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绪论 1.木架建筑的优势: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 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 2.我国木架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穿斗式特点: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的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抬梁式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 35 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与斗拱上。两两者的比较: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
2、;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因此,南方的一些庙宇,厅堂也多混合适用这二者。3.斗拱在宋代也称作“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拱”;在江南则称“牌科”4.斗拱的主要构件是:栱,斗,昂。5.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有机”是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要求;并易于和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可相互流通渗透。6.P7 图,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屋顶式样 7.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它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
3、8.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门屋”或“倒座”)则称“四合院”。9.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善择基址,注重对建造地点的选择 2.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和结合地形设计建筑 3.整治环境:不一味的顺从环境,而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环境进行改造 4.心理补偿,利用风水,文学的手法进行补偿。10.隋代宇文恺隋代东西两大都城的规划与营造,宫室.宗庙的兴建,几乎都出自他之手。而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筑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成
4、功范例之一。他还用 1/100 比例制作“明堂”的图样和木模型。宋代李诫他的突出贡献在于编修了营造法式一书,详细的记录了当时的官式建筑做法共 3272 条,都是可以操作的实际经验总结,并附有大量精致的图样,使后人得以全面了解宋代官式建筑的技术与艺术状况。11.中国古代建筑实际上存在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在工官掌管下建造的官式建筑;另一种是在各地自主建造的民间建筑。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1.最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2.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
5、构房屋的一个实例。3.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先后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4.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斟鄩。这所建筑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5.西周有代表性建筑遗址有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和湖北蕲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这组建筑规模并不大,却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6.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7.P34 高颐墓石阙西阙平面和立面 8.三国,晋,南北朝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中国的佛教由印度经西域传入内地,初期佛寺布局与印度相仿,仍以塔为主要崇拜对象
6、,置于佛寺中央,而以佛殿为辅,置于塔后。9.石窟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塔院型,二是佛殿型,三是僧院型。10.隋代留下的建筑物有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它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或空腹拱桥),大栱由 28 道石拱并列而成,跨度达37m。11.唐代建筑主要有下列特点: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第三,本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12.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第一,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第二,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第三,建筑组合方面,在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
7、层次,以便衬托出主题建筑。第四,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第五,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第六,园林兴盛。13.辽代留下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唯一的木塔,是古代木构高层建筑的实例。高度是 67.31m。第二章城市建设 1.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2.各时期的城市形态也随着这三者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间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第二阶段是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第三阶段是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第四阶段是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3.里坊制概念:把全城分割为若干
8、封闭的“里”作为居民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统治者们的宫殿,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4.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5.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模式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新建城市。第二类是依靠旧城建设新城。第三类是在旧城基础的扩建。6.P60 汉长安城遗址平面 7.汉长安城的另一个特点是在东南与北面郊区设置了 7 座城市陵邑(长陵,安陵,霸陵,阳陵,茂陵,平陵,杜陵)8.地方城市的其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防御工
9、程(简单复杂)2.水利工程(筑堤堵水,城墙外的土堤)3.道路与下水道(北宋的“福沟”“寿沟”)4.邮驿设施(驿站)第三章住宅与聚落 1.两次大分工产生的结果: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即农业的出现而形成固定的居民点聚落;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即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聚落分化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非农业的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2.早期聚落的两大特征:第一,以适应地缘(如当地的地理,气候,风土等)展开生活方式,汉族以农业活动为主;第二,以家族(原始社会为氏族)的血缘关系为生存纽带。3.P97 北京四合院背:以最常见的三进院的北京四合院为例后院是家庭服务用区。图:北京标准三进院四合院平面 4.P1
10、00 江苏吴县东山尊让堂一层平面图(柱子不用画)5.P105 下沉式窑院(地坑院)平面示意图 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第一,“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第二,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第三,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第四,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2.P122 清北京故宫总平面图(看图标名称,清代三朝五门)3.坛庙主要有三类:第一类祭祀自然神。第二类是祭祀祖先。第三类是先贤祠庙。4.P131 北京天坛总平面图(必考)组成部分:1,祈年殿及其附属建筑 2,圜丘组群 3.斋宫 4.神乐署及牺牲所 5.明代陵墓继承唐宋而又有创新:因山为陵,陵区集中,神道深远,遍植松柏,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建筑 复习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