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思考探析经济发展论文经济论文.pdf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思考探析经济发展论文经济论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思考探析经济发展论文经济论文.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思考探析-经济发展论文-经济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动力。文章基于数字经济的基本内涵,对数字经济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的概念进行辨析,总结数字经济的特征及发展态势,剖析中国发展数字经济面临的关键基本问题,并提出应对建议。关键词:数字经济;数字强国;发展战略 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已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仍然显著。数字经济既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关键领域,又涉及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要建设数字强国,建立相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应重视全球数字竞争中科技和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破解数
2、字经济发展瓶颈,构建数字经济创新和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基于此,本文对中国发展数字经济面临的关键基本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应对建议。一、数字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1.数字经济的内涵。自泰普斯科特 1995 年在数字经济一书中最先提出“数字经济时代”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政产学研各界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及内涵并无统一认识,从而难以测度数字经济的规模、辨识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影响。美国 先后出版浮现中的数字经济 新兴的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 2000 再度崛起的数字经济等多本数字经济年度报告,从有利于统计和测算的角度来界定数字经济概念。英国学者 Miller 和 Wilsdon(2001)则认为数字经济不应局限在技术融合
3、及电子商务层面,将其理解为一场技术,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同国际相比,国内对数字经济的理论研究较少。媒体及许多地方政府也经常将几种概念等同使用,研究者也大多认为以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 催生了数字经济,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等各自从某一特定方面来反映经济的特征,仅是提法不同,没有实质区别(例如:乌家培,1998;张新红,2016 等)。我们认为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信息为核心生产要素,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数字化技术提供产品或服务,是技术融合、产业融合、生产者与消费者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信息经济、网络经济与数字经济并不相同,主要体现在:首先,从三种经济形态的
4、广度来看,网络经济与互联网的兴起密切相关,更多指生产方式的变化,更强调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并将基于国际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作为核心内容。信息经济涉及与生产、分配信息商品及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强调信息要素在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投入和产出的同时,又作用于生产过程。而数字经济则突出了整个经济领域的数字化,数字经济更加关注数字化的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属于信息经济的一部分。在概念的广度上,信息经济大于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又大于网络经济。其次,从三种经济形态出现的顺序看,“数字经济”只是当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达到一个更高级的阶段时,对即将或者已经出现的新的经济形态的称谓。信息经济形成于 20 世纪 70 年代,而网络
5、经济在 20 世纪 90年代出现并加速了人类向数字经济时代过渡,数字经济是在之前的网络经济和信息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非对“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的。2.数字经济的特征。总的来看,数字经济可分为四个基本分层,包括技术层、要素层、产业层和治理层.从实际测度的角度,数字经济具体产业范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狭义的信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二是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交叉和融合部分。与传统经济相比,数字经济具有四大主要特征:一是数字化。数字技术渗透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全部环节,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促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二
6、是效率性。数字技术通过降低信息获取成本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交易成本 降低,经济活动更少受到时间和空间因素制约,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产品开发和价值创造快速迭代;三是普惠性。与传统经济相比,数字技术使经济增长、就业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平台成为数字经济惠及企业及个人用户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均从中受益。四是融合性。数字化导致产业融合、产消融合。在供给侧,数字技术在产业间高度渗透,信息技术产业与三次产业的细分行业日益融合,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不断涌现,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在需求侧,数字经济下的商业模式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广泛参与到产品价值链中的研发、制造和营销等环节,消费者变为“产消
7、者”。二、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态势 1.总体发展态势。从技术进展看,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数据处理能力更加强大、5G 网络和卫星网络技术的产业化,以及物联网技术及操作系统的新突破将推动以大数据和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区块链、生物识别、VR/AR 等多种数字技术的成熟,新技术的跨界融合趋势最终还将导致数字技术与航空、材料、生物、能源等融合之后产生未知技术。从产业发展看,家庭部门在经济上参与的广度、频度和深度日益提升,企业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决策完全以用户为中心,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各种数字技术大面积渗透到传统行业,制造业与服务业都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各个产业的发展将越来越数字化、智
8、能化、智慧化,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甚至可能远远超过其创造的行业价值。从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战略看,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将数字经济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重点,并纷纷出台各自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2016 年,中国作为 G20 主席国,首次将“数字经济”列为 G20 创新增长蓝图中的一项重要议题,促成通过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总体而言,随着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断取得突破,尽管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伴随着一定的负外部性,但数字经济也促使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深刻变革,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规模大、增速快、渗透不均衡。2015 年以来,中国相继出
9、台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就如何应对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 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作出了全方位的战略部署。在国内,“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国际上,倡议建设 21 世纪数字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探索建立多边、透明、包容的数字领域国际贸易规则。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保障下,数字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强,数字经济总体上呈现出“规模大、增速快、渗透不均衡”的特点。从规模看,中国数字经济增长迅速,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信息化百人会课题组从产业分类的角度利用投入产出
10、法测算数字经济规模,得出我国 2016 年的数字经济规模达 22.4万亿元人民币,仅次于美国。腾讯研究院的研究报告则利用“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建立回归模型,由此估算出 2016 年全国数字经济总体量大约为 22.77 万亿元。由于对数字经济的边界认识不同,测算规模的方法也各有优劣势,加之我国 ICT 技术与相关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期,数字经济规模难以准确衡量。渗透度方面,地区渗透和行业渗透均呈显著的非均衡特征。从最基本的数字基础设施看,截至 2017 年6 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 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4.6 个百分点。如果不考虑东西部及城乡间的数字鸿沟,与国外相比,渗透的广度在总体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数字 经济发展 思考 探析 论文 经济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