奶奶在洗衣服,,这时候小刚会想些什么?我们来看看小刚是怎么想的?生:帮奶奶洗、帮奶奶晒衣服、给奶奶捶背、买台洗衣机.二、教学新课。1、教师出示教材第 21 页情境图,让学生从中寻找相关数学信息。师:要求八月结余了多少钱,应该知道哪些信息?生 1:
8、爸爸妈妈每月寄回 800 元,奶奶每月领取补助 185 元。生 2:他们八月一共花了 745 元。师:知道了这些信息,怎样列式?生 1:可以先计算一共有多少钱,再减去花的钱数,就是剩余的钱,800+185-745。生 2:也可以先用爸爸妈妈寄回的钱减去花的钱数,再加上奶奶每月补助的钱数,800-745+185。师:该怎样计算呢?第 7 页 学生交流算法。师:大家说的真好,像这种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我们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一个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的运算,不管加法在前面,还是减法在前面,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2、九月结余 260 元,十月结余的钱比九月少 30 元,两个月一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第三 单元 北师大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