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pdf
《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的异同 21408111 李春林 从小时候看电影看书的时候就深深对古代希腊的城市规划建筑格局和样式深深着迷,后来买了几本专门讲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彩页图片很多的书(对不起搁家里了),对当时城市的布局、自来水设施的原理、下水道布置、奴隶房间与主人房间和各种浴池花园还有港口船舶的剖面图等等做了详细介绍,让我非常神往。后来又去了北京,而且看过鬼吹灯这本小说,里面对中国的风水文化做了非常详细的解析,因此对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建筑布局也有了很大的兴趣,下面就对二者进行比较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儒家礼制规划思想 礼制规划思想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末年齐人著的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三
2、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的“营国制度”深刻影响着中国历代的城市尤其是都城的规划,提出了都城规划布局的理想模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轮廓。同时,从周礼的“营国制度”中,也可以看出“择中而立”、“居中为尊”等礼制思想在城市规划上的反映。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有很大关联。在战国以前,诸子百家争鸣,并没有统一的政治哲学思想。自汉武帝“罢默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就成为当时封建统治的理论准则。儒家思 想强调重礼、崇孝、尚文。在重礼的倡导下,一切建筑活动都要受礼制的约束,无论是都城规划、宫殿庙宇还是百姓住宅都讲究对称、均齐、规
3、矩、等级。在崇孝的主张下,儒家提倡尊敬长辈、敬祀祖先,形成了中国的大家庭制度,营造了以礼为纲的传统合院式住宅布局二合、三合、四合院等,并成为我国古代各类建筑组合方式的缩影如宫殿、王府、衙署、庙宇、祠堂、会馆、书院及其它建筑,乃至村镇、城市的布局等。从图中可以看到“阴阳”“天人合一”的思想非常注重,单是看到乾清宫与坤宁宫之间的是交泰殿就能明白建筑者的思想 天人合一和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哲学对天人关系的一种观点,强调“天道”自然法则与“人为”的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在城市规划上,其突出特点就是要顺之以天理,追求与天同源、同构,与自然和谐统一。天人合一
4、和象天法地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始终。从距今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可以看出,我国的城市雏形是建立在对以北极为中心的宇宙模式模仿的基础上的。周代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如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胃营建苏州城、越国范蠡营建会稽城时,都“象天法地,建成大城”、“乃观天文,拟法于紫宫”。秦朝都城咸阳的规划也体现了这种思想,咸阳城市的设计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一种朴素的关于天人合一的观念,天上的种种星象,与人间秩序一一对应。唐朝都城长安中的十三牌坊里象征十二月加闰月,皇城南面四行坊里象征四季,东为春、南为夏、西为秋、北为冬。明清北京城中南面建天坛,北面建地坛,东面有日坛,西面有月坛。另外,
5、兽中四灵“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也在城市布局及地名中得到了体现。相土、形胜、风水的规划思想 和相土、形胜思想相比,风水说通过对山川形势所蕴藏的“气”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分析概念和技法体系,其思想上也更为成熟。它通过推测不同方位的“吉凶”来强调城市布局方位要和命相结合,对城市的选址和布局有深刻的影响。在城市内部建筑的设置中,也强调通过一定的建筑设施的摆布,以弥补地方风水的不足,“城市之地,其正穴多为衙署诸基用,余者不论东南西北,四周总以高地为吉,低处为界水,不可居”。城墙除了防卫功能以外,也是重要的风水手段。城墙环抱、四面设门,门内设神守卫,是中国古代城市的理想布局模式。唐长费成皇
