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格局及其发展趋势.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国际战略格局及其发展趋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战略格局及其发展趋势.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国际战略格局及其发展趋势 国际战略格局是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相互关系的基本结构。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通常被称为“极”或“力量中心”。由于各个历史时期,新生力量的形成与变化,使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中心”也随之变化,从而形成单极格局、两极格局以及多极格局。国际战略格局同经常变动的国际战略形势有所不同,它在一个相应的历史时期内具相对的稳定性。新旧战略格局的交替转换,通常发生在涉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剧烈的社会大动荡之后,其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基本矛盾的不
2、断发展变化。真正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战略格局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 大航海时代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让人类历史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自此,国与国之间开始了频繁的交流,战略格局悄然形成。最初,由于欧洲活跃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此时的战略格局以欧洲为中心,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多极均势格局,16481815 年)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第一次演变发生在 17 世纪初期,其标志是该时期席卷欧洲的
3、30 年战争。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欧洲 30 年战争的结束,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史的开端。和约确立的国家无论大小、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均能以主权国家身份参与国际协议的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而载入史册。维也纳体系(多极均势格局,18151871 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更新,增强了主权国家的综合国力。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以后,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特点就是西欧向世界各地的扩张,欧洲扩张导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2 国际“秩序”产生;此外,欧洲强国因殖民地等问题开始了激烈较量。最终在1814 年 10 月1815 年 6 月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确立了维也纳体系。英、法、俄、
4、普鲁士和奥地利相互制约与平衡,形成多极均势国际体系中的主宰。法兰克福格局(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格局,18711918 年)在维也纳格局的发展过程中,欧洲工业的进步促使各国资本主义反对封建制度及其残余的革命斗争迅猛发展。1870 年 7 月,法国拿破仑三世对普鲁士宣战。战争开始后,法国接连失利。11 月,南德意志联邦与普鲁士签订联合条约,条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给德国,赔款 50 亿法郎,3 年付清后德国占领军开始撤退。5月,两国正式签署法兰克福和约。为确保对法胜利成果,战后,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组织了新的反法联盟,并于 1873 年建立了德奥俄“三皇同盟”,共同遏制法国。于是,在欧洲大陆形成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 战略 格局 及其 发展趋势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