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文化比较.pdf(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填空题:1.逻辑推理最重要的特点是客观性、形式化和确定性;重视定理、公理、演绎、推理和抽象思维。2.西方法律的第一要义是天赋人权,第二要义是人人平等。3.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和自由主义的生活信念构成了希腊城邦社会的重要特征。4中西民族不同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同的生产形式,中国是农耕文明,西方是商业文明。5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分别被视为两种文化精神的核心。6古希腊文化中,人的动物性与理性并列存在,表现为狄奥尼索斯代表的 激情的创造精神和阿波罗代表的和谐的理性精神的并存。7中国哲学思维偏好运用主观联系的直觉思维,西方偏好细剖静析的逻辑分析。8英语是直线型思维模式,闪语是平行型思维模
2、式,东方语言是螺旋型思维模式,罗曼语、俄语是曲折型思维模式。9东西方两大系列六种高级宗教,包括东方系列的佛教与印度教,西方系列的梭罗亚斯德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10在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中,法律和道德都是其社会成员行为模式的最基本规约形态。1、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一种很独特的思维方式,它以个体经验与智慧直接切入事物本质。直觉思维是非逻辑的思维,十分重视为认知者留下广大自由的主观空间,有极强的主观性,具有立体有机联系的特征。2、文化: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人类的各种各样机会中的
3、文化状况,在其可能按一般原理加以研究的范围内,是一个适合于研究人类思想和行动的规律的课题。3、逻辑分析:逻辑有极强的推理认知的作用,作为思维规律可以被人们共同掌握,成为思维外在化的工具,从而使思维这种主观性的活动能够被传达、被理解、被记录、被检验。它把一切的经验和技能都转化成可以交流和传承的知识。本质被现象包裹着,要认清本质必去除表象,这种去伪存真的方法就是分析的方法。分析的方法成为西方哲学认识的心理基础,由此发展出追求精密分析和严谨逻辑的科学文化形态。4、礼:礼是中国古代社会较早确立的社会规范体系,其中以公元前1000年左右由周公旦主持制定的礼较为完善。这是一整套以外显的仪式与规范程序确定下
4、来的处理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与方式,其背景是以血缘谱系为前提的宗法观念和等级秩序,基础是以宗法管理和道德约束为手段的德主刑辅之治。5、个体本位: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上,西方文化把肯定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看作人类社会结合的基础。以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商业原则促进了希腊人个体一时的觉醒和成熟,由此孕育出西方人个提本位的文化精神。个体本位文化精神在伦理观上的体现,是所谓的合理利己主义的人际关系原则在西方社会得到较普遍的认同。6、中庸和平:中国文化从自己的群体价值日标出发,必然把协调人际关系放在首位。由此生出“中庸”、“中和”的价值原则和人格标准。所谓“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
5、者天下之定理。”中庸的核心便是思想行为的适度和守常。归结到对个体人格的要求,则是要为人庄重、谨慎,节制个人的情感、欲望,反对固执一端的偏激片面,以达到处世通达圆融。儒道两家的中道观长期影响铸造了中国人和平文弱的文化性格。中庸和平精神渗透到文学艺术创造中,便形成了中国艺术特有的中和之美。7、西方科学精神体现在哪三个方面?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理性精神、客观态度与探求真理的执著。(1)理性精神即所谓“阿波罗精神”是西方精神的核心。它表现为承认客观自然世界的可认知性,在各个领域中对形式逻辑的推论和证明法则的普遍遵从,在科学及学术活动中对概念、范畴的建立和理论抽象的偏好,对真理的虔诚信念
6、,以及在日常行为方式中的工具合理性原则。(2)科学精神还表现在对待事物的客观态度上。西方人为实现驾驭自然的目的,强调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这在科学研究中则表现为注重实验与实证。(3)科学精神中还包含着不断探索科学真理的执著态度,它不盲从传统,不迷信权威,不满足于已取得的经验与结论,总之,它敢于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旧有的一切观念和成就,甚至怀疑自己。8、中国的“家天下”与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有哪些根本差异?中国:以血缘家庭为纽带的中国传统社会。(1)实行“家天下”的宗主统治。(2)讲究事君如事父的忠孝原则。(3)大一统的专制政体。a有能力的皇帝往 往乾纲独揽,兼听万事。b权力中心始终向皇帝侧近的机构
