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西师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pdf
《四年级西师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西师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7 四年级西师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 班级:_ 姓名:_ 时间:_ 1.古诗小考场。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_。两岸猿声啼不住,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_(3)快乐调音师 (4)好朋友,牵牵手。2/7 2.阅读古文,完成练习。楚人有鬻(y)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盾:盾牌,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誉:赞誉,夸耀。陷:穿透、刺穿。或:有人。弗能:不能。应:回答。夫:用在
2、首句,引起议论。1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以子之矛 B.陷子之盾 C.不陷之矛 D.吾矛之利 2翻译句子。(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_(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 3这则寓言中隐含着的一个成语是_。4对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B.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C.说话不要说得太满。3.阅读理解。孟母诫子 3/7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日:“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注释诵:背诵
3、。缀然:突然中止的样子。喧:遗忘。引:拿来。1这个小古文蕴含的道理是()A.母亲要教育孩子 B.教育孩子要用暴力 C.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不能半途而废 2解释加点的字。其母方织(_)以此诫之(_)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4.对比阅读,完成练习。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孙敬悬梁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注释)夕:晚上。及至:到了。屋梁:房梁。儒:有学问的读书人。1用组词法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好学(_)晨夕不休(_)悬屋梁(_)2两篇文章相比,相同点是车胤和孙敬都是_的人,他们在学习中都遇到了
4、困难。但他们遇到的困难不同,车胤遇到的困难是_,孙敬遇到的困难是_,采取的方法也不一样,车胤的方法是_,孙敬的方法是_。(除第一空外,均引用原文作答)3有同学说:“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好了,囊萤夜读、孙敬悬梁这类的故事不会发生了再讲这类故事不合时宜”请谈谈你的看法。_ 5.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_(2)取之,信然。译:_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4/7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
5、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去:_。(2)是:_。(3)方:_。(4)欲:_。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_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_ 7.阅读并答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面词语。尝:_ 竞走:_ 信然:_ 2翻译句子。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_ 3王戎为什么站着不动?(用文中语句回答)_ 4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_ 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师大 下学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理解 实验学校 习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