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的现代审美意义探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丑的现代审美意义探微.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丑的现代审美意义探微*董龙昌【内容摘要】美学的原初含义为“感性学”,“丑学”也为美学的题中之义。艺术空间的拓展、人的内在审美承受力的强化和审美体验的丰富、人的感性生命的解放和自由本性的高举、否定精神的张扬是丑的现代审美意义所在;审丑不等于嗜丑,它需要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只有这样才能丰富人的感性生命,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关键词】美学;丑;现代审美意义 当前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敢于出来献丑,先有木子美把自己的多段性经历写成文字,后有竹影青瞳、流氓燕等将自己的暴露照片摆上网页,借助于网络传媒,她们迅速走红,以特立独行的表达方式吸引了无数受众的眼光。或顾影自怜、或桀骜不驯,“丑”显然已经成为一个无法
2、回避的现实存在,并成为当代中国文艺的一大特色,审丑日益变得流行化、时尚化。当我们的社会审美趋向由审美向审丑高歌猛进时,对丑进行重新审视,正确认识丑的现代审美意义成为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之一。“美学”(Aesthetics)一词是由日本哲学家从西文转译后,又由中国留日学者传入中国的。19 世纪后半期,在日本先有哲学家西周把美学译成“佳趣论”、“美妙论”,后有哲学家中江兆民在翻译意大利美学家维柯的美学论著时,正式使用了“美学”这一术语。王国维最早从国外引进“美学”这一术语,以致西文 Aesthetics 在东方被阐释为“美学:专门研究美的学问。”而实际上所谓的“美学”原本是感觉、感性之义,
3、是关于感性的学问。宗白华先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美学的英文 aesthetics、德文asthetik,源出于希腊是关于感觉性的学问的意思。但是现代学者却差不多共定它是个 研究那由美或非美发生的感觉情绪的学科”。由此可见,作为一门严密完善学科的“感性学”,不仅包括美学,丑学也是其题中之义。只有将丑学纳入“感性学”的论域才能避免狭隘化、片面化翻译带来的弊端;才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现代西方所谓的“丑的艺术”。正确认识丑的审美意义,不仅是美学研究课题中的应有之义,更是生活中人们面对丑对其进行审视时保持一份理性的自觉的现实需要。传统的美学观点认为丑的审美意义来自与美的比较和对立的统一中,通过对丑
4、的揭露,从而肯定美、否定丑。辞海从美学的角度解释丑为:指“人的本质力量受到破坏和歪曲,或者畸形的表现。丑是对美的否定,与美相比较 2 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它客观存在于事物之中,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变态的形象体现,因而与人的实践目的,生理的和心理的需要不协调。丑与假、恶有联系,又有程度、范畴的区别。在艺术中,生活里的丑被典型化,使丑的本质得到揭示,或通过丑来造成特定意境以反衬美,间接肯定美并转化为艺术美,具有审美价值”。王朝闻先生主编的 美学概论 中同样认为丑的审美价值“仍是来自与美的比较和对立的统一中,由于通过丑的现实的揭露,达到美的理想的展望,通过对丑的否定达到对美的肯定”。丑的审美价值决定了
5、丑只能存在于具有社会内容的小说、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中,通过对丑恶人物、事件的刻画,揭露了丑,衬托出人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对正义的歌颂。传统美学多是从审美的否定性价值来认识丑的。我们认为,作为“近代精神产物的丑”的现代审美意义主要有以下四点:1.艺术空间的拓展。艺术的空间因丑的发现而被大大地拓宽了。近代以来,艺术家们越来越自觉地破除着古希腊“不准表现丑”的清规戒律,推倒了人为垒在美与丑之间的那堵墙,开拓了艺术的空间视野。他们的艺术倾向不再是一元的,而是美丑并举,善恶相对。正如雨果所言:“近代的诗神也如同基督教一样,以高瞻远瞩的目光来看待事物。她会感到,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性的美,她会发觉,
