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史(中)重点知识记忆 简介:题型包括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四道大题(仅穿插部分选择)名词解释(11)个(1)唐传奇:唐传奇是由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演变而出。它的发展可分作三期:初盛唐、中唐、晚唐五代。(2)话本:既可指讲唱故事,又可指讲唱故事所需要的底本,即所讲故事之文本。作为宋元民间艺人说唱底本的话本,是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的社会生活为题材,十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白话叙事文学的发展。今存青平山堂话本、全相平话本五种等。(3)词:词是唐代产生的一种合乐歌唱的新文体,作为广义诗的一种,它最初起源于繁华都市中的歌妓,多为歌妓们演唱的小曲。配合演唱的音乐
2、为唐代新兴的燕乐,以北朝隋唐间 2 传入中原的西域音乐为主。为了适应燕乐的曲调,逐渐形成句子长短不齐而有规定体制的形式。中唐以后出现了文人词,多委婉细致,香软浓艳,及至晚唐产生了以温庭筠、韦庄等大量写作词的花间派词人。其创作艺术至宋代成熟并达到高峰,因此有赵宋一代之文学的称谓。(4)宋初三体:即白体、晚唐体和西昆体。白体指的是宋太宗、真宗时诗坛流行的学习白居易闲适、浅易、通俗风格的诗歌创作。其代表人物为宋太宗、李昉、王禹偁(cheng)与晁迥。晚唐体,五代宋初隐逸思潮造就了一个较为庞大的诗歌创作群体,因为这些诗人推崇晚唐贾岛、姚合诗风,诗歌创作也模仿贾、姚,故被称为晚唐体。其代表人物有九僧,隐
3、逸诗人如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和仕宦诗人如寇准。西昆体宋真宗时期西昆酬唱集形成,一时流布广泛,时人争相模仿,影响极大。西昆体在审美追求上,推崇深隐、渊博、典雅、华美;在主要内容上为与人相与酬唱应和所作之诗。其代表人物为杨亿、钱惟演和刘筠。(5)江西诗派:南宋时期,吕本中把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派称为“江西诗派”,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宋末方回因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将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三宗”,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且诗派成员大多数受黄庭坚影响,作诗风格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重视文学的推敲工作。(6)元杂剧:是直
4、接继承了金院本,又糅合了诸宫调的多种因素,经教坊、行院、伶人,乐师和书会才人共同创造出来的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具有完备的文学剧本,严格的表演模式,是一种成熟的表演形态,因最富时代特色,最具有艺术独创性而被称为一代文学之主流,是明显的代言体,是成熟戏剧的标志。(7)南戏:南戏最早兴起于浙江温州(也称永嘉),故它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的别称,是中国戏剧最成熟的形式之一,南戏源自村坊小曲的新兴艺术形式,由多种民间伎艺综合而成,在体制上,南戏突破了北杂剧篇幅较短与一人主唱的限制形成了不限出数篇幅较长、多人可唱,还有合唱的特征,形式更加灵活,现存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与“荆、刘、拜、杀”四种。(8)
5、古文运动:“古文”指先秦两汉时,单行散句,不讲究骈偶的散文,它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中唐时进行的散文文体文风改革,自内容而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而言,是由骈体向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要求,这是一场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且影响深远的文学革新,它是一种文学复兴运动,同时也是文体改革运动。(9)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故其诗歌创作被称为“诚斋体”。“诚斋体”是杨万里向王安石及晚唐诗人多方学习形成的其风格特征以“自然活泼,饶有谐趣见长。”杨万里“诚斋体”注重表现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场景反映出作者闲雅的家居心情;杨万里“诚斋体”体现出宋诗题材的
6、日常化、琐细化、生活化特征,体现出他独特的观照方式,或是以诗人之眼见出自然界的活泼灵动,或是以理学家之“观物”感受宇宙的生化机育。(10)宋词流派:宋词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大体而言,可将词人分为三类:第一类的代表是柳永、周邦彦、姜夔(kui),他们是典型的音乐文学家,既精通音律,又擅长文词,于是成就为歌词艺术大家;第二类的代表起始于晏殊、欧阳修、小山、秦观北宋诸子而收束于草窗、梦窗南宋诸家,属于“婉约派”群体;第三类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属于“豪放派”表现出歌词与诗文合流的文学史走向。(11)黄庭坚体:诗歌风格以生新痩硬为主要特征,以蕴藉收敛为主调,擅于拗句硬语,艺术技巧上讲究用典隶事、讲
7、究炼字的特点,因杰出的诗词创作成就,黄庭坚所创作的诗词被称为“黄庭坚体”。“黄庭坚体”诗词的主要特征:1.因诗求道与存养心性;2.句法生新与拗律险韵;3.以诗为词与雅俗并存。大题(包括简答和论述)一、李白的文学地位与影响 1.文学地位(1)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作家;(2)在唐代诗坛,李白是当之无愧的代表性人物,贺知章称其为“谪仙人”,杜荀鹤等人将李白视为千古难得的一位诗人,充分体现出唐人对于李白的推崇;(3)唐代以后,论诗者对李白的文学贡献给与肯定,元人对李白的诗风极为推崇,明代诗坛一度主张诗必盛唐,对于李白的文学地位也给与了很高的评价,至清代,评论者多将李杜并重;(
8、4)李白与杜甫共同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至高境界。2.影响(1)李白对唐代及唐以后的诗人和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表现在人格魅力上,在传统专制政体下,李白的率真狂放、洒脱飘逸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诗人,他的狂既是自身人格的外化,又是时代精神的产物,李白完美地将二者融为一体,诠释了盛唐狂士的独特魅力,不仅在唐代诗坛具有代表性,也影响着后来的文人骚客;(3)表现在诗歌特征上,李白的诗歌具有飘逸的风格、奇特的想象以及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等特征,被后人所倾慕并努力追摹。二、韩愈、柳宗元的文学理论 1.韩愈(1)首先,明确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他倡导古文,最主要的目的是尊崇古道,在建立儒家道统之外
9、,用“道”来丰富文的内容,从而使其文章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2)主张学习古人的创新精神。他主张“词必己出”而不是简单地模拟古文;(3)标举重道而不轻文的观念;(4)他重视作家个人修养与文章内容的内在联系,也承认作家个人情感在文章中的重要性。2.柳宗元(1)柳宗元的文学理论大体上与韩愈接近,也强调“文”与“道”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地提出“文者以明道”;(2)他能充分认识到“文”的功用,对骈文是持批判态度的。总的来说,韩愈和柳宗元在评价骈文时出语尖刻,在强调“文以明道”观念时又能强调“文”的作用,凸显“人”的价值,重视文学语言、文章气势等艺术层面。三、杜牧和李商隐的咏史怀古诗及异同 1.杜牧
10、杜牧成就最高的是他的咏史怀古诗,杜牧的三十多首咏史怀古诗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借助典型画面和细节传达历史感怀,第二类则直接抒发历史见解。2.李商隐 李商隐的咏史怀古诗和杜牧诗一起,代表着晚唐这一题材诗作的最高成就。他的咏史怀古诗,善于抓住典型细节,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形象画面来表达对于历史的喟(kui)叹.异同 相同:两人都善于通过典型画面和细节传达历史感怀;不同:在咏史怀古中阐发议论,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见解与反思,这是杜牧咏史怀古诗的独到之处;将无限慨叹不直接道出,而是诉诸画面和形象,这是李商隐咏史怀古诗的主要艺术手法,善于用典也是李商隐咏史怀古诗的一大特色。四、苏轼词的艺术成就(1)苏词取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文学史 重要 知识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