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声音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奇妙的声音教案.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奇妙的声音教案 奇妙的声音教案 奇妙的声音教案 1 一、教学目标:1、感知和区分各种各样的声音提高听觉感受力;2、在游戏中体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激发幼儿对声音游戏的兴趣。二、教学准备:每人一件发响的玩具,录音机及生活中各种声音的磁带。三、教学过程:(一)感知区分各种声音。1、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你也有我也有,没它什么也听不见。提问:耳朵有什么用?2、放录音,听是什么声音?(各种动物叫声、汽车、摩托、倒水等生活中的声音)3、如果世界上没有声音会怎么样?小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有时也需要安静。(二)在活动中体验声音的形成 1、小
2、朋友有什么办法让乐器唱歌?你用什么办法让乐器唱歌的?(操作后回答)2、除了这些乐器,还有什么会发出声音?4、谁有办法让各种东西都发出声音来?(幼儿随意走动,制造声音,然后说出自己的做法。小结:许多东西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同。(三)解开声音产生这谜。1、请幼儿操作乐器及玩具,然后停止一切活动,发出惊奇:“咦,怎么没有声音了?”再玩玩具,再停止。一会有声音,一会没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呢?声音是怎么来的呢?(动,振动)2、我们人站着不动,为什么会发出声音说话呢?请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咙,喊“啊”有什么感觉?心跳有没有声音?小结:不论什么东西,振动了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3、(四)请小朋友到院子里,听听有什么声音,它们是怎样发出来的?奇妙的声音教案 2 活动目标:1、认真听辨并模仿声音 2、体验声音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活动准备:不透明的瓶子四个,并分别装有硬币、黄豆、纸屑、米粒教师用笔、纸,自制的笑脸娃娃贴纸若干录音机一台,录制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雷声、雨声)和动物的叫声等的录音 活动过程:一、倾听瓶子里发生的声音,尝试分辨 1、教师晃动装有硬币的瓶子 2、教师依次晃动装有黄豆、纸屑、米粒的可乐瓶,幼儿听一听、猜一猜,教师一一证实 3
4、、将四个瓶子混放在一起,教师晃动,幼儿猜二、听辨自然界的声音和小动物的叫声 1、教师播放风声、雷声、雨声等自然界的声音 2、教师播放小鸡、小鸟、小狗等小动物的叫声活动延伸:1、提供不同的物体和瓶瓶罐罐,请幼儿自己填装并和同伴一起尝试听辨。2、幼儿讨论: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小铃声、喇叭声、歌声)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反思声音是一种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然而正是它的存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得丰富多彩,为了进一步让幼儿感知和区别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我设计了一节以声音为主题的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这是一节以探索为主体的小班科学活动,整个活动的设计以猜一猜、玩一玩、说一说、做一做、学一学五个部分组成。
5、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活动的真正的主人,让幼儿充分自主的发现声音、探究声音。奇妙的声音整个的教学活动过程都是围绕声音展开,由浅入深、衔接自然、紧凑,环环相扣,教师个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不同的物品能发出不同的声音,非常符合纲要中提到的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节课是小班科学领域的一节探索活动,教师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大量动手操作的材料,通过分组实验,集体交流、谈话引导,再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启发、引导幼儿紧紧围绕教
6、学目标来开展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在这五个环节中,我认为幼儿在玩一玩和说一说这两个环节中表现得比较活跃。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去发现和观察声音的变化,去感受成功的快乐。在做一做和学一学这两个环节中,让幼儿去寻找身边各种不同的声音,并用肢体动作加以表现出来,这样更加深了幼儿探索的兴趣。纵观整个活动程序结构严谨、活而不乱,能收能放,使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但是在玩一玩这一实验环节中,我觉得留给孩子们真正探索发现的时间还是太短了,部分幼儿对实验所达到的目的还不明确,作为一节科学活动,教师应注意多为幼儿提供自由
7、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将这点不足进一步完善,相信教学活动的效果会更加好。教学反思: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奇妙的声音教案 3 主题说明 听觉是幼儿感知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奇妙的声音”创设了以声音为主题脉络的学习情境,在这个特定的情景中,幼儿感知着、理解着、创造着、发展着。声音在
8、哪里?你听,我的身体会发出各种声音,好象会唱歌;拿个勺子敲敲,厨房里的炒菜声在听一听,找一找中,幼儿发觉自己的身体会发出如此奇妙的声音,发现听觉通道会给自己带来那么多的享受;声音不但可以感知,还可以去创造于是,在有趣的游戏中,我们引领幼儿汲取了隔音的科学知识,生成了积极自觉的社会性行为,或许辨证的意识,也正在悄然潜入他们的心灵。另外,乐器是我园的一项特色活动,每当中、大班的哥哥、姐姐在小乐器上叮叮咚咚发出美妙的声音时,孩子们情不自禁会驻足倾听。小乐器的声音让孩子们感到愉悦,感到神奇这些美妙的声音唤起了孩子探索的欲望。我们设想通过聆听几位艺术家的故事,参观乐器室,认识乐器等活动,让幼儿了解有关乐
9、器,萌发对乐器的兴趣。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如家中的电话铃声等,感受声音的丰富和奇妙。2、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分辨来自屋内和屋外的声音;或分辨哪些声音是近处的,哪些声音是远处的。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环境创设 1.幼儿自带能发出声音的玩具来园 2.在活动室内和窗口挂上幼儿自制的风铃,并引导幼儿聆听发出的声音。家园共育 1.和孩子一起讨论:什么时候说话声音可以响些,什么时候说话声音要轻?请家长准备一些乐器演奏的音乐给幼儿欣赏。2.请家长与幼儿一起了解一些我国的民族乐器,以及它们发出的声音。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
10、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奇妙的声音教案 4 活动目标 1知道螺杆和螺帽在匹配的情况下,可以连接、固定物体;2了解螺丝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活动准备 1不同直径的螺丝;2绳子,方便胶,透明胶,细铁丝等;3需用螺丝连接的玩具。活动过程 1“你能把玩具连接在一起吗?”鼓励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材料。2幼儿相互交
11、换玩具材料。体验各种连接效果。3探究比较哪一种材料使用起来最方便,结实?幼儿分组操作,比赛验证。(用螺丝连接材料,是最方便、结实的。)4教师提供匹配和不匹配的螺丝若干。幼儿操作发现:(帽太大了,拧不紧;帽小了,拧不上去。有的却能拧上去。)5引导幼儿分析比较,为什么有的螺丝能拧上去?6幼儿讨论,得出结论,螺丝在匹配的情况下可以很方便的连接,固定物体。7幼儿相互合作用螺丝连接材料,制作玩具。教师小结。奇妙的声音教案 5 活动设计背景 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听见,让幼儿了解声音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动听的声
12、音更是能吸引孩子的关注,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习与求知欲,我们便可利用这个兴趣点,结合多种材料,让幼儿亲身体验、探索并发现声音的多样性,并区分乐音和噪音。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2.引导幼儿探索使物体发出声