6、城南面的四行坊,不开南北门只开东西门,是为了不冲“王气,。明清北京紫禁城的规划设计也受到了风水理论的影响,紫禁城的整体立意,极为注重“非壮丽无以重威”,竭力突出其九鼎之尊的地位。数字的应用 数字本身是抽象和无意义的,但有时也与一些观念形态结合起来。在中国古代,数字“3”代表了天、地、人合一的思想,“5”代表了金、木、水、火、土和阴阳五行,“9”象征着九重天,寓意尊贵。这些思想应用于城市规划,如汉长安城门开三个门洞,唐长安明德门、北京天安门及午门开五个门洞。唐长安有六街,汉魏洛阳城长九宽六,都城开九门。采用奇数也与突出中轴线布局有关,中间城门往往为帝王专用。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公元前500年的
7、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这种城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广场是市民集聚的空间,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腊哲理,寻求几何图像与数之间的和谐与秩序的美,这种思想在其规划的米列都城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到了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是街道、建筑与广场规整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一直到市中心与广场的规划布局都是严格按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设计的。希腊化日寸期卫城和庙宇已让位给喧嚣的广场,广场周围有商店、议事厅和杂耍场等。古罗马时期,在被个政民的地方建造了大量的营寨城。营寨城有一
8、定的规划模式,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中间是十字形街道,通向东、南、西、北四个城门。街道交点附近为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古罗马营寨城的规划思想深受军事控制目的影响,以在被占领地区的市民心中确立向罗马当臣民的认同。古罗马时期,城市道路笔直宽阔,建设了大量的宣扬统治者功绩的纪念胜建筑广场、凯旋门、记功柱以及供奴隶主享乐用的剧场、斗兽场等。西方中世纪城市多为有机生长,大多数城市都是在封建主的城堡周围逐渐“生长”起来的,很少有按规划建造的。由于战争频繁,城市的设防要求提到很高的地位,产生了一些以城市防御为出发点的规划模式。文艺复兴时期,教堂或城堡不再是城市的中心,市政厅广场成为新的城
9、市中心,这标志着神权与封建政权地位的下降以及资产阶级人权地位的上升。许多城市进行了改建,改建主要集中在一些局部地段,如广场建筑群方面。和中国传统城市规划明确的指导思想相比,西方城市规划体现出了一种多元性和历史性。我们可以把西方城市的发展大致分成几个重要的阶段(工业革命前):古典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每个阶段,西方城市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这不仅反映了规划思想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一种社会结构的改变。因为,城市是人类社会的外在缩影。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古典时期),城市的中心是神庙、剧场、竞技场等一系列大型公共建筑,他们占据着城市的核心位置,而普通的民居簇拥着他们,如同大哥手
10、下的小弟。如雅典和罗马都清晰地展现了这种城市结构。它反映了当时神、统治者和普通百姓之间的一种关系,不难看出这一时期“人神合一”的思想,以及公共性对当时社会的重要性。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这一时期,天主教教会的势力居于压倒性的优势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它是凌驾于一切世俗权利(包括王权)之上;人们处于一种极度的愚昧状态,知识的拥有权掌握在少数神职人员手中。这反映在城市规划上,我们会发现,这一时期的城市几乎没有经过规划,大部分城市处于自发形成的状态;城市缺少普通居民公共活动空间;同时,教堂处于绝对统治性的位置,它往往处于城市的高地上,而且其本身的高度也是其成为所在城市或地区的统治点。文艺复兴时期
11、的城市同样反映了那个时期社会思想的变化。随着“人本主义”的回归,人们开始重新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随着神的仆人光环的暗淡,教堂在城市中的核心地位也逐渐地被淡化。城市变得更加宜人:公共活动场地的出现,市政厅地位的提高,以及著名的,文艺复兴式的大拱廊都成为了这一时期欧洲城市的标志。其中著名的城市包括:佛罗伦萨和西耶纳。西方城市发展的下一个时期是:巴洛克时期。在这个时期,欧洲很多国家,如法国正处于国力最昌盛的阶段,正如我国的唐朝一样,统治者开始希望炫耀王权的伟大和国家的富足。于是在城市建设上开始出现“大广场”,“大宫殿”等现象,这种“大尺度”在城市中往往扮演着一个“破坏者”的角色,一方面为了建造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方 古代 城市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