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课后习题新人教版22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课后习题新人教版22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醉翁亭记课后习题新人教版221.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11 醉翁亭记 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琅琊(y)酒洌(l)饮少辄醉(zh)B.林霏开(fi)伛偻(lu)云归而岩穴暝(mng)C.山肴野蔌(s)晦明变化(hu)林壑(h)D.树林阴翳(y)水声潺潺(cn)觥筹(gng)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醉翁之意不在酒()(2)野芳发而幽香()(3)负者歌于途()(4)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5)宴酣之乐,非丝非竹()3.下列加点的“而”字表示修饰关系的一项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4.按
2、要求填空。(1)醉翁亭记以“”和“”二字提挈全篇。结尾部分用“”一句把二者统一起来,点明了全文主旨。(2)从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脱化出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 题。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
3、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往来而不绝者佛印绝类弥勒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国怀乡 C.而不知人之乐孰为汝多知乎 D.射者中 弈者胜求石兽于水中 6.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负/者歌于途 B.已而夕阳/在山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庐陵/欧阳修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8.选文第段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9.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怎样的?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课外拓展 类文
4、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 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许久。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 3 者,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于竹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11 醉翁亭 课后 习题 新人 22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