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正负数》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正负数》教学设计.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正负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 8687 页,看一看、认一认,找一找【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 正负数是在学生已经认知了自然数、初步认识了小数、分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正负数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正负数,知道整数的意义,为后续进一步学习负数奠定基础。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模型、抽象、符号化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2.不同版本教材对比梳理 选取了现行使用最普遍的北师版、人教版、苏教版数学教材进行对比,发现关于正负数的知识,各版本教材都编排在同一个单元里,只是所处年段不同,北师版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教版教材在六
2、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苏教版教材在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编排的脉络也近似相同,都从第一课时温度引入并建立生活中正负数的概念,第二课时揭示用描述性的方式概括正负数的意义。苏教版与人教版教材并未在这一课时中要求学生明确整数的概念,而北师版教材则在学生概括出正负数概念后,需要学生进一步扩充整数数域概念,而因北师版教材是将正负数知识放在四年级上册,相对于人教版和苏教版放于较高年级而言,正负数知识对四年级孩子而言相对抽象,明确概念内涵及外延增加了难度。北师版教材(如图一所示)设计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认一认、找一找,三个层次的活动探索并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加深对 0 的再认识,并进一步扩充对整数数域的理解。苏
3、教版教材(如上图二所示)通过温度计及海平面上是珠穆朗玛峰,海平面下是吐鲁番盆地引这样一个情境引出正负数的概念。人教版教材(如上图三所示)通过温度计及银行存折情境建立正负数的概念。我认为三个版本的教材第一课时都从学生非常熟悉的温度生活情境入手,初步建立生活中正负数的概念,第二课时北师版(如上图一所示)则是通过多个生活情境让孩子们感受正负数在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再进一步抽象概括出正负数的意义。而苏教版(上图二)与人教 版(上图三)教材都只提供了一个情境,即让孩子们从中抽象概括出正负数的意义。而苏教版及人教版的教材提供的情境不够丰富,使得学生后续抽取数学模型增加了难度,所以北师版教材提供情境是比
4、较合理的,但是我认为应该在使用北师版教材提供的情境基础上,增加一个温度情境,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并通过情境抽取正负数数线模型再到抽象概括正负数概念。【学生学情】对于正负数,学生的已有认知到底有多少?我向四年级学生下发了学情调查问卷,进行了学情调查:(1)请每一位学生独立各写一个正负数,不会的写上一个问号。全级 195 名学生都能正确的写出正负数,可见正负数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2)你在生活中哪里见过正负数?从回答情况看,多数学生提到在试卷,电梯,温度计中见过,少数学生提到存折中见过,仅有 9.7%的学生写不出具体在哪里见过,由此可见,学生在生活中对正负数已经有较多的接触。(3)你认为什么是负
5、数呢?能够基本描述出负数的概念的仅有 25.2%的学生,学生对负数概念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及关键点就在于让学生抽象并提炼正负数的本质。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2.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 0,并能初步进行大小比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集合、数轴、无限的思想,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感悟正、负数的意义,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
6、点】感悟负数的意义及 0 的内涵。【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板贴 学具:课本复印纸,练习纸【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根据我对课标的理解,结合学生学情,提出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托尔斯泰曾经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注意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和希望探索的问题情境来设计教学内容,如“温度、海平面、比赛”等情境,让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理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产生“我要学”的欲望。2、充分利用教材,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认真研读教材,挖掘两条线:一是知识点这条明线,二是隐藏在知识点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条暗
7、线。在教学正负数的意义时,可以根据温度中的正负数的意义进行知识迁移;而在正负数意义抽象探究中则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了方法与策略。3、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句话这样说:听过了,可能记住;看过了,可能知道;只有做过了,才能真正理解。如在教学正负数的意义时,我把大量的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经历观察、发现、交流、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归纳正负数的意义,并概括。只有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空间,才能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4、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让学生自主构建
8、知识体系。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合作探讨问题、交流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启发、彼此欣赏,共同发展。在对正负数意义的概括、0 的再认识时,都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有序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与技能的形成。【教学过程】一、结合生活、初步感知 1、出示一段吐鲁番的视频(介绍风土人情)教师介绍:吐鲁番位于我国天山东部,是一个盆地,天气非常炎热,空气中的水分比较少,所以这里是盛产水果的地方。你知道最高气温达到多少度吗?49 摄氏度,昨天我们学习了温度,怎么记录呢?(+49)
