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通论教学大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通论教学大纲.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国文化通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通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ulture 课程代码:01228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分学时数:3 学分 54 学时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 制订人:马骏 修订日期:2007 年 3 月 10 日 审核人:韩明 审核日期:2007 年 3 月 15 日 审订人:莫其逊 审订日期:2007 年 3 月 20 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 中国文化通论是对外汉语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也是本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中国古代文化渊远流长、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特色,它对于中国古代乃至于当代的政治
2、和人们的各种社会生活多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不仅有利于学生分析各种历史现象和今天的各种社会现象,而且有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古代民族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服务。(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的产生、发展脉络和成果,较为深入地掌握各种主要文化现象的特点,提高对文化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以便准确地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状况和当前的国情,并使这种能力和认识渗透于各门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之中。同时,培养学生进行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的主体意识,为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打好基础。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
3、配 第 1 章 绪论(理论讲授 3 学时)掌握“文化”的内涵与界说,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认识学习中国文化通论的目的、意义,了解学习方法。讲授内容:1“文化”界说;2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3目的、意义和方法。重点: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定义;中国文化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中西文化特点的比较。第 2 章 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理论讲授 10 学时)了解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殷商西周时期:从神本走向人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秦汉时期的一统帝国与文化一;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文化隆盛的隋唐时代;两宋时期理学建构与市井文化勃兴;辽夏金元时期游放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
4、明清的文化专制与启蒙、开新。讲授内容:1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2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3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4秦汉:一统帝国与文化一统。5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走向。6隋唐:隆盛时代。7两宋:内省、精致趋向与市井文化勃兴。8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汇。9明清:沉暮与开新。重点:各历史时期文化的主流特征。第 3 章 姓名字号(理论讲授 3 学时)了解姓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全国姓氏的数量,掌握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与西方国家姓氏制度的比较),姓氏的主要来源,名与字的关系,理解分析“号”在唐宋流行的主要原因。讲授内容:1姓氏的产生与发展。2姓氏的主要来源。3全国姓
5、氏数量。4中国人的名、字与号。重点: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姓氏的主要来源;名与字的关系;“号”在唐宋流行的主要原因。第 4 章 宗教信仰(理论讲授 6 学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古代宗教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并对古代宗教的历史分类、基本特点和文化功能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讲授内容:1多神信仰与三大崇拜。2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3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4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5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重点:中国宗教文化的特点和功用,佛教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道教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难点:如何理解佛教的中国化和中国化佛教。第 5 章 教育 科举(理论讲授 10 学时)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
6、古代教育和科举制度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古代教育的历史发展、辉煌成就和优良传统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同时,在了解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客观而公正地分析和评价科举制的流弊与功过。讲授内容:1古代的学校教育。2书院的兴起与衰落。3古代的家庭教育。4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5科举制的流弊与功过。重点: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特点,“太学”“国子监”等的由来和职能,书院教育在历史上的三次高潮,“宋初四大书院”、“南宋四大书院”、“讲会制度”,古代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流弊与功过。难点:如何评价科举制度。第 6 章 典籍 科技(理论讲授 6 学时)了解中国古代书籍形态的演变;熟
7、识古代文化典籍;了解中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理解掌握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分析其在近代落后的原因。讲授内容:1中国古代书籍形态的演变。2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概览。3中国古代科学的伟大成就。4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和近代落后的原因。重点:“四书五经”的定义,“经史子集”分类法,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13 世纪以后中国科学技术的理论没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难点: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特征和整体观的研究方法对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第 7 章 各类艺术(理论讲授 10 学时)了解原始彩陶、青铜纹饰等远古艺术,了解掌握建筑、雕塑、书法、绘画、音乐、戏曲、楹联等各门类艺术各自的发展、成就及其特点,分析把握较之西方艺术
8、中国传统艺术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特征。讲授内容:1辉煌的远古艺术。2中国古代艺术各个门类的风采与成就。3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体风貌。重点:古代建筑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古代桥梁的特点和美学风格,园林艺术的特点,书画艺术名家名作;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同的艺术特征,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楹联艺术的特点。难点:较之西方艺术中国传统艺术所表现出来的整体特征。第 8 章 风俗习惯(理论讲授 6 学时)理解掌握中华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共同特点,了解茶酒、烹调、服饰、婚、葬、花木、节日、崇尚和禁忌等方面的习俗的形成、发展和特征。讲授内容:1中华民族风俗习惯的共同性。2饮食文化。3服饰文化。4婚俗葬俗。5传统节日。6崇尚和禁忌。重
9、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共同特点,陆羽与茶经,酒的文化功用,中国烹调的特征及其中国菜的菜系,中国服饰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在各时代的特征,中国节俗不同于西方的特色。三、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内容博大精深,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所以必须强调要大量阅读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并辅以课堂讨论、课外阅读和作业练习。在教学时尽量采用讨论、分析与总结的方法,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历史感、相应的思辩能力以及对当前文化现象的实际分析判断能力。增加讨论课的教学环节。2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二)作业 根据章节内容,布置习题(以小论文的形式为主)。(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与对外汉语专业所有课程均有深刻的内在联系。通过本课程学习,既可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又可加深从文化学层面上对各门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一)建议教材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二)教学参考书 1教育部高教司组编,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3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