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起来看看吧!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2、能运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在制作方向板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学重点: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它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
2、生资助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 师:说一说上节课我们学过哪些方向?学生回答 师:上节课我们学过的两个辨认方向的方法你们还记得吗?找两名同学到前面来用这两种方法辨别一下方向。(指名活动)2 二、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方向与位置的其他知识,辨认方向。(板书课题)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的情境图,分别看一看体育馆在学校的_面,商场在学校的_面,医院在学校的_面,邮局在学校的_面。(指名回答)师:图书馆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呢?学生:北面 师:刚才说了体育馆在学校的北面,那描述的时候该怎么区分一下呢?其实只用东南西北来描述方向是不够的,还有东北、东
3、南、西北、西南也可以用来描述方向。(板书: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课件出示方向板 找出八个方向点,将北方向给出,让学生写出剩下的七个方向。课件再次给出第一幅情境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剩余的四个建筑物在学校的什么方向。通过例题讲解确定观测点,让学生知道方向具有相对性,确定方向时,首先要找准以谁为观测点,再根据观测点判断方向。师:现在以自己为观测点,找一找自己的东西南北都是谁,同桌之间交流一下。三、巩固提高 练一练第一题指名回答 第二题,第三题学生做,指名汇报 四、总结提升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五、课后作业 下课后自己制作一个方向板到操场上看一看,记录校园各个方向有什么,下课
4、找同学汇报。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 一、复习引入课题:1、上学期我们一起认识了四个描述方向的方位词语,谁来说说是哪几个词?学生说一说。2、在生活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辨认这些方向的呢?学生做一做。3、在地图上我们又是怎样确定位置的呢?教师课件展示四个方向,学生看一看。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辨认方向”。二、探究新知:1、教师引语:同学们真棒!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准备带大家到笑笑的学校去参观。教师课件展示学校及周围建筑物图。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从画面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与同桌交流一下,最后老师要请同学们向全班汇报。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信息。教师将汇报到的建筑物
5、贴片贴在黑板上。4、怎样描述更清楚一些呢?教师将另外的四个方向统一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 5、请同学们用描述方向的八个词来说一说笑笑学校四周的建筑物。教师课件展示题,让学生说一说。三、制作方向板:1、教师展示方向板,学生观看。2、教师指导方向板的制作方法: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最后把纸摊开后再对角对折。在出现的八条折痕上标出八个方向。3、同学交流谁的方向板做得好,谁的需要改进。四、利用方向板:1、在教室里辨认八个方向。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五、实践综合应用:1、教师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学生观察。2、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
6、吉林、上海、四川和自己的家乡。3、完成书上第 23 页的第 1 题。4、学生看书第 23 页第 2 题,说一说图中建筑物的方向。5、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学生做游戏:说一说小乌龟的周围的数字各在小乌龟的什么方向。6、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说一说校园内各方向分别有些什么。六、全课小结:1、除了今天在课堂上学习的关于方向的例子,你们在生活中还了解到哪些和方向有关的知识或者例子吗?5 2、说说你在今天的课堂上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认为自己哪些地方表现最棒?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再努力。七、作业:请同学们根据今天学习的知识和自己每天放学回家所走的路线,设计出自己的回家路线图。教学反思:1、我以“参观笑笑的学校”
7、为引子,以解决“笑笑学校的四周有哪些建筑”为导线,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能力。2、教学设计时我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引起学生高度的兴趣和注意力。3、为了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提升、建模,抽象出数学的规律、方法,我在体验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制作方向板的练习。4、在“说说你的周围什么方向上有哪些同学”的过程中,我请相邻的的同学说方向,从而让学生感知方向的相对性,知道以不同的事物为中心,同一事物会处在不同的方向上。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3 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
8、.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2 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 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教学设计:6 一、课前准备 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25+4=29(个)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练习:32+5=5+74=74+3=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25-4=21(个)
9、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练习:38-6=77-3=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1.生独立完成课本 52 页第 4 题,集体纠错、订正。机动作业:课本第 1 题、第 3 题。五、课堂小结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7 25+4=29(个)25-4=21(个)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教学难点:探索
10、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主题图,引出课题。问:图中是什么动物?在干什么?(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采松果)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松鼠采松果,板书课题:采松果 2.观察主题图,提问题。你能看图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松鼠妈妈采了 25 个,小松鼠采了 4 个。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采了 25 个,小松鼠采了 4 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二、解答问题。1.你能根据“一共采了多少个”“松鼠妈妈比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列出算式吗?学生说,板书:25+4=25-4=得多少?怎样想?小组讨论,汇报。8 2.操作验证。(1)摆小棒:左边摆 25
