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悲剧.pdf
《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悲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悲剧.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悲剧 批评的钟摆已经再次向回摆,有迹象表明中国古代文学正在重新受到世人的青睐。据说时下国外正在流行中国古代文学热,尤其是古代戏曲在西方呼声更高。我们很以此为荣。中国古代戏曲在这次热潮中能够导夫先路是不足为奇的,因为戏剧的真正力量,如亚里士多德在 诗学 中所说,是不倚靠表演或演员的,戏剧也能适应那些兴趣并不仅在演出和奇观上而有其他特别要求的多数人。此外,兰姆谈风俗喜剧时所用的那个词“做作”,可以用来形容我国古代戏曲。对于耽于单调乏味的现实主义和令人厌倦的社会问题剧的西方读者来说,就像看多了平内罗和琼斯的感伤剧再看巴利的愉快幻想一样,中国传统戏曲能够令他们耳目一新。无论我国古代戏曲
2、作为舞台表演或作为诗有什么价值,但作为戏剧而言,它们都不能同西方的戏剧名作相媲美。不管对古代作家怀有多大的敬意,我们有时不得不重复枯立治在评论博蒙特和弗莱泽时所希望的,他们不应当写戏剧而应当去写诗,而诗在广义上也包括“词”和“曲”。我这样说并没有任何偏见,我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喜爱不输任何人,如果中国古代作家和现代作家之间爆发论争的话,我肯定站在天使和古代作家这 一边。戏剧艺术的最高形式当然是悲剧,然则正是在悲剧方面,我国古代并没有一位成功的剧作家。除了喜剧和闹剧外,我们那些严肃的剧目都应该被归为传奇剧。这种戏没有表现单一的主导激情,却表现出一串松散地连续着的激情。所搬演的多是因果报应,其中感伤与
3、幽默的场景有规律地交相更替,借用雾都孤儿里一个家常比喻,犹如一层层红白相间的五花咸猪肉。对于悲剧的感觉,那种因崇高所致的痛苦,“啊!我胸中有两个灵魂!”的感觉和对小善翻成大恶的认识,在戏里都极少表现。确实有不少古代戏曲结尾的调子是悲哀的。但是敏感的读者极易将其与真正悲剧区以别焉:顾曲既毕,全无激情过后的平静,或者如斯宾诺莎所谓对内在命运的默许;与之相反,却被一种剧烈的、郁闷的、失落的甚至自身意欲隐藏的悲痛所折磨。为了感知其间的不同,不妨将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和德莱顿的一切为了爱与白仁甫梧桐雨和洪昇的长生殿加以比较。两出中国戏曲所表现的唐玄宗、杨贵妃故事,就像是两出英国戏剧所表现的安东尼
4、和克娄巴特拉的故事。并且两个故事都是由爱情而导致“穷途末路”。两出中国戏曲和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有特别相似之处,因为它们都放弃了舞台上时间与地点的 一致性;并且在所有这些戏的前半场,完全没有悲剧场面和悲剧事件;它们都如田园诗那样开场,而结局竟如此不同!读两部中国戏曲,我们没有从个人同情上升到更高的体验层面。梧桐雨中敏锐的抒情性和长生殿中能激发美感的动人奢华,对其自身而言,都再好不过,但是未宜将其与悲剧力量混为一谈。它们在结尾留给我们的不是和谐与完成,而是因对剧中人遭际的同情而削弱了的隐隐心痛,和对一些如安慰、支持和更靠近精神需求的东西的呼喊。这确实远离了直接的悲剧体验,如 I.A.瑞恰兹先生在文
5、学批评原理中的妙论所云那样:“处于不需安慰,不需胁迫,独立和自给自足的状态。”由是可知,一种体验适堪与另一种同等宝 贵,但一种体验所具有的感受却不可能与另一种相同。这些中国戏曲留给读者的是对更美好事物的向往,而不是对万物有更悲惨结局的感觉。其戏剧结构加深了这种印象。大幕不在主要悲剧事件上落下,而落在悲剧事件所产生的后果上。悲惨时刻所产生的最高热情和最深痛苦,似乎在缓缓的落幕当中退去。这好比是颤音或呜咽的扩开,产生了奇特效果。意味深长的是,在梧桐雨中,杨贵妃在第三折已死,剩下整整一折来表现唐玄宗的哀诉、苦思和他那颗残破的心被无助的忧伤所吞噬;在长生殿里,杨贵妃死于第二十五出只是为在第五十出的重聚
