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表现形式.pdf
《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表现形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表现形式.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表现形式 作者:孙虎成 来源:理财收藏版2021 年第 02 期 人是精神的动物。研习书法几年,随着技艺的些许提高,以及基于迫切需要提高书艺而进行的文化思考的深入,对于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这一命题也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试述如下。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文字同源、同步、共舞 文化的载体是文字。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文明,而中国文明史是从有文字开始计算的,自仓颉造字始,有了文字就有了书法。我们知道,文字的起源是由于人类最初的结绳记事。结一个疙瘩代表一件事情,事情多了绳子不够用了怎么办?刻下来。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类开始在物件上刻画文字。最初刻的内容,字画是不分的,既像文字
2、又像画。比如:易经六爻,既可以理解为字,也可以理解为画,这就是象形文字之始。刻画行为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出现了标志人类文明的文字。现代公认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之后是西周东周时期的金文、钟鼎文、石鼓文,统称大篆,代表性遗存有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大盂鼎等。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后,统一文字,采用小篆,以李斯峄山刻石泰山刻石会稽刻石琅琊刻石等为代表。而同一时期隶书也在民间和官府并行存在,近代出土的里耶秦简云南睡虎地秦墓竹简青川战国木牍等都可以证明。汉代隶书取代篆书,成为主要书体,大量石刻成形,知名的有 莱子侯刻石(古隶)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石门颂等。汉末草书兴盛,草圣张芝冠军帖、索靖月仪帖等皆
3、为代表。行书也被后汉刘德升所创立,东晋时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一出世就光耀千秋。三国时期钟繇创制了楷书,代表作如荐季直表贺捷表等,被称为楷书的鼻祖。至此书法五体具备,其中楷书定型后较为稳定,几千年来变化很小,一直沿用至今。这一简明的书法史,其实就是一部文字史。真实记录了中华文明的诞生、发展、兴盛、衰退,可以说是与文化同源,与文明同步,与时代共舞。为什么说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1.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汉民族特性和风貌的文化,是汉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理念形态的具体表现。具体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
4、、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等。2.书法可以是这些表现形式的载体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如此之多,那么为什么要说书法是它的核心呢?(1)书法可以是这些表现形式的载体 传统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基本上都可以书法的形式来表现。我们可以以书法的形式来书写古文、诗词、曲、赋、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这些艺术形式都是用文字来作为载体的,既然是文字,那么书法就有了用武之地。古往今来,多少名文佳篇都以书法的形式流传下来。比如我们讲的天下十大行书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伯远帖韭花帖蒙诏帖张翰思鲈帖蜀素帖松风阁土母帖,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些名帖之所以入选和流传,除了书法
5、艺术成就高,文学成就也不逊色。我们来看看书法与文学的关系。先从甲骨文说起。甲骨文发现较晚,是甲骨文之父王懿荣于 1899年发现的。甲骨文被发现至今,共出土甲骨约 15万片,共 15万字,单字 5000多个,其中考释成功的有 1500多个字。我们从有代表性的甲骨文来看。“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虽是卜辞,却很富有诗歌意味,有濃厚的文学元素。与汉代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二者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甲骨,在当时的功用完全是记事、占卜、祝祷,但对于今人来说,却成了不可企及的艺术绝作。许多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书法 传统文化 关系 表现形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