7、和侍臣转移。c中国皇帝不仅是政治权力至高无上的代表,也控制着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和学术秩序。d统治者以严密的行政组织限制黎民百姓的个人自由。古希腊: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国家。(1)在政治上实行以巴西勒斯为首领、贵族会议和人民大会掌握最高权力的军事民主制。(2)与古代希腊城邦制的发展伴随而生的是民主政治体制的建构。全体公民都有被选举权,设立了公职津贴和戏剧津贴等,鼓励公民担任公职和参加文化活动。(3)显示了契约原则。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便是作为公民社会最高形式契约的法律对个人政治权利和平等地位的肯定。9、“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中国哲学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天与
8、人,或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关系问题。(1)作为宇宙观照的自然观,“天”是化生万物的本源,人是 天工造化之物。所谓“天人合一”是人与天道本性生养、赞化、共运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整一、协调、有机的联系。(2)作为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天”指认识对象、客体,“人”指认识主体。“天人合一”则是指认识主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的一体关系。(3)作为社会观照的社会观,“天”是人格化的、有德性的实体,它是一切社会法则和价值的来源。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道法则与社会法则、天道模式与社会模式的一体性。(4)作为对神秘力量探测的宗教观,“天”是人事不能及。无能为力之事的终极原因,是“天命”、“命数”、“命运”。所
9、谓“天人合一”是说天主宰着人事的成败,而人能以至诚求得神助,天人是共运的关系。“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哲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题,它构造了一个阴阳、天人、形神、理物、道器、内外等重大范畴统一的宇宙;培育起“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广土大众的文化;向往大同社会,四海为家,中央集权,一统天下;崇尚秩序,追求和谐,反对战争,痛恶分裂,也不尚竞争;倡导“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要求理论的实际效用,要求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反对空谈玄想,憎恶口是心非,也造成了对纯理论和纯思辨的轻视。它铸成“礼之用,和为贵”的大众行为模式,包含对家人的关怀和责任,对乡土的眷恋与归依,也有老道圆滑的一团和气和息事宁人
10、的柔顺。它也是“文以载道”,情景交融,文质彬彬的艺术追求和人的精神与九天的同流贯通。10、简述中西宗教文化的主要差异:(1)两种不同的宗教态度。中国文化体现为对现世生活的热爱,具有人本的价值尺度;西方文化表现出对一个超越的彼岸世界的向往,在价值上是以神为本的。(2)两种不同的宗教信念。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宗教观念和信仰体系由于整个文化彻底的“人本化”转向而一直保持在前轴心时代自然宗教的水平,表现出信仰的多元化、泛神化和服务于社会主导价值等他为的特征;在西方,早在轴心时代就完成了从自然宗教到伦理宗教的过渡,一元神的上帝观念成为西方文化价值的根基和支柱,在西方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11、3)两种不同的宗教体验。在强调现世人伦的中国文化中,不同宗教信仰体系都十分注重人的感性心理和自然生命,追求知性知天、穷神达化的境界,从而达到现世人生的最大快乐。这种追求乐感的文化与西方的罪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4)在王权与教权的关系方面:在中国古代,王权在社会生活当中处于一种绝对至上的地位,而宗教则受到世俗王权的操纵和支配,一直处于附庸的地位:而在西方,教会与王权分庭抗礼,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教权高于王权。12、结合中西神话的特征对二者进行比较:(1)中西神话中的神性与人性。中国古代神话由于世俗化和历史化的影响,保存较零散,未能在后世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西方神话则以其丰富的形象,成熟的形式