6、预做准备(多少与华兹华斯诗中普罗忒希勒和罗达米亚的方式一致)。更重要的是,人们无法从对悲剧人物的可怜的个人同情中升华。因为这些人物并未伟大到使我们与之保持相当的精神感应距离。悲剧性缺陷存在着,它并不刻意于与任何个性影响或人物力量产生鲜明对比。例如,两出戏中的唐玄宗本质上都是懦弱、失败、极度自私、好色的,不做任何抗争地随波逐流。他没有内心的冲突。他因宠爱杨贵妃而失去了江山,为夺回江山又抛弃了杨贵妃。他的个性不足以把爱与江山这两个方面紧紧地扯在一起,他甚至没有两全其美的意识。在白仁甫的剧里,他似乎是个懦夫和无赖。当叛军要求处死杨贵妃时,他说:“妃子不济事了,寡人自不能保。”杨贵妃哀求救命,他回答说
7、:“寡人怎生是好!”杨贵妃最终被叛军带走时,他又对她说:“卿休怨寡人!”我们不爱夸口说大话,但这些话却是过于轻慢了,他自知有过,任何评论都是多余的。在洪昇的剧里,唐玄宗的态度更加无耻。杨贵妃勇敢赴死,但唐玄宗却不让,说为了爱宁可不要江山。可是,在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后,他还是把她交给了叛军。临别时却说:“罢罢,妃子既执意如此,朕也做不得主了。”公正地说,唐玄宗讲这些话时含泪跺脚,是动了感情的。但是,把这些话与莎士比亚剧中安东尼的话比较一下:“让罗马在台伯河里融化吧,让宽敞的帝国拱门倒塌吧!这里是我的空间。”或与德莱顿剧中安东尼那更平实的话语比较:“带走一切吧,这个世界对我来说一钱不值。”当然,
8、把如此根本不同的东西拿来比较,简直是一种过失。遭遇灾难时对生活中的残忍还抱有希望,在不幸中还尽量享乐,这绝不是悲剧。我很清楚,按照历史事实,唐玄宗没有如安东尼一样死去。但我的看法是,即使他不死,也有许多悲剧因素,而剧作家们却未能据 以创作出能够给我们以充分悲剧经验的剧作。因此,我恕不同意(虽然并不很自信)已故中国古代戏曲专家王国维的见解。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 中说:“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桐雨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
9、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说见第十 二章元曲之文章)。我们前已论及梧桐雨。正如奥古斯丁毕雷尔妙语所云:“衡量绳子的强度不能看其最粗之处而要看其最细之处,而评价诗人则要看其最得意之时。”因此,我们将对被王国维称为“最有悲剧之性质”的两出戏曲进行检验。假使我们可能加以辨别的话,王国维对这两出戏曲所作评论中有三条大可商榷:第一,它们是伟大的文学杰作。这一点,我们衷心赞同。第二,它们是伟大的悲剧,因为主人公坚持灾难性意愿。这一点,我们有所保留。第三,它们是伟大的悲剧,就像我们说俄底浦斯、奥赛罗以及贝蕾妮斯是伟大的悲剧一样。对此,我们恕不同意。当然,王国维这种植根于主人公意志的完整悲剧观似乎明显是
10、高乃依式的,而他所构想的悲剧冲突比起高乃依则少了人物内心的冲突。以熙德的罗德里克为例,无论如何马虎塞责,高乃依有时还是触及了荣誉与爱情间的猛烈对抗的。鉴定布丁的办法就是去吃它,还是让我们对这两出戏逐一作些简 要的考论。先看窦娥冤。潦倒不堪的穷秀才窦天章要进京赶考,为了抵偿旧债,将女儿窦端云送给寡妇蔡婆。八年后,窦娥与蔡婆的儿子成亲。两年后,她的丈夫死于肺病。恶棍张驴儿觊觎她,但她坚守从一而终的传统道德信条而不肯答应。最后,张驴儿毒死其父,诬称她是凶手。于是就有了血凝白练的法场戏:为了使婆婆免受怀疑,窦娥一人承认所有指控,她被判死刑。临斩前,她祈求苍天可怜降给人间亢旱三年。这些发生在第三折。第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戏曲 中的 悲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