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古代汉语概述.pdf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概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古代汉语概述.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古汉语部分 (一)概述 什么是古代汉语?顾名思义,古代汉语就是古代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它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中国是古代语言文字的发源地之一。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是从有了记录语言的文字开始的,有系统的文字记载是从甲骨文开始的,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自从有了文字以后,我们才得以认识古代汉语的历史面貌。当然,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古代汉语是从形成汉民族时候就开始了,但是,史前时期的语言,我们已经无从认识,更谈不上学习和研究了,目前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言。汉语的书面语言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
2、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例如唐宋禅宗语录、唐五代变文、宋元话本等。关于古代汉语的下限,目前学界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是“五四”以前,在“五四”以前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见郭锡良古代汉语 序论)另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应该在晚唐五代。吕叔湘先生认为,古代汉语应该和近代汉语相衔接,而现代汉语应属近代汉语的一部分。他说:“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期分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是比较合适的。至于现代汉语,那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见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序)汉语有相当长的
3、发展历史。古代汉语研究的分期问题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过程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目前争议较多的问题之一。现在目前大多数学者能够接受的看法是:以先秦、两汉书面语为代表的上古汉语;以东汉到隋末含较多口语成分的典籍语言为近代汉语;以晚唐五代至清代初年古白话为代表的近代汉语。西汉是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的过渡阶段;初唐、中唐是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的过渡时期;清代中晚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就是要研究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了解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探索这些发展和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揭示出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古代汉语课主要是研究古代汉语的特点
4、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那么,以前学习和研究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的学科是什么呢?汉代把文字学称为小学。到了隋唐,小学又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直到清代章太炎才确立了“语言文字学”的名称。章太炎语言缘起说中认为:“今言小学者当名语言文字之学为确切。”古代汉语这门学科的名称,是现代学科的名称。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括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训诂等内容,还包括古代文体,诗词格律,古代文化常识、工具书的使用等。以下,我们对古代汉语的音韵、词汇、语法、文字做一个简单的介绍:1.音韵 当我们学习古代汉语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就需要掌握一些古代的语音知识。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的学问
5、,就是“音韵学”。音韵学,又叫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我国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传统音韵学的内容包括;音韵学术语、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等几个部分。学习音韵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古代的通假字、同源字,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可以提高我们欣赏古代的诗歌及其他韵文,特别是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等;可以帮助了解现代汉语声、韵、调的来历,有利于我们学习推广普通话,搞好现代汉语语音的规范化工作。音韵学的知识,对于古籍校勘以及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其他学科,也有很大的帮助。十九世纪以前的传统音韵学都用汉字作为语音的代表符号,二十世纪的现代语音学增加了国际音标作为语音的代表符号。在利用汉语拼音给汉
6、字注音之前,汉语史上曾经出现过直音、譬况、反切、注音字母等多种注音方法。汉语发展的历史悠久,“现代音”之前的语音系统都是古音,但是,语音的不是突变的,而是逐渐发展演变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有自己的语音系统。1.1上古音是是指上古时期(周、秦、汉)的语音系统。这一时期的语音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没有轻唇音;没有舌上音;阴阳入三声配合整齐;声调分为平入两类等。上古音的代表音系是诗经的韵部系统和先秦的声母系统。因为当时没有系统的韵书流传下来,后代的拟音多不一致。1.2中古音,是指隋唐五代时期的语音系统。这一时期的语音以陆法言的切韵音系为代表。中古音研究一直是汉语语音史研究中最热也是最深入的领域。中古声
7、母拟音及其发展方面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全浊声母的清化、轻唇音产生的年代和条件、知章庄组字的拟音及其发展等方面。1.3近代音,是指近代(晚唐五代至清初)的语音系统。元代周德清所著的中原音韵(公元 1324年成书)是近代音的代表作。这部书是周德清为了总结元曲押韵的规律,指导元曲创作而编写的一种曲韵韵书。它的音系是在归纳北曲押韵的基础上再审辨实际口语而建立起来的,记载了当时新兴起来的共同语语音系统,即大都话的音系。这个音系是北京话音系的前身,它正处在从中古音向现代音演变的中间站上,很多方面已经接近现代音,也还有一点近似中古音而不同于现代音。近代汉语的声调,从 中原音韵 反映的近古音的实际看,元代北方已
8、经产生了新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近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声母方面,从双唇音(帮系)里分化出唇齿音(非系),北方话里的全浊声母并入清声母等;韵母方面,北方话韵尾p、t、k消失了,闭口韵尾m并入了n 等;声调方面,北方话里平声声母分化为阴阳两类,原全浊声母的上声字转化为去声,入声字归并入并、上、去三声。2.词汇 汉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汉族人民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汉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语言是发展的,学习语言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从古代汉语发展到现代汉语,语音、语法、词汇诸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在这三者之中,“语言的词汇对于各种变化是最敏感的,它几乎处在经常变动中。”但在阅
9、读古代文献时,我们遇到的最大障碍还在于词汇。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史中,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变化,无不在汉语词汇中得到反映。因此,学习古代汉语必须掌握一些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知识。王力等老一辈语言学家,曾经多次指出:要深入研究汉语词汇发展的历史,首先需要进行专书和断代的词汇研究。进行断代词汇的研究,就是要对不同历史时期汉语词汇发展状况分别进行考察,搞清楚各个历史时期汉语词汇的基本状况和特点。目前,汉语词汇断代历史性的考察,即断代词汇史的研究,尚处于发轫阶段。2.1由单音节词向复音节词发展,这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内部规律之一。上古汉语词汇特点:以单音词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复音词。有一定的同
10、义词、成语、谚语等。2.2 中古汉语研究是20 世纪后期新崛起的研究领域。从词汇史的角度来看,中古汉语是指自东汉到隋末约四五百年间含有较多口语成分的汉语典籍的语言。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是中古汉语研究的拓荒者。20 世纪80 年代以后,随着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把目光投向中古,在这方面,当首推郭在贻先生。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古汉语词汇研究从成果的类型看,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史书词语研究方面。(二)小说词语研究方面。(三)诗歌词语研究方面。(四)在佛经词汇研究方面。(五)通释性的著作方面。(七)在辞典编纂方面。(八)专题研究方面。如常用词研究、复音词构词法研究等。中古汉语词汇特
11、点:新词大量出现,复音词大大增加;有了一定数量的外语借词;四声别义现象普遍加强;同义词进一步丰富;成语和谚语大量增加。中古汉语研究在近二十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3近代汉语研究和上古汉语研究有一些不同。上古汉语所据以研究的,基本上是传世的文献,其中大部分已经经过历代学人的整理,甚至经过反复研究;而近代汉语所根据的材料,很多是现代陆续发现的,需要先进行整理。整理工作和考释工作相辅相成,整理需要语言文字的考释,在整理过程中,同时也就考释出了一些词语。因此,可以说文献整理工作是近代汉语研究工作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词的内部结构来看,双音词、复音词的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多种有固
12、定形式和能产性质的多音词结构;近代汉语词汇由于白话文学的普遍传播,口语词汇(包括方言词汇)大量进入文学语言;收西方文化的影响,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并根据外来的概念长造了大量的新词;曾经一度吸收某些蒙语、满语词。3.语法 所谓语法,就是组词造句的规则,通常包括“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由于西方语言学研究首先切入的是语法,我国的语言研究,首先解决的是词义。因此,1898 年,我国才出版第一部语法专著是的马氏文通。但是,并不是说此前,我国不存在语法研究,只是其研究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语法是语言三要素中最稳固的部分,语法的发展最能反映语言发展的本质特点。3.1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是用词序和虚词来表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语文 古代汉语 概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