12、和对社会生活无所不在的广泛渗透,成为滋润西方艺术和文学创造的源泉。(2)中国神话(主要指汉族)的大部分作品属于原生态和过渡态神话,具有以下突出特征:a描述自然现象、表达人类征服大自然愿望的作品异常丰富。b神灵大多是自然神。c神话的单一性。d中国神话关于神袛的记载非常简单,是零星的、片段式的有关事件的概述;希腊神话的主要表现有:a折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作品居多。b神灵大多是自然神兼社会神或比较纯粹的社会神。c神话的内容相对集中,风格较为统一,有完整的谱系。d希腊神话在流传过程中,一般都有比较完整、有起有落的故事框架。(3)希腊神话的感性化特征成为希腊人和后来的西方人的向往,中国神话则由于其历史
13、化的变形而成为中国人世代敬仰的道德楷模。11、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西方的思维模式以分析为主,辅之以少量的综合,而东方的思维模式则以综合为主,佐之以少量的分析。(2)中西语言一个重词汇,一个重语法。即西方语言是典型的语法型语言,汉语是典型的语义型语言。语法型语言与语义型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编码方式、结构框架和基本结构单位不同。a语法型语言中现实的特征是通过问接或曲折的方式反映的,语言范畴和概念范畴是不一致的,语法型语言以形态体现跟概念范畴相对应的语言范畴。语义型语言采用直接编码的方式,现实的特征在语言中得到直接的反映,语言范畴和概念范畴保持一致。b语法型语言的结构框架是
14、“主语谓语”,语义型语言的结构框架是“话题说明”。c西方语言以“句”为本位,以词为句法结构的基本单位;汉语的情况刚好相反,“字”是汉语最小的句法结构单位。(3)从构成方式来看,西方语言是形合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西方语言句子的构成主要依据形态规则和形式的方式,而汉语句子的构成主要依据语境等语义因素,是依靠语义的方式。(4)从语法范畴分析,西方语言是严式语言,汉语是宽式语言。语言严式与宽式的差异源于形态的差异。西方语言是一种形态语言,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5)中西语言思维模式存在着“整体领悟类比联想”和“构造分析逻辑演绎”的对立,这种对立在语言层面也有明显的表现。(6)语法型的西方语言的
15、句法结构,具有层次线性、结构封闭的特点,而语义型的汉语的句法结构,具有层次立体、结构开放的特点。西方语言与汉语在句法结构上呈现着焦点视与散点视的特色,西方语言的句法结构以焦点视为主要特征,汉语句法结构则以散点视为主要特征。西方语言与汉语在句式类型上的显著差异是:西方语言主从句发达,汉语对偶句发达。西方语言具有虚拟语法范畴,汉语缺少虚拟语法范畴。(7)在修辞方面,西方语言显得较为精准、周严、直露,汉语则显得较为模糊、简约、含蓄。在语言风格上,西方语言与汉语呈现出精准与模糊、周严与简约、直露与含蓄的差异。在语篇修辞上,英语句子的典型模式是直线型结构,而汉语句子的典型模式是螺旋型结构。一、填空题:1
16、.逻辑推理最重要的特点是客观性、形式化和确定性;重视定理、公理、演绎、推理和抽象思维。2.西方法律的第一要义是天赋人权,第二要义是人人平等。3.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和自由主义的生活信念构成了希腊城邦社会的重要特征。4中西民族不同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同的生产形式,中国是农耕文明,西方是商业文明。5 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分别被视为两种文化精神的核心。6古希腊文化中,人的动物性与理性并列存在,表现为狄奥尼索斯代表的激情的创造精神和阿波罗代表的和谐的理性精神的并存。7中国哲学思维偏好运用主观联系的直觉思维,西方偏好细剖静析的逻辑分析。8英语是直线型思维模式,闪语是平行型思维模式,东方语言是
17、螺旋型思维模式,罗曼语、俄语是曲折型思维模式。9东西方两大系列六种高级宗教,包括东方系列的佛教与印度教,西方系列的梭罗亚斯德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10在任何一种民族文化中,法律和道德都是其社会成员行为模式的最基本规约形态。1、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一种很独特的思维方式,它以个体经验与智慧直接切入事物本质。直觉思维是非逻辑的思维,十分重视为认知者留下广大自由的主观空间,有极强的主观性,具有立体有机联系的特征。2、文化: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人类的各种各样机会中的文化状况,在其
18、可能按一般原理加以研究的范围内,是一个适合于研究人类思想和行动的规律的课题。3、逻辑分析:逻辑有极强的推理认知的作用,作为思维规律可以被人们共同掌握,成为思维外在化的工具,从而使思维这种主观性的活动能够被传达、被理解、被记录、被检验。它把一切的经验和技能都转化成可以交流和传承的知识。本质被现象包裹着,要认清本质必去除表象,这种去伪存真的方法就是分析的方法。分析的方法成为西方哲学认识的心理基础,由此发展出追求精密分析和严谨逻辑的科学文化形态。4、礼:礼是中国古代社会较早确立的社会规范体系,其中以公元前1000年左右由周公旦主持制定的礼较为完善。这是一整套以外显的仪式与规范程序确定下来的处理社会关