9、2、我国的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山顶的气温最低是零下 40 摄氏度,怎么记录?(40)3、提问:+49表示什么?40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零上和零下是一对意义相反的量。教师解释海平面是指海的平均高度。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 8844.3.43 米,记作+8844.43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 155 米,记作多少?(155 米)你是怎样想的?提问:+8844.43 米表示什么?155 米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高出和低于是一对意义相反的量。存折上的支出或存入是什么意思?结余又是什么意思?500 表示什么?1732.10 元表示什么?+1000 表示什么?提问:如果取出 200 元,存折上会有怎样
10、的变化?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习惯用一种数表示增加、答对、赢利、收入、等量;习惯用另一种数表示减少、答错、亏损、支出等量,这些都是表示意义相反的量。+8844.43 和155 中的中的“+”和“”表示高出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所以“+”和“”就是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设计意图】从具体情境中的零上与零下;高出和低于;答对与答错;赢利与亏损;存入与支出这些意义相反的词语来解释“+”、“”表示的实际意义,感悟在同一数据中“+”、“”分别表示意义相反的量。理解产生正、负数的现实背景,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到正、负数的抽象化与形式化的过程。7、提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之间的分界点在哪?高出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
11、的分界点呢?答对和答错的分界点在哪?【设计意图】寻找能够承载负数本质意义而又具体直观的教学模型,才能顺应从直观到抽象的人类认识逐步提升的历史顺序。教师以现实生活素材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尝试记录生活中相反意义的数量,并进行讨论比较,引发学生学习新数的情感需求,使学生逐渐体会到了数学符号的优越简捷明了。在学生交流和比较的过程中,学生因需要而思考,因思考而创造,经历了一种符号化和数学化的过程:由繁到简、由文字叙述到符号表达,充分感悟了负数产生的过程和必要性,凸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理念。二、分类整理、揭示意义 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数有什么特点?把这些数分类。教师明确:像+49、+884
12、4.43、+10、16900、1732、都是正数。+49 读作正四十九,写作:+49。像40、155、10、127、500、10.93、这样的数都是负数,40 读作:负四十;写作:40 2、揭示课题:正负数 3、小结:+这个符号在这节课中不是加号,而是正号,16900 也是正数,正数中的正号可以省略不写。那负数中的负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吗?对,不写负号就变成正数了,所以负数中的负号不能省略。4、读出下面各数。+6、-81、+38.4、-100 5、写出下面各数。正一百一十、负二十一点三、正五、负七十二 6、让学生自由说出几个正数和负数,引导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7、追问学生:0 怎么
13、自己分在一类?得出: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8、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正负数的例子。【设计意图】教师从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认识到正负号的读写法和正负数的读写法,完整的认识了正负数,又鼓励学生自由的说出正负数,不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了正负数的读写法,还使学生体会了正负数的无限。在学生认识正、负数意义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应用正、负数的例子,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对知识进行梳理,经历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三、利用新知,理清概念 1、让学生观察这些数:+49、+8844.43、+10、16900、+1000、这样的数都是正数。40、155、10、127、500、这样的数都是
14、负数。把整数中的整数和负数中的整数找出来,明确 0 也是整数。得出:【设计意图】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是这节课的难点。教师先是利用数线让学生感知正数在 0 的上面,负数在 0 的下面,0 是分界点,初步感知: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再巧妙的利用数线“做文章”,通过对已学的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0正数。使学生的理解建立在实际问题之上,很好的突破了这一难点,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轴做了铺垫。四、回顾历史、感受价值 教师:通过刚才的分析和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负数这个新朋友。对负数的认识,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利用课件在背景音乐下进行简要
15、介绍负数。【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负数概念的产生,是世界科学史上一项重大的发现,也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的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五、生活应用、巩固提高 教师寄语:著名的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季米特洛夫在评价一天的工作时说:“要利用时间,思考一下一天之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倘若是“+”,则进步;倘若是“”,就得吸取教训,采取措施。【设计意图】借助哲理性的名言,引导学生用正负数思考、衡量自己每天的表现,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课余知识,启发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激起学生“爱学数学”的欲望。五、笑一笑:期末考完试,小明回到家中对父母说:“妈妈,爸爸,这回我两门考了 100 分。”爸妈听后非常高兴。小明又说:“是两门加起来 100 分。”爸爸听后大怒,举手便要打,被妈妈劝道:“就算数学 40 分,语文应该是 60 分,至少有一门及格吧?”这时,小明小声说道:“妈,不是那种算法!是语文 10 分,数学 0 分,加一起是 100 分。”六、板书设计:正负数+49、+8844.43、+10、16900、+1000、这样的数都是正数。40、155、10、127、500、这样的数都是负数。0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负数。+49 读作:正四十九写作:+49-40 读作:负四十写作:负四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