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100题(含答案).pdf
《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100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100题(含答案).pdf(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 100 题(含答案)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D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B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
2、天烧的烟称为燧。C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D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吾妻归宁 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癸丑:这里以干支纪年,永和九年为癸丑年。C太史文起文公 太史:官名,负责修史等事。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选项()A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C五经指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春
3、秋 D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整理编写,共 33卷,分为十二册。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B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声调激愤;羽,声调悲凉。C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沿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D宗庙,是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又称祖庙。古人把宗庙、社稷与国家视为一体,常以宗庙、社稷代指国家。6
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穀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称。C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帝王的谦称,类似的谦称还有陛下、孤。D大(d)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7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一项是()A秦御史前书曰中的御史是一种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诸侯、官吏,该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
5、荐之人称为孝廉。C班固两都赋中两都指长安和开封,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一样。D前四史中,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汉书作者范晔,东汉人。三国志作者陈寿,晋朝人。8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龄称谓:豆蔻是女子十三四岁,及笄是女子十五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期颐指一百岁。B红楼梦中贾宝玉是贾政的儿子,林黛玉是贾宝玉姑母的女儿,他们之间的悲欢离合是故事的主线。C古代职官:博士和学士,在中国古代既是官名,又是学位名称,六国、秦汉时期在诸子、诗赋、术数、方技等方面都设有博士,魏晋时征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事务,统称学士。D高老头
6、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哈姆雷特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巴尔扎克、雨果、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英国的莎士比亚。9下列对诗句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是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B一去紫台连朔漠: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生长明妃尚有村: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炎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即贬官降职。迁:改官。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升迁,三是降职。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区别。如迁受迁除迁进表示升迁;迁调迁官转迁说明调职;迁谪迁削
7、左迁常指降职。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是指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唐玄宗当了四十五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10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B旬假:当时官员五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C三径就荒: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就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D簪笏:指代官职。簪,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簪。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1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
8、学习的生员。B从弟:唐代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C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可用 崩殂、薨、不禄替代。D陛下,本指宫殿的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先呼台阶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尊称。1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是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B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指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C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文中赵惠文王十六
9、年,廉颇为赵将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D斋戒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前沐浴更衣、洁身清心,以示虔诚。1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B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后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车子。C节,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1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
10、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1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B巡按: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巡按御史的简称,负责考核吏治等事务。C致仕:仕途已经结束了,即被贬或流放。D盐引:古代官府在商人
11、缴纳包括税款在内的盐价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官盐的凭证。1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又称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从苏轼诗料得清贫馋太守中,我们可知文与可担任过此职。B刺史是官名,汉武帝元封五年始置。职任监察,官阶高于郡守。C节度使为唐代在边境及重地所设置,掌管当地军政大权。安史之乱后,内地也遍设节度使,总揽军政大权,成为对抗中央的军事力量,世称藩镇。D都督是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政长官。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17下列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是中国古代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里将论分为两类:一是史论,二
12、是政论。政论即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六国论。B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候、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候二等,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积大小一样,必须服从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C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域,始见于春秋时期,不同朝代称谓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郡,汉增加郡的数量,隋唐废郡设州,明清称府。D六国指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因为都在崤山以东,也被称为山东六国。18下列对史记选读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易服色:更改服饰器物的颜色。太史公自序选文中指汉武帝按照五行相克的信仰,将汉朝开国时承袭秦朝的土德(崇尚黄色)改
