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word 1/4 23、愚公移山 设计理念:紧扣本文“寓言”的特点,通过学生丰富的学习活动,重点分析讨论课文的对比写法和人物形象。教学步骤:一、美读课文。1学生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如:荷、箕畚、龀、匮、亡、厝 2学生自读课文及注释,要求读懂课文。注意积累重要词语:惠、反、亡、厝、且、惩、迂、聚、指、于、许、以、之、曾、焉、诸、尾荷、箕畚、龀、其、匮、苦、感 掌握特殊句式: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帝感其诚。(被动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反问句)3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得节奏鲜明、顺畅达意,能够理清文章脉络。4学生演读课文,要求演读好人物语气。如: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用商量、劝说的语气读,读出愚公之妻担忧、热心谋划的心理。(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用嘲讽、鄙视的语气读,读出智叟鄙夷的心理。5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二、精析课文。1把握本文的寓意。学生浏览全文,思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明确:“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终会取得成功”或“人定胜天”。2学生联读文中所有的对话,找出文中的对比处,朗读文章结尾,思考讨论:这些对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这些对比有怎样的艺术效果?word 2/4 怎样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明确:
3、第一段有三处对话: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这是愚公一家在商量“移山”事宜,特别是解决了土石问题。第二段集中写愚公和智叟唇枪舌剑的较量(对话略)。对话推动了故事情节:“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是故事的开端,“其妻献疑曰”和“杂曰”是故事的发展,愚公和智叟的辩论更是把故事推向高潮。第一组对比:愚公和智叟的对比。愚公有造福后代的宏伟抱负,坚信人力无穷。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作者在命名上也是用意良
4、深:愚公大智大勇却命名为“愚”,智叟愚蠢僵化却命名为“智”。这一颠倒,加重了对比色调,且增强了讽刺效果。第二组对比:京城氏之子和智叟的对比。京城氏之子很幼稚,却“跳往助之”;河曲智叟是“笑而止之”,一“助”一“止”,一热情活泼一保守僵化,河曲智叟可以说连个小孩都不如。第三组对比: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之妻对丈夫可谓客气率真,河曲智叟对愚公是挖苦讽刺:“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之妻是献计献策,河曲智叟是大泼冷水,愚公之妻是心地善良,考虑周至,河曲智叟是好为人师,鼠目寸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 单元 23 愚公移山 教案 新版 新人 初中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595325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