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的价值分析.pdf
《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的价值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的价值分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的价值分析 2011 年 12 月 23 日,第一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影像世纪盛典”旨在通过回顾中国纪录片百年来的发展轨迹与光辉历程,致敬先辈,勉励当代纪录片工作者,向全社会呈现纪录片人的奉献精神,展示纪录片的真实力量。1 第二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盛典一如上届,保持了业内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多、媒体影响最广泛的标杆水准,沿袭“国家高度、国际视野、人文关怀”的概念,坚持公平、客观、学术、权威的纪录片评奖标准,成为纪录片界的重要学术、文化、交流活动。本届学院奖组织专业客观的评委会,以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CDRC)独家推出的“纪录片评估体系”为评判工具,对 201
2、12012 年度的纪录片作品、个人进行总结与评选,并颁发 11 项大奖,鼓励为行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或团体。“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成为中国纪录片行业的新标杆,在业界、学界以及社会多个层面发挥持续的巨大影响力。自 2010 年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中国纪录片行业迅猛发展,纪录片市场逐步形成,纪录片产业日益繁荣,对“娱乐至上”的社会风气和整个文化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调节作用。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坚持“国家高度,学术品格,国际视野,中国风格”的方针,研发了国内首套纪录片评估系统,创办了国内首个纪录片学院奖,着力于通过对纪录片评估生态系统的补足与完善,在更广阔
3、的社会视野下对纪录片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一 作品评选机制(一)评审委员会 在首次对纪录片作品进行征集和评价时,评委会如何构成是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按照惯例,纪录片学界、业界的资深人士应当是评委会的主体组成部分。“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在评委选择上遵从了另外一条思路。首先,由中国传媒大学对纪录片具有一定研究的资深教师组成初评委员会,对所有参赛作品从艺术水准、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挑选,遴选出100 多部备选作品进入最终复审,然后提交评审委员会,由专家学者进行最终考量,最终产生40 多部入围作品和获奖作品。与以往评审不同的是,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秉持国家高度、学术品格、国际视野、中国风格的原则,邀请陶
4、东风、尹鸿等文化学者组成专家评审团,通过集中观看和打分,对送选纪录片进行评价,这部分得分占 70%。与此同时,组委会还邀请部分专家作为通讯评委,以邮件方式进行盲评,这部分得分占 30%。“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终放弃在本专业内寻找评委,转向整个人文学科,其目的在于突破纪录片原有的局限性,在保持其专业性的同时,将纪录片的考量标准拓展到整个社会,将纪录片的意义拓展到整个人文领域,从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上建立纪录片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纪录片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相册而非小部分业内精英的自娱自乐。(二)征选片双轨制 2012 年 9 月,第二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征选片活动正式启动,学院奖
5、组委会同时向央视、纪录片专业频道、各省级电视台以及纪录片制作机构和个人发出参评邀请,得到纪录片界广泛支持,共200 多部作品参与此次评选。与此同时,组委会从 CDRC 专家库选取在纪录片业界和学界具有丰富经验和广泛影响力的纪录片工作者及学者作为专家,就其所了解的20112012 年度优秀纪录片向组委会进行推荐。经由专家推荐的作品直接进入复审,参与最终评选。终评阶段,则由学术界权威专家进行评奖。双轨评选机制在最大限度上保证片源的广泛性、调动纪录片工作者参评积极性的同时,也最大程度上弥补了可能遗漏的优秀作品,同时也相当于在更广范围内征求专家意见,保证最终评审公平、公正。(三)作品评选“大数据”概念
6、最早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但真正掀起热潮是在 2011 年 5 月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表专门研究报告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率的前沿之后。计算机、互联网、社交媒体、智能手机、物联网相继出现,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传播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各种以“电子形式存储”的数据以几何级数增长。2 CDRC 顺应信息化、数据化的趋势,分别建立专家数据库和作品数据库,作为纪录片评估体系运作的数据基础。专家数据库收录了纪录片界乃至人文社会科学学界及业界众多资深专家的相关信息,征选片过程中的选片专家、初评委员会及评审委员会专家都来自该库;作品数据库是纪录片评估体系运作的另一基础,CDRC 作品数据库收
7、录了所有参赛作品的片名、作者、时长、主题等相关信息,只要根据不同奖项的评价标准将关键词输入,便可以从数据库中迅速找到匹配条件的作品及作者相关信息。不仅在奖项评选过程中大大节省了时间,也方便了科研过程中的案例调研。以数据库所收录的纪录片信息为参考,结合目前纪录片业界发展趋势,“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设有评委会大奖、最佳长纪录片、最佳短纪录片、最佳微纪录片、最佳制作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新人奖、最佳大学生作品、最佳外语作品、最佳国际传播奖、最佳中国题材(国际制作)奖,共 11 个奖项。除纪录片节的传统奖项外,最佳微纪录片是为适应目前纪录片创作的新现象而设置的。学术能够保持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
8、断吸收新知识,关注新现象,微纪录是纪录片创作中出现的新体裁,作为学术性的纪录片评奖,避免固步自封、保持与时俱进是其权威性的保障,将微纪录单独开设评奖单元,正是基于学术界目前对微纪录这一新形式的关注。最佳创意奖则是关注在探索性、实验性、创新性方面表现突出的纪录片。最近几年纪录片创作与高科技结合日益紧密,情景再现、3D 动画等多种手段在纪录片创作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使当代中国纪录片在视听效果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无论是业界实践还是学界研究都不可忽视。纪录片学院奖的学术品格并非仅限于人文精神和社会边缘的小空间内,真正的学术品格应该是把握时代脉搏,关注新生现象。此外,在新人奖项中首次将大学生奖项与普通意义
9、上的新人奖项区分开来,使其各有天地,避免两类群体在参与作品评选时因年龄、身份等因素而受到限制,最大程度上将纪录片的大门向更多人敞开,保证更多优秀作品能够进入专业纪录片人的视野中,为纪录片行业培养人才,储备力量。二“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 2012”晚会特色 同第一届纪录片学院奖一样,本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依然在业内延续了其影响力,参与人数广泛,单位众多,有来自 6 个国家的驻华外交官、中央级媒体、6 个纪录片专业频道、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制作公司及优秀纪录片主创人员的代表等近200 名嘉宾参与晚会。随后,新华社、人民日报、爱奇艺、搜狐等多家媒体和网站对本次评奖进行多种形式的广泛报道,引起社会广泛
10、关注。无论是从参与人数,还是参与范围和影响力等方面考量,2012 年度“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都可谓名副其实的行业盛会。本届学院奖有插旗活着辛亥舌尖上的中国在路上千锤百炼等 11部纪录片获奖,这些纪录片无论是从其表达内容还是画面剪辑上,都体现出对社会生态的观照和对艺术创作的追求。专业的创作理念、专业的创作手法都使本届纪录片学院奖获奖作品名副其实。更难得的是,本次学院奖评选完全从纪录片自身的艺术水准出发,以学术标准进行考量,使“国家高度,学术品格,国际视野,中国风格”这一方针真正落实到了评选的实践中。除颁奖典礼外,晚会还设有“二十年特别单元”,回顾 20 年来中国纪录片走过的历程;“新媒体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纪录片 学院 价值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