6、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罗丹也自觉地省悟到这一点,他说:“在艺术里人们必须克服某一点。人须有勇气,丑的也必须创造,因没有这一勇气,人们仍然是停留在墙的这一边。只少数人越过墙到另一边去”。其名作欧米哀尔可谓集丑于一身了。欧米哀尔那低垂的头,干瘪的乳房,布满筋节的腿,全身的皱纹,看起来令人触目惊心。但法国评论家葛赛尔却盛赞这座雕像:“丑得如此精美”!近代以来的艺术家们,不断地去努力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力,不无成功地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手法的变革、试验、移植、创新,从而将整个人生中的否定面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以最凝练的手段和最打动人的笔法刻画
7、了出来,他们给了艺术的内涵以极大的丰富,大大拓宽了人们的艺术视野,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感性空间。2.人的内在审美承受力的强化和审美体验的丰富。真正的丑是以引起人们的痛感为标志的,它显现的是一种反形式的自觉,以新奇的、陌生化的形象来震惊、反叛人们既成的审美心理定式,从扭曲的、阴暗的和丑恶的形象中获取人生的真相,使人类认清自己所面临的困境,唤醒浸淫在高度异化社会中的极度麻木的心灵。虽然丑在形式上与人们的审美理想相抵触,引起人们的反感,但对真正的丑的体验却能给人以强烈的审美震撼,从而使人的内在审美承受力得以强化。德国美学家德索说:“我们不可能喜欢它们,但它们却不断吸引我们的注意。这种丑有着地狱一
8、般的吸引力,纵使在一般生活中,丑的变形,令人作呕的东西实际上都能使我们着迷,其原因不仅是由于它以突然一击而唤起我们的敏感,而且也由于它痛苦地刺激我们那作为整体的生活”。这种具有强烈情感刺激效果的丑,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审美热情和艺术敏感,唤醒麻木的人性,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审美超越。杰出的表现丑的艺术,大多具有深刻的情感和思想意义,丑的形象描绘中往往蕴含着对邪恶势力的揭露与批 3 判,对不幸人们的同情,体现了艺术家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西方文学史上,巴尔扎克、司汤达、托尔斯泰等现实主义大师对丑的揭露和批判是深刻的,现代主义作家如波德莱尔、卡夫卡、加缪、艾略特等也以变形的、冷酷的笔墨在“地狱”、
9、“荒原”等苍凉意象构筑的艺术世界里抨击罪恶的现实,诅咒丑恶的人世,抒发悲愤的呐喊。我们透过丑恶的表层感受到的是那些破裂的灵魂在苦难中追求幸福,在异化中渴求自由,在绝望中憧憬希望,从而获得异乎寻常的丰富的审美体验。3.人的感性生命的解放和自由本性的高举。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弗洛伊德对人的无意识领域的开掘,使人们认识到,作为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人,不可能完全丧失掉自身的原始的本能因素(动物性因素),它的存在是天然的、合情合理的,因而作为人的本能之一的丑同人性的美善一样同样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丑之崛起是对被理性压抑的人的生命之无限丰富性的张扬,是人的感性生命的解放。正如尼采所讲,现代“艺术叫我们
10、想起了兽性的生命力状态;艺术一下子成了形象和意愿世界中旺盛的肉体,性的涌流和漫溢;另一方面,通过拔高了的生命形象和意愿,也刺激了兽性的功能增强了生命感,成了兴奋感的兴奋剂。”在丑的艺术中可以见出主体精神自由活动的特征,在这种自由活动中,否定了丑的现实存在,使人类精神达到超越。审丑意识的出现,是人类美学观念上的一大进步,它使人在精神上更加自由。按李兴武先生的说法,西方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从历时性的角度来考察可以分为:社会化进程中依附于群体的精神自由;依附于基督教的精神自由;受理性控制的精神自由和人的感性存在的精神自由四个阶段。“正是从感性的人的精神自由出发,人们才会深刻感受到社会对人的严重异化,
11、才会出现明显的反理性、反社会、反传统、反文化的倾向,才会出现丑艺术。”它刺激着人们不断反省自身,从而加快摆脱异化人生的步伐。总之,深刻有力的丑带有革命的性质,它高扬人的自由本性,呼唤着异化社会中人们的觉醒,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丰富。4.否定精神的张扬。每当一个时代的艺术和过去的艺术传统发生偏离的时候,“艺术的合法性”问题便会主动跳出来为其存在作辩护,同时迫使人们重新审视甚至更新已有的美学传统。我们认为,丑的艺术所具有的颠覆性、反传统性和反艺术性,是对否定精神的一种张扬。卡西尔讲“艺术使我们看到的是人的灵魂最深沉和最多样化的运动。”所以,我们相信达利给维纳斯雕像开抽屉、杜尚给蒙娜丽莎画上胡须并不是哗
