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陈肖荣.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陈肖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陈肖荣.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 昌邑市外国语学校 陈肖荣 王玉见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物理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预习本案例内容所涉及的知识;二、教学课题 新人教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对于声音的产生,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声现象创造声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声音的产生等问题。接着通过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反过来再用归纳出的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以进一步检验结论的可靠性在声音的传播部分,通过真空不能传声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不
2、能在真空中传插,进而通过实验与分析,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初步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利用身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观察声音发生时的振动现象,体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在探究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身边的声现象,对物理有亲近感。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
3、点。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是本节的知识重点。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起主导作用。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本节教学首先利用上课铃声引入声音,然后用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提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本节各部分设计安排了一些简单易做的小实验,通过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与感知,从不同现象中找出共同点,力求在学习活动中营造更加广阔的自由探究和活动空间,鼓励和引导学生去发现。同时采用分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便于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塑料尺 橡皮
4、筋 音叉 乒乓球 玻璃钟罩 闹钟 四、教学方法 主要教法:情境教学法、归纳法和讲授法。主要学法:探究式学习、分组讨论法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第一部分 课前预习【预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预习重点】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预习任务】任务(一)声的产生 1、声是由物体的_ 产生的。2、阅读教材 13 页,回答: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
5、声音,早期的机械_ 就是利用了这种原理。任务(二)声音的传播 1、探究:声音怎样向远处传播?问题: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根据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_。实验:结论:声音传播需要_。2、认识声音以_的形式传播。任务(三)声速 要求:看课本认识声的传播需要时间,并找出:声速的大小等于_。声速的大小跟_和_有关。识读:小资料【预习诊断】1、声音在 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传播 170m 距离所需的时间_ s.2、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 。3、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_;登上月球的两个宇航员面对面站着也不能直接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_。4、渔民可以利用
6、电子发声器把鱼儿吸引到网里面来,表明_ 。5、下列事例中,分别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声音的。A_ B_ C_。A我们平时听到的讲话的声音;B在水中游动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C人的耳朵紧贴到火车铁轨上听到远处开动的火车的声音【预习质疑】通过预习,我有以下问题需要与同学、老师交流。一、交流预习情况(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并将题号写到黑板右侧)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景设置: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http:/ 探究性活动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同学们自选实验操作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1)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
7、处,大声喊出“我一定能学好物理”。(2)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发出声音。(3)用手抖动书页发声。(4)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发出声音。观察:a、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b、压在桌边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c、用手抖动书页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d、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思考:(1)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2)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3)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2、操作演示: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的情况,引导学生讨论:还可以用什么办法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3、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声音 产生 传播 陈肖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