11、 根,右边摆 4 根,5 根和 4 根合在一起是9 根,20 加 9 等于 29,板书:5+4=920+9=29(2)摆小棒:左边摆 25 根,右边摆 4 根。5-4=120+1=21 3.看算式拨计数器练习。32+4=26+3=54+4=485=877=665=三、作业。1.图意提问题。原来有 19 个草莓,吃了 9 个,还剩多少个?列式:199=10(个)2.第 2 题:观察算式,有什么规律?(两位数加一位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计算并照样子写一组算式。3.根据“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这个问题列式。25-2=23(米)4.独立完成第 3、5 题。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2、 5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9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动画,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
13、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后,松鼠妈妈采了 25 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 4 个松果。(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该生高兴地笑了。)师:这么好听的故事,听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 1:我知道小松鼠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生 2:我知道了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多,小松鼠采的松果少。生 3:妈妈采了 25 个松果,小松鼠采了 4 个松果。生 4:有 2 只松鼠。生 5:有两块数字牌和很多很多的大树。(二)讨论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生 1: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说什么呢?师:谁愿意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生 2:妈妈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生 3:小松鼠说:“妈妈,我能帮你干活
14、了。”师:你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生 1 微笑点头。学生齐说:“满意。”)生 4: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生 5:请问大家,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10 生 6: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生 7: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师将生 4,生 5,生 6,生 7 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生:25+4=?(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
15、,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生 1:我是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在十位上拨 2 个珠子,在个位上拨 5 个珠子,就是 25,再在个位上拨 4 个珠子,个位上就有 9 个珠子,就是 29。生 2:我摆小棒。我先摆上 2 捆,再摆上 5 根,就是 25,然后再在 5 根旁边摆上 4 根,一共就是 29 根,也就是 25+4=29。生 3:我是口算出来的。5+4=9,再加上 20 就是 29。生 4:我也是口算出来的。看着 25 然后把 4 直接加到个位的 5上,就是 29 了。生 5:我
16、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生 6:我是口算出来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 25 加 4等于 29。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 11 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生 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生 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生 3:大家要认真计算,不要粗心。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生 1:我认为口算最简单。生 2:我也是认为口算简单,因为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
17、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他小组的活动。)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组 1: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我们的算式是 25-4=21。直接用 5-4=1,20 再加上 1 就是 21。师:谁听懂他们组的意思了?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生 1:他们的意思是用 5 减 4 就足够减了,还剩下 1,20 根本用不着。所以 25-4=21。组 2: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算式也是 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来的。组 3:我们解决
18、的是“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多少个”这一问题,算式和口算方法与他们小组是一样的。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呢?12 生 1: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生 2:因为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师: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生: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生:也可以是一位数加两位数。生:只要会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就会计算今天学习的算式。(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第 1 题(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读图,解决问题,全班交流。)生:19-9=10(颗)。2.第 2 题(出示
19、情境图)。师: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生:25-2=23(米)。3.第 3 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4.第 4 题:想一想,填一填。师:仔细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生:我发现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师: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学生积极举例:(1)34+5=39,5+34=39;(2)21+7=28,7+21=28;(3)83+4=87,4+83=87;(4)52+7=59,7+52=59;13 师:如果不用你计算得数,你还能快速地举出类似这样的算式吗?生 1:47+68=,68+47=。生 2:395+126=,126+395=。生 3:1000+800=,800+1000=。(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生 1:这节课我发言特别积极。生 2:在小组内我算得最快。生 3:我觉得自己发言不是很积极,我会努力的。师: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一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进行评价。)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能够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节课继续努力。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