12、众取宠,而是一种给人的灵魂带来强烈震撼的令人瞠目结舌式的深刻,他们是以一种反叛的姿态在向传统美学观念发起挑战。这正是一种对否定精神的呼唤。由于科技理性和工具理性思维的钳制,人们沉溺、迷失于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并乐此不疲,对物质追求以外的东西却视而不见,表现得十分漠然。人的无限丰富多样的生命形态日益变得机械化、单一化。在这种情况下,丑的艺术的出现成为对抗日益堕落的社会的一种否定性力量。吴炫先生的“否定主义美学”认为审丑是美学的否定方面的全部“可能”。在谈到“艺术在何种程度上成为美”的问题时,他认为艺术能否成为美的关键在于“它是否在整体上体现出对现实的本体性否定态度。或者说,在于它是否 4 体现出
13、对现实的超越性、穿越性”。11我们认为,丑的艺术之所以能称之为“艺术”,恰在于它对现实的否定性超越。它以一种反叛的姿态通过离奇、怪诞的方式把在异化现实的逼迫下人们司空见惯或视而不见的东西予以揭示,使人们变得清醒,这正是丑的否定意义之所在。这种对否定精神的高举,是对审美文化一元、单向思维的扬弃,有着补偏救弊的积极意义。“能否审丑不仅是一个哲学智慧问题,也是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12对西方美学中丑的盘点,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审丑。值得说明的是,毫无疑问,现代西方艺术对丑的过分推崇有过犹不及之处。如:过分迷恋肮脏的环境,过于热衷于描绘人物身体与精神的病态,漫无节制地以畸形、变态等因素刺
14、激受众的低级感官。西方的丑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面对这股审丑潮流,我们既不能盲目推崇,也不能一概排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审丑不是嗜丑,而是为了超越丑,它需要一种批判的眼光,需要对社会的种种丑态及其文化根源进行理性透视,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现实意义的超越而达到审美的新高度。美学研究从来就不是虚无缥缈地浮在空中的,它要直面现实的种种问题,并对其做出积极回应,我们对丑的现代审美意义的审视,能够不断丰富和壮大人的本质力量,使人的自由的感性生命多一分张力与承受力。同时只有懂得如何审丑,人的健全的人格才能形成,进而迈向人的真正自由、全面、充分的发展阶段。注释与参考文献 1刘东:西方的丑学,成都,四川人民
15、出版社,1986年版,第 5-6页。2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一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 187页。3辞海(哲学分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第 704705页。4王朝闻主编:美学概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 60 页。5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中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 126页。6文艺论丛第十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 404页。7德 玛克斯德索著,兰金仁译:美学与艺术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 156157页。8 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著,张念东、凌素心译: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 版,第 253-254页。9李兴武:丑陋论美学问题的逆向探索,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 248页。10 德 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 189页。11吴炫:否定主义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 129页。12栾栋:感性学发微美学与丑学的合题,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 73 页。(作者简介: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硕士研究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