19、系的基本原则与方式,其背景是以血缘谱系为前提的宗法观念和等级秩序,基础是以宗法管理和道德约束为手段的德主刑辅之治。5、个体本位: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上,西方文化把肯定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看作人类社会结合的基础。以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商业原则促进了希腊人个体一时的觉醒和成熟,由此孕育出西方人个提本位的文化精神。个体本位文化精神在伦理观上的体现,是所谓的合理利己主义的人际关系原则在西方社会得到较普遍的认同。6、中庸和平:中国文化从自己的群体价值日标出发,必然把协调人际关系放在首位。由此生出“中庸”、“中和”的价值原则和人格标准。所谓“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20、”中庸的核心便是思想行为的适度和守常。归结到对个体人格的要求,则是要为人庄重、谨慎,节制个人的情感、欲望,反对固执一端的偏激片面,以达到处世通达圆融。儒道两家的中道观长期影响铸造了中国人和平文弱的文化性格。中庸和平精神渗透到文学艺术创造中,便形成了中国艺术特有的中和之美。7、西方科学精神体现在哪三个方面?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理性精神、客观态度与探求真理的执著。(1)理性精神即所谓“阿波罗精神”是西方精神的核心。它表现为承认客观自然世界的可认知性,在各个领域中对形式逻辑的推论和证明法则的普遍遵从,在科学及学术活动中对概念、范畴的建立和理论抽象的偏好,对真理的虔诚信念,以及在日常行
21、为方式中的工具合理性原则。(2)科学精神还表现在对待事物的客观态度上。西方人为实现驾驭自然的目的,强调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这在科学研究中则表现为注重实验与实证。(3)科学精神中还包含着不断探索科学真理的执著态度,它不盲从传统,不迷信权威,不满足于已取得的经验与结论,总之,它敢于用怀疑的眼光去审视旧有的一切观念和成就,甚至怀疑自己。8、中国的“家天下”与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有哪些根本差异?中国:以血缘家庭为纽带的中国传统社会。(1)实行“家天下”的宗主统治。(2)讲究事君如事父的忠孝原则。(3)大一统的专制政体。a有能力的皇帝往 往乾纲独揽,兼听万事。b权力中心始终向皇帝侧近的机构和侍臣转移。c
22、中国皇帝不仅是政治权力至高无上的代表,也控制着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和学术秩序。d统治者以严密的行政组织限制黎民百姓的个人自由。古希腊: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市国家。(1)在政治上实行以巴西勒斯为首领、贵族会议和人民大会掌握最高权力的军事民主制。(2)与古代希腊城邦制的发展伴随而生的是民主政治体制的建构。全体公民都有被选举权,设立了公职津贴和戏剧津贴等,鼓励公民担任公职和参加文化活动。(3)显示了契约原则。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条件便是作为公民社会最高形式契约的法律对个人政治权利和平等地位的肯定。9、“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中国哲学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天与人,或天道与人
23、道、自然与人为的关系问题。(1)作为宇宙观照的自然观,“天”是化生万物的本源,人是 天工造化之物。所谓“天人合一”是人与天道本性生养、赞化、共运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整一、协调、有机的联系。(2)作为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天”指认识对象、客体,“人”指认识主体。“天人合一”则是指认识主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的一体关系。(3)作为社会观照的社会观,“天”是人格化的、有德性的实体,它是一切社会法则和价值的来源。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道法则与社会法则、天道模式与社会模式的一体性。(4)作为对神秘力量探测的宗教观,“天”是人事不能及。无能为力之事的终极原因,是“天命”、“命数”、“命运”。所谓“天人合一”
24、是说天主宰着人事的成败,而人能以至诚求得神助,天人是共运的关系。“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哲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题,它构造了一个阴阳、天人、形神、理物、道器、内外等重大范畴统一的宇宙;培育起“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广土大众的文化;向往大同社会,四海为家,中央集权,一统天下;崇尚秩序,追求和谐,反对战争,痛恶分裂,也不尚竞争;倡导“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要求理论的实际效用,要求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反对空谈玄想,憎恶口是心非,也造成了对纯理论和纯思辨的轻视。它铸成“礼之用,和为贵”的大众行为模式,包含对家人的关怀和责任,对乡土的眷恋与归依,也有老道圆滑的一团和气和息事宁人的柔顺。它也是
