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民宿设计与地域性表达研究.pdf
《乡村民宿设计与地域性表达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民宿设计与地域性表达研究.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乡村民宿设计与地域性表达研究 作者:张倩 马晨光 来源:美与时代上2021 年第 01 期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业态,其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护地域文化有积极的意义。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逐渐从观光游览向深度体验过渡,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民宿需求量也日益增加。通过分析乡村民宿设计与地域性关系,寻求乡村民宿与地域文化融合与发展的契机,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民宿设计表达。关键词:乡村民宿;地域性;设计 一、乡村民宿与地域文化 (一)乡村民宿的概念与设计态势 民宿是指利用当地民居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 4 层、建筑
2、面积不超过 800 平方米,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宅设施。根据其所在位置进行分类,民宿可以分为城市民宿、乡村民宿和景区民宿。起初,乡村民宿的出现是为了顺应逆城市化趋势,解决空心村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这一现象致使大批农村房屋、土地闲置,环境资源过于浪费,而很多城市居民又向往乡村环境,渴望体验乡土文化。因此,部分乡村居民开始自发或在政府引领下进行民房改造,用于民宿经营,增加居民收入。随着民宿风潮的日渐火热,商业价值逐渐攀升,民宿经营逐渐从家庭副业式转向家庭主业式。如今,经济型民宿大面积占领市场,而舒适型、高档型和
3、豪华型民宿市场总占比不足3%,民宿产业结构尚不完善,民宿品质化发展有着巨大的开发空间。经营者应该有意识地改变原有的粗糙经营模式,逐渐向品质化经营模式转变。构建属于游客的私人空间,例如独立的卫浴、独立的小花园、独立的小客厅。这种构建独立私人的空间模式,与过去的家庭交融生活的空间构造有显著的区分。此外,走廊等公共区域也开始有意识地设计成“互不打扰”的形态,亦或是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影响。在建筑材料上,房间与房间之间的改造也开始选用更加隔音和消光的材料。民宿设计更加注重顾客的体验感,其职能不再局限于“住”。民宿用户出行方式的多样性,使得曾经简单的公共休闲区域不再适用。在新的空间设计时,应同时包含交融性
4、与私人性。公共休闲区域不仅需要能容纳几人或十几人共同交谈的公共区域,也需要拥有具有一定私人性的区域。具有“交融性”空间性质的公共休闲区域,座位距离一般在 1m-1.2m之间,符合普通关系的社交距离,这种区域多用于性格开朗活泼、乐于交流的住客,或者成团,互相认识的大队住客。而具有“私人性”空间性质的公共休闲区域,一般仅有1-4 个位置,通常分为半封闭和全封闭。一般以帘、墙或屏风等进行简单隔断,座位与座位之间的距离大概 24cm-30cm,这是极亲密的社交距离,一般适用于家人、情侣、朋友等亲密关系。民宿整体的设计风格逐渐走向独特性,不同的民宿经营者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不同的用户群体,并根据自己的目标
5、群体,设计相关的建筑风格。没有自己的特色,同质化严重的民宿无法获得游客的青睐。(二)乡村民宿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地域文化是乡村民宿设计的依据。独特的地域文化,有助于我们发掘新的目标群体,并对目标群体进行初步认识。近几年,因“网红城市”这一新地域文化标签而走红的重庆,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光游览。其中 80后、90 后游客占比较大,这些便是重庆民宿的目标群体,需要根据他们的需求对民宿进行规划设计。许多奔着“网红城市”头衔来旅游的游客,喜好适合摄影留念的民宿。因此,针对这类游客的民宿,最重要的就是其美观性,通俗来讲就是设计要漂亮,上镜要好看。而青年游客对“打卡”这种颇具仪式感行为的热衷,也使得民宿的独
6、特性显得极其重要。地域文化是乡村民宿设计的灵感来源。独特的地域文化,给予相关民宿独特的文化底蕴。中国北方沿海及海岛,有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海草房民宿。这是北方渔民传统的特色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渔民文化。海草房用厚石砌墙,海草晒干后作为盖顶,这样的房子就地取材,造价低廉且具有冬季保暖避寒,夏季避雨防晒的作用。这样的民宿在凸显当地文化特色的同時,也不乏对当地地质、地理条件的思考。乡村民宿设计是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据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报告(2017)显示,自 20 世纪 80年代以来,传统村落的数量急剧下降,部分损毁较为严重,以长江黄河流域调查研究为例,2010 年仅存 5709
