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战略下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创新驱动战略下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驱动战略下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创新驱动战略下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作者:*来源:全球化2021 年第 01 期 摘要:科技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和一系列制度难题。本文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企业为例,在北京市创新调查数据基础上,指出目前科技创新的问题表现在科技创新质量不高、企业创新活动不均衡以及企业创新应用性弱等方面。究其原因,企业创新活动的背后仍存在体制机制性因素。为此,应优化企业创新的制度环境,通过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提升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以财政和金融政策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并通过相关领域对外开放以实现创新质量的提升。关键词: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企业研发 作者简介:汪川,中国社
2、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引言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目前的中高速增长。在经济增速下滑的背后,传统的要素驱动增长模式动力不足,未来的经济增长越来越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不仅是支撑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还是实现“大众
3、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手段。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技术、人才、资本等创新要素不断聚集,创业服务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就科技创新的情况来看,2012年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实现了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升。在投资方面,近年来,高铁、宽带、核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发展迅速,新技术的投资已经成为投资热点;在消费方面,移动互联网带动的信息消费发展势头明显,健康、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消费潜力十分广阔;在出口方面,虽然出口增速出现明显回落,但我国已在多晶硅、光伏、风电等多个新兴产业形成核心竞争力。从长期来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
4、支撑力量。在文献方面,发展经济学和增长理论较早对科技创新问题进行了研究。Schumpeter(1912)的经济发展概论就分析了创新及其经济影响。Solow(1957)以新古典模型分析了各个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并认为除了资本和劳动力要素之外,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地位。在 Solow之后,经济增长理论开始重视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以Lucas(1988)和 Romer(1990)等文献为代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不仅内生了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在国内研究方面,李强(2006)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了科技活动的效率效果,并以此测度我国科技投入产出的绩效
5、水平和发展变化趋势。崔鑫生(2008)综述了国内外利用专利计量作为测度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指标,实证分析了国内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创新政策方面,白俊红等(2009)认为,有效的政府支持可以降低企业研发活动风险,鼓励企业创新,但过多不当的支持也有可能对企业自身研发投入产生挤出效应,损害公平竞争环境。冯根福等(2017)提出,外部金融环境、创新的金融支持制度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本文以中关村园区企业为例,根据北京市创新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市范围内中关村园区企业的创新活动特点,指出目前我国科技创新的问题表现在科技创新质量不高、企业创新活动不均衡以及企业创新应用性弱等方面。在数据方面,本文的
6、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的创新调查数据,该创新调查是基于全国企业创新调查工作,对北京市范围内中关村园区从事科技创新的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企业进行汇总。内容上,该调查不仅包含企业创新主要指标、企业基本信息情况、企业创新基本情况、产品和工艺创新情况、产品或工艺创新活动类型及创新费用情况、产品或工艺创新信息来源情况、产品或工艺创新合作情况、产品或工艺创新的阻碍因素情况、知识产权及相关情况、组织和营销创新情况,还包括对企业家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企业家基本情况、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情况、创新成功影响因素情况、创新激励措施及效果情况、政策对创新的影响情况、企业创新战略目标情况等。本文在对北京市创新调查数据的
7、基础上,对中关村园区的企业科技创新行为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一、科技创新的现状和特点:中关村园区的情况 中关村起源于 20世纪 80 年代,其发展可以看作是我国科技创新历程的缩影。自 20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关村完成了功能定位从“技工贸”向“自主创新”的变迁,在股权激励、科技金融等八个方面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并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行业、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主导和特色产业。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中关村园区经济规模呈现高速增长趋势。1991 年到 2016 年,中关村企业营业收入从 37 亿元增加到 46048 亿元,年均增长 33%。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关村园区内企业的科
