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调查研究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为生力军的大学生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对于衡水市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有积极的态度,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影响,其中学校对于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非常重要。关键词:传统文化 传承 大学生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XX)10(a)022102 传统文化,作为时代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影响着几千年的发展,对于大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
2、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改革,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进入,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传统文化趋于弱化。作为青少年主体的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缺乏兴趣,认知度不高,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一定的挑战。作为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大学生们必须改变态度,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光大。1 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积极意义 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心,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包含了诸子百家思想、琴棋书画、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戏剧、建筑、传统中医、民间工艺、民风民俗、古玩器物等等。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增强其民族意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的,底蕴深厚,博大精深。大学生从各方面去学习传统文化,
3、传承传统文化,可以加深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认识,同时能更深刻地领悟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伟大,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使得大学生真正以中华民族为荣,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传统文化中有着许多的优秀思想和美好品德。传统文化推崇“修身齐家平天下”,非常注重自我修养的提高;传统文化推崇“以和为贵”的思想,注重与他人关系的平衡和协调;传统文化主张“不耻下问”,对于学习的态度非常积极向上传统文化所提倡的种种思想,都督促着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注重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2 大学生
4、传承传统文化的现状及分析 本课题对衡水市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认知水平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兴趣不高,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关于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一题,%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只是有点兴趣,还有几乎 10%的学生不感兴趣。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这个问题上,只有%的学生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应该选择性继承,其中大部分是精华,也有糟粕;%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不应该继承;%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中利大于弊,应该放弃继承。以上的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兴趣不是很高,同时仍有一部分学生对于
5、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认识不清。对传统文化的未来,%的学生持不乐观的态度,可以看出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的未来很迷茫。第二,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不高,了解程度差,传承传统文化的情况差。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方面,问卷中只选取了一般情况下人们应该有所了解的某些方面。关于传统节日,只有%的学生能全部记住,%的学生只能记住一部分。关于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的三大思想,只有%的学生知道并能够区分三者观点,%的学生只是大致了解,不能完整描述。四大名著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只有%的学生都看过,并读过多次,%的学生多次看过其中一两部,%的学生只看过其中一两部,还有同学基本没看过。关于三大国粹,只有%的学生知道,
6、%的学生知道一部分,还有%的学生完全不知道。关于古代诗词曲赋,%的学生能背下很多,%的学生表示能背下一些,还有%的学生能背的很少。关于某一门传统艺术,只有%的学生选择了精通,%的学生选择掌握过一点点,%的学生表示没接触过。所有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全面,且了解不深刻,仅限于表面的一点点,还有很多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根本不了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传承情况不尽如人意,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第一,长期以来社会政府对于传统文化重视度不够。虽然近年来,国家开始对儒家文化、对传统节日慢慢重视起来,但是重视程度仍旧不够。在此之前,政府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高,造成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低。同时
7、,社会上对于大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的努力不够,开展的活动较少,宣传影响力度小,社会没有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大方向上为大学生树立风向标,对于大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较为忽视。第二,学校对于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不够。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扬方面没有起到充分的作用。较少的学校单独设置传统文化的课程,去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除了课程设置外,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也较少。文科以及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或许了解的相对多些,理科类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学校在教学组织、课外活动等方面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发扬做的不够。第三,外来文化对于的冲击。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加剧,各国之
8、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外来文化在不断地传入。在这个大环境下,传统文化受到一定冲击。人们越发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从而忽视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尤其大学生这个群体,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近年来,美剧、日剧、韩剧、泰剧等电视剧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很大。这在问卷中也有所体现,%的学生认为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有着很大影响,%的学生认为有一些影响,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外来文化的影响持肯定态度的。第四,学生自身及家庭的因素。学生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认为传统文化在当今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在慢慢消退,所起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在传统文化对于当今的影响如何这一题上,%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对于当今的各个方面有着绝对影响;%的学生认为影
9、响较大,但较以往有所减弱;%的学生认为影响较小,基本褪色。所以大学生没有在传统文化上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很多学生所在的家庭在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上也没有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重视传统文化的家庭相对来说较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更关注的是孩子的专业成绩。问卷中也显示只有%的学生通过家庭影响来了解传统文化,所以家庭在孩子学习传统文化上没有起到充分的作用。3 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以及途径 要想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改变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现状,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第一,社会及政府营造传统文化传播的良好环境。政府应出台更多鼓励传统文化发展的政策。在问卷中,可以看出%的大学生通过电视电影来了解传
10、统文化,%的学生通过书籍资料来了解传统文化。社会上多鼓励有关于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或是电影的发行,同时要保证高质量的节目使得学生接受更多更准确的传统知识和传统文化。同时书籍方面,正规整个出版市场,抵制盗版低质量的书籍,确保学生能读到正版的相关书籍,在书香中学习和领悟传统文化。政府可以利用多个契机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多走进大学校园进行相关的活动。第二,学校从各方面进行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问卷显示%的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来了解传统文化,可见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1)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与日常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的创新。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学活动,如果将传统文化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
11、,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能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和学习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哲学、文学、艺术、建筑等方方面面,与教学内容有着众多显性或者隐性的联系。每个专业的教师应仔细思考自己的课程与传统文化的关联,寻找两者的结合点,尽量将所教内容相关联的传统文化一起传授给学生。同时这种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结合,将专业知识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新方式,可能会容易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促使其对传统文化进行更多主动的了解和学习。(2)学校可以开设传统文化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随着社会以及政府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传统文化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可以系统
12、地向学生讲述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以及各种表现,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再是星星点点,不再是各种片段,而是完整的知识体系。学校根据各专业的需要和培养目标,可以将传统文化课程作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尤其对于理科类的学生可以作为必修课,来弥补其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缺乏。不管在专业课教学中,还是在单独的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要科学对待传统文化,理智对待传统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的关系。(3)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来宣传传统文化。除了课堂上传授传统文化,学校可以多组织各种相关的课外活动。除学校组织的活动外,各学院可以根据自己学院的特点组织更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学校还可以经常邀请专家来校进
13、行相关的讲座,满足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知识需求。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将教室、宿舍、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充分利用,为学生营造一个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第三,学生自身要加强民族意识,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决心。(1)学生要培养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主动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学生要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对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凝聚着几千年来人民的智慧,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重要纽带。学生要纠正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错误认识,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去主动发扬,主动承担传承的重任。(2)学生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在各种外国文化不断进入后,很多大学生盲
14、目地崇尚外国文化,轻视传统文化。尤其,近年来韩剧、美剧、泰剧、日剧大量引进了市场,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很大,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早已过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将外来文化作为自己最爱的文化。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去看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以理智的心态去对待外来文化,真正将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民族文化区发扬光大,而不是以外来文化为荣。第四,社会、家庭、学校应该互相协调,共同致力于大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事业。家庭因素在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鼓励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行为。社会及政府要重视对家庭、社区进行传统文化
15、的宣传,增强家庭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帮助父母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从而在生活中再次影响孩子。同样,学校也可以利用与家长的交流机会,加强家长对于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视。在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影响下,学生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需要大学生去继承和发扬,在社会、家庭、学校的支持下,大学生要主动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同时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参考文献 1 王晓朴.加强高校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XX,9(2):2022.2 王冠,司雁龙.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J.文学界(理论版),XX(11):241242.3 陈晓芸.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现状综述及原因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X,54(1):113116.4 何家义.论传统文化自觉与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XX(3):1820.5 覃萍.走出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J.梧州学院学报,XX(4):7477.6 魏媛媛,杜瑞平.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汇总的现状及价值实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XX(5):757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