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 1、分子的定义和性质(1)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分子的特征: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分子间有间隔,气态物质分子间隔大,容易被压缩;固、液态分子间隔小,不易被压缩 2、原子的定义和性质(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原子的特征: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原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 原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原子不可再分 3、分子、原子的区别联系 原 子 分 子 定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不同点 1.在化学反应中它不能变成另一种
2、原子 2.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1.在化学反应中它能变成另一种或几种分子 2.由原子构成 共同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质量、体积都很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隙且都在不停地运动;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 联系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解成原子 课题 2 原子的结构 2、说明:(1)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3)原子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的(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
3、计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 1 层,最多有 7 层;第一层不超过个 2 电子,第二层不超过 8 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 8 个电子(只有 1 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 2 个电子)(2)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3)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 8 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 2 个电子即稳定)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4)元素性质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元素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倾向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 个(He 为 2 个)不易得失、相对稳定 稳定 金属元素 一般 4 个 易 失 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 个 易 得 电
4、子 不稳定(5)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4、离子的形成(1)离子: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叫离子;如 Na、Cl、OH、SO42等(2)离子的分类: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3)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 1 的可省略不写);如:Na、Mg2、Al3;Cl、S2、O2(4)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5)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粒子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3、相对原子质量(1)意义:以一种碳原子质量
5、的 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3)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5、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课题 3 元素 1、元素(1)元素的概念: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分类及分布 金属元素:一般有“钅”(汞和金例外)分类 非金属元素:一般有“石”“氵”“气”(固、液、气)地壳中前四位:氧、硅、铝、铁 人体内前三位:氧、碳、氢 分布 海水中前四位:氧、氢、氯、钠 空气中前两位:氮、氧 太阳中前两位:氢、氦 2、元素符号(1)规定 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铜(Cu)、氯(Cl)(2)书写方法 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 等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Na、Mg、Cu 3、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4、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共有 7 个横行,18 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 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元素的分类及分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