8、技创新表现出创新投入产出增长迅速、创新效率较高和多样化创新的特点。第一,创新投入和产出迅速成长。在创新投入方面,2018 年示范区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 912.5亿元,同比增长 18.9%,增速高于全国约 7个百分点。在创新产出方面,2018年中关村园区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 5.1万件和 2.1 万件,占北京市企业申请和授权量的 60%以上;专利合作协定(PCT)专利申请量达 4596 件,同比增长 25.8%。第二,创新效率较高。从全国比较来看,2018年中关村园区百亿元增加值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是全国的 3.9 倍、6.6倍,两项均达到全市的 1.6倍。第
9、三,創新方式多样化。企业创新方式多样化是中关村园区科技创新的重要特征,其创新不仅表现为产品创新,同时还表现为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如表 1 所示,根据北京市企业创新调查数据,中关村园区的工业企业中同时实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的企业占比达 22.0%;同时实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企业则占全部企业数量的 33.9%。而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在建筑业及服务业企业中表现的更为广泛,分别占全部企业数量的50.8%和 33.9%。二、科技企业创新面临的问题 企业研发和科技创新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潜在的发展瓶颈,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科技活动质量不高、研发活动不均衡、研发活动辐射力较低等
10、方面。(一)企业研发活动质量不高 虽然在研发投入和研发成果的数量上表现突出,但在研发活动的质量上,中关村园区科技企业呈现出明显的不足。第一,重管理组织和营销创新,技术和工艺创新表现较弱。纵观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四个方面,实现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对企业的要求较高,实现难度较大;而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成本较低,更容易实现。而从创新调查结果来看,中关村园区无论是工业企业还是建筑业、服务业企业,其创新更多体现于组织和管理创新,技术、工艺和营销创新明显低于组织创新。以建筑业来看,同时实现产品和工艺创新的企业占所属行业企业数量的12.9%,明显低于组织创新占比 48.6%水平。服务业的情况更
11、为明显,产品和工艺创新占所属行业企业数量的 9.5%,显著低于组织创新占比 30.1%的水平。即使对工业企业而言,同时有产品和工艺创新也仅占所属行业企业数量的 33.9%,仍不及组织创新占比 50.8%的水平。第二,研发行为偏重培训,缺乏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活动。分行业来看,中关村园区工业企业的研发内容多为获得机器设备和软件,而非自主研发。建筑业企业的研发活动更多地表现为接受培训,而内部和外部研发的企业占比则明显偏低(接受培训的企业占所属行业企业数量为 35.7%,明显高于内部研发企业占比的 28.57%和外部研发企业占比的 12.86%)。在服务业,内外部研发行为的企业比例更低,分别占所属行业
12、企业数量 12.4%和 4.98%。第三,研发活动多为实验性研发,基础性研究不足。从研发人员来看,中关村工业园区企业的研发人员大多为试验发展人员,从事基础和应用性研究的人员过少,工业企业中基础和应用性研究人员仅占全部研究人员的 0.6%。(二)研发活动不均衡 企业研发活动不均衡是中关村科技企业发展面临的另一个瓶颈。第一,产业层面上,工业和建筑业研发活动集中,服务业研发活动差异较大。分产业来看,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研发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 78%、61.4%和 37.9%,可以看到,企业研发活动集中于工业和建筑业,服务业相对研发活动较低。就服务业本身来看,研发活动主要集中在信息和软件行业,无论从
13、研发人员和资金投入还是研发成果上,服务业企业的研发活动大多集中在信息和软件行业,其他领域企业(如交通运输、环境和公共设施行业以及传统商业企业)的创新活动较弱。第二,在企业性质上,研发活动集中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研发不足。根据北京市企业创新调查数据,中关村园区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当中,70.1%研发人员和 59.0%的研发资金集中于大企业,而国有控股企业的研发人员和资金投入更是占了 57.6%和 61.4%的多半部分,而私人控股企业的研发人员和资金投入仅占 8.9%和 15.2%。而从研发成果来看,私人控股企业在专利申请数量、专利发明和有效发明专利中占比分别为 4.1%、2.1%和 2.9%,远远低
14、于国有控股企业的水平。第三,产学研合作方面,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不足。总体来看,中关村园区企业进行合作创新的比重占比为 17.78%。其中,工业的合作创新比例为 52.54%,远高于建筑业和服务业的 32.86%和 15.9%。相比之下,企业与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的企业比重更低,分别为5.12%和 4.16%。其中,服务业无论在总体合作创新上还是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上都占比很低,总体合作创新的服务业企业占比为 15.9%,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创新的服务业企业比例分别为 4.13%和 3.34%。(三)研发技术的通用性较弱和创新的辐射力不足 除了研发活动质量低和研发活动不均衡之外,中关村园区
15、企业的科技创新还表现出研发技术的通用性较弱和创新辐射力不足等问题。第一,创新活動受专有性限制,通用性较弱。就中关村园区企业的研发活动而言,无论是在工业、建筑业还是服务业,企业研发活动大都针对具体产品,每一项技术都为特定产品而开发,容易出现因产品种类不同而导致的技术割裂现象,企业的科技创新表现出较强的专有性和较差的通用性。技术通用性弱带来的重要影响就是企业很难通过之前的研发活动带来全方位的成本节约和研发效率提升,继而导致研发企业很难通过研发活动形成竞争优势,其产品和市场地位也就更容易被超越。第二,创新的外溢性和辐射力不足。科技创新之所以对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在于研发是企业打造新产品、
16、开拓新市场的重要手段,更在于研发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外溢性,即企业的每一次研发活动都以之前的研发活动为基础,企业的每一项研发都为其他研发项目提供了经验和成果上的支撑,从而企业的研发活动将为企业创造出长期的竞争优势。然而,就中关村园区企业的研发活动而言,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表现出较弱的通用性,由此带来的重要影响就是企业很难通过之前的研发活动带来成本的节约和研发效率的提升,行业内的其他企业也很难从某企业的研发活动中受益,从而影响了研发活动的产业聚集。不仅如此,企业的研发成果的应用范围仅局限在自身企业,并不能得到其他企业和市场的认可,这也意味着几乎每家企业的研发活动都局限在自身,研发行为存在重复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 驱动 战略 我国 科技 现状 问题 对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