25、“文以载道”,情景交融,文质彬彬的艺术追求和人的精神与九天的同流贯通。10、简述中西宗教文化的主要差异:(1)两种不同的宗教态度。中国文化体现为对现世生活的热爱,具有人本的价值尺度;西方文化表现出对一个超越的彼岸世界的向往,在价值上是以神为本的。(2)两种不同的宗教信念。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宗教观念和信仰体系由于整个文化彻底的“人本化”转向而一直保持在前轴心时代自然宗教的水平,表现出信仰的多元化、泛神化和服务于社会主导价值等他为的特征;在西方,早在轴心时代就完成了从自然宗教到伦理宗教的过渡,一元神的上帝观念成为西方文化价值的根基和支柱,在西方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3)两种不同的
26、宗教体验。在强调现世人伦的中国文化中,不同宗教信仰体系都十分注重人的感性心理和自然生命,追求知性知天、穷神达化的境界,从而达到现世人生的最大快乐。这种追求乐感的文化与西方的罪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4)在王权与教权的关系方面:在中国古代,王权在社会生活当中处于一种绝对至上的地位,而宗教则受到世俗王权的操纵和支配,一直处于附庸的地位:而在西方,教会与王权分庭抗礼,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教权高于王权。12、结合中西神话的特征对二者进行比较:(1)中西神话中的神性与人性。中国古代神话由于世俗化和历史化的影响,保存较零散,未能在后世的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西方神话则以其丰富的形象,成熟的形式和对社会生活无
27、所不在的广泛渗透,成为滋润西方艺术和文学创造的源泉。(2)中国神话(主要指汉族)的大部分作品属于原生态和过渡态神话,具有以下突出特征:a描述自然现象、表达人类征服大自然愿望的作品异常丰富。b神灵大多是自然神。c神话的单一性。d中国神话关于神袛的记载非常简单,是零星的、片段式的有关事件的概述;希腊神话的主要表现有:a折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的作品居多。b神灵大多是自然神兼社会神或比较纯粹的社会神。c神话的内容相对集中,风格较为统一,有完整的谱系。d希腊神话在流传过程中,一般都有比较完整、有起有落的故事框架。(3)希腊神话的感性化特征成为希腊人和后来的西方人的向往,中国神话则由于其历史化的变形而成为
28、中国人世代敬仰的道德楷模。11、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西方的思维模式以分析为主,辅之以少量的综合,而东方的思维模式则以综合为主,佐之以少量的分析。(2)中西语言一个重词汇,一个重语法。即西方语言是典型的语法型语言,汉语是典型的语义型语言。语法型语言与语义型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编码方式、结构框架和基本结构单位不同。a语法型语言中现实的特征是通过问接或曲折的方式反映的,语言范畴和概念范畴是不一致的,语法型语言以形态体现跟概念范畴相对应的语言范畴。语义型语言采用直接编码的方式,现实的特征在语言中得到直接的反映,语言范畴和概念范畴保持一致。b语法型语言的结构框架是“主语谓语”,
29、语义型语言的结构框架是“话题说明”。c西方语言以“句”为本位,以词为句法结构的基本单位;汉语的情况刚好相反,“字”是汉语最小的句法结构单位。(3)从构成方式来看,西方语言是形合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西方语言句子的构成主要依据形态规则和形式的方式,而汉语句子的构成主要依据语境等语义因素,是依靠语义的方式。(4)从语法范畴分析,西方语言是严式语言,汉语是宽式语言。语言严式与宽式的差异源于形态的差异。西方语言是一种形态语言,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5)中西语言思维模式存在着“整体领悟类比联想”和“构造分析逻辑演绎”的对立,这种对立在语言层面也有明显的表现。(6)语法型的西方语言的句法结构,具有层次线性、结构封闭的特点,而语义型的汉语的句法结构,具有层次立体、结构开放的特点。西方语言与汉语在句法结构上呈现着焦点视与散点视的特色,西方语言的句法结构以焦点视为主要特征,汉语句法结构则以散点视为主要特征。西方语言与汉语在句式类型上的显著差异是:西方语言主从句发达,汉语对偶句发达。西方语言具有虚拟语法范畴,汉语缺少虚拟语法范畴。(7)在修辞方面,西方语言显得较为精准、周严、直露,汉语则显得较为模糊、简约、含蓄。在语言风格上,西方语言与汉语呈现出精准与模糊、周严与简约、直露与含蓄的差异。在语篇修辞上,英语句子的典型模式是直线型结构,而汉语句子的典型模式是螺旋型结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