13、为水德(崇尚黑色)。B玺符节:玺,原为印的统称,秦始皇规定皇帝之印称玺。符为古代君王征调兵将时的凭证。节,为古代使者所持,作为代表皇帝的象征。C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为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D古代行军以车为阵。出入之处,仰起两辆车子,使两车的辕相向交接为门,叫做辕门。后来也指领兵将领的营门及督抚等官署的外门。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 18 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 岁才为成年。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
14、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20下列有关课内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秦故地。如自以为关中之固中的关中指的就是这里。B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左迁是贬职,升官极少用右迁一词;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有 领兼摄。C古代学校又称庠序太学,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jin),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教学人员称博士、助教等,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
15、长官是教授。D君子一词出自易经,后被孔子引用并上升为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君子就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古代藏族领袖的称呼,与匈奴君主被称赞普不同。B印绶,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C承制,秉承皇帝旨意而行事。古代帝王的命令叫制。D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首设者是汉武帝。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的合称,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儒教国家化由此开端。B.普通,梁武帝萧衍的年号。中国古代帝王用年号纪年,为了避免混
16、乱,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C.昭明太子,是梁武帝长子萧统,昭明是其谥号。曾主持编选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D.权摄,指暂代官职。在古代汉语中,表示代理或兼任官职意思的词语,还有假兼领等。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理,即大理寺,封建时代掌管刑狱,审核刑狱重案以及监察各级官员的机构。B藉田,封建时代天子亲自耕种的农田。天子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重视。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但至宋代始称经筵。D屯田,是指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荒地,以便取得军粮、税粮供应的制度。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羽林,皇家禁卫军。汉代
17、称羽林骑,其意为国羽翼,如林之盛。B量移,多指因罪贬谪到边远地方任职的官吏,遇赦时酌情调迁近处任职。C俸禄,古代官吏履行职责的报酬。一般俸指钱币,禄指谷物。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学或国子监的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田地、学校、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B召对,意思指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C金,即大金,国号,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建立的王朝。D检校,加官标识,检校官职没有实际职权,只表示皇帝对其恩宠。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试,是科举时代
18、在京城贡院举行的一次选拔人才的考试。B幕府,将帅在外临时设置作为府署的营帐,代指将帅办公的地方。C御史,春秋战国时期掌管文书和记事,秦朝后专司纠察弹劾官员。D宪府,御史所居的官署,专司弹劾之职。宪的意思是法令。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全称大元或蒙元,蒙古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封建王朝。B起居注,古代记录帝王将相的言行录,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C召对,指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D太祖,先祖称谓,后来一般指开国帝王或王朝始封之君的庙号。2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祠堂,又称祠庙,是供奉、祭祀神鬼、祖先或
19、先贤的场所。B烝尝,祭祀的名称,冬祭曰烝,秋祭曰尝。这里代指四时祭祀。C察,指察举,指经过考察、向上推选、再进行策试的选人制度。D府君,汉朝时称刺史为府君。孔雀东南飞有府君得闻之。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师,本指周天子直辖的六军,后指天子直接统领的军队。B中朝,天子在宫廷内处理政事之处,与之相对的是东朝。C工部,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水利、土木、工程等。D都堂,尚书省长官处理政务的厅堂。都意思是总揽。3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府,三公官署,属中央一级的机构。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B两千石,最高行政长官郡守,因
20、其官秩为二千石,故以二千石代称。C宰相,封建时代辅助帝王处理国事的最高行政职务,位在御史大夫之上。D君侯,秦汉时称列侯而为丞相的官员。汉以后,用为对达官贵人的敬称。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太傅,为古代辅佐天子的大臣。天子年幼或缺位时代理国务。B孝经,阐述和宣扬孝道的儒家伦理经典,强调孝的天经地义。C乞骸骨,古代年老臣子请求退职的婉辞,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D乡党,古代五百户为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后来指家乡或同乡。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古代男子 20 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格尚未强壮,故称弱冠。B太常,封建
21、时代官职名称,后称为太常卿,主掌祭祀、朝会等礼仪事务。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科举等事务。D致事,本指将治事权力交还给君王,表示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3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对郡守的尊称,为郡的最高长官,后来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B孝廉,即孝顺廉正。原是察举考试科目。明清变成对举人的雅称。C茂才,西汉称秀才,汉代察举科目,东汉因避刘庄的讳而改称茂才。D卒,大夫死的称谓。对于死亡,古代天子称崩,诸侯称薨,大夫称卒。34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表达,正确的一项是()A按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束发、豆蔻、加冠、不惑、知命 B官职被
22、贬用词:左迁、谪、除、去、黜、乞骸骨 C对人的尊称或敬称:殿下、竖子、麾下、丈人、先考、夫子 D科举考试等级从低到高: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3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刑部是六部之一,明清两代,刑部作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B笏板是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用以记录君命、旨意或上奏的话的工具,以防止遗忘。唐代武德四 C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逃避黑暗政治、远离世俗生活的七位文士,有嵇康、阮籍、刘伶、山涛、向秀、阮咸、王戎,他们大多饮酒排遣苦闷,寻找精神寄托。D山东指崤山以东的地区,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
23、,江表指长江以西地区,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36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B合从:从通纵,与六国连横之策相对,是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C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37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
24、野。秦是参宿的分野,蜀是井宿的分野。B唐代官员分为九品,三品以上官服紫,四品、五品服绯(朱红),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服青。白居易当时穿的青衫是黑色单衣,表明官职低。C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D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 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自唐以后,少有自称寡人者。38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B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
25、,故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因此亦用于指称太子。帝在东宫时指皇帝做太子时。C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D拾遗:唐代武则天时设置,职权为对皇帝进行规劝,并举荐人员。右拾遗属门下省,左拾遗属中书省。39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这句中的公从之中的公也是爵位名称。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部分大都是民间歌谣,雅部分是宫廷乐歌,颂部分是宗庙祭祀的乐歌。氓属于卫风的内容。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文化 常识 专项 练习 100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