7、个,相较 2004年减少了 3998个,平均每天就有 1.8个村落消失。随着传统村落的消失,许多传统地域文化也逐渐消失。将传统地域文化融入乡村民宿设计,为优秀的地域文化提供了新的扎根土壤,这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民宿设计融入地域文化的价值 (一)本土文化“走出去”本土文化“走出去”是指把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美食美景、历史人文等,传播到全国、全世界。这是文化全球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繁荣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必然条件。将民宿设计和地域文化融合创新,赋予传统地域文化以新的时代表现,更加符合现今主流人群的审美需求,使得地域文化得到的不仅仅只有传承,更有发展。在传播独特地域文化的同时
8、,展示了优良的民宿设计,使得民宿设计与地域文化相互成就,共同发展。(二)旅游产业“带进来”乡村民宿作为旧乡愁与新乡土相结合的时代产物,随着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民宿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民宿逐渐成为乡村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乡村的经济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的优秀乡村民宿,对于有着乡村旅游想法的人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优秀的乡村民宿已经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住宅空间,其本身已经具备了独特吸引力,成为了一个另类的景点,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因乡村民宿的特有价值,形成了一批新的游客群体,这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因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促使一批乡村外出人士的回流,这使得空
9、心村问题得以改善,为乡村振兴作出巨大贡献。三、民宿设计的地域文化挖掘 (一)自然文化 人类一诞生就受到地球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水文、地势、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各地独具特色的建筑。在生产条件落后的古代,各地先民似乎都有因地制宜的建筑观念,如川渝地区,传统民居以吊脚楼为居住建筑,这类建筑多依山靠水就势而建,以柱子支撑,三面悬空,完美适应了川渝山地地形,同时也能防潮通风,以适应高湿气候。再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大多是在山崖一侧挖山洞或土屋,冬暖夏凉,防风防沙,完美地适应了黄土高原的气候条件。在乡村民宿的设计之初,设计者就应该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风貌、文化习俗,以使得建筑适应人
10、的生活起居。与地域文化相背离的建筑设计,只会昙花一现不会长久发展。(二)人文环境 独特的人文环境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会给予地域建筑独特的历史积淀,产生厚重感,使得设计不再浮于表面。例如在中国广大的草原地区,常见各种蒙古包式建筑。几千年来,草原地区一直是游牧民族的活动范围,因其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性,产生了这种可以快速建造和搬迁的建筑样式。到如今,随着蒙古族游牧习俗向定点放牧或舍饲、半舍饲转变,传统蒙古包逐渐稀少,但是因历史文化影响,各种融入蒙古包特色的新式建筑层出不穷。这种新建筑,适应现今的居住需求,同时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出卓越贡献。在设计民宿时,设计者需深入挖掘当地的人文文化,将其与民宿
11、相融合,利于形成属于自己的居宿文化特点,从而避免走向同质化,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吸纳优秀人文元素的同时,推陈出新,避免全盘照搬古建筑。积极地运用各种新的建筑材料或者新的建筑方式,使得民宿建筑在融入独特人文特点的同时能够更加适应当代的居住需求。(三)经济环境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基于农村经济现状,在进行乡村民宿设计研究时,应该对民宿建造的成本进行控制,同时也应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充分地考虑并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法。对于建造成本的问题,应该减少或者避免使用各种价格昂贵的建筑材料。可以通过就地取材的方
12、式节省费用,积极运用地域的特有资源,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并融入设计之中,在减少建筑材料成本的同时也要减少运输成本。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水、电、网络和道路建设上。水、电、网络的建设可以考虑自行改善,在设计之初,就应考虑对集水设施、太阳能发电、小型网络基站的设计,使之融入民宿之中。所谓“要想富,先修路”,道路对于乡村民宿这样需要客源的营业性建筑来说至关重要。四、乡村民宿设计的地域性表达手法 (一)“旧房保护”的设计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传统村落数量不断下降,许多优秀的传统民居都遭到破坏和拆毁。传统民居作为一种独特的“旧房”,应该得到保护与发展,将其轻微改造,变为民宿,这是一种适宜的保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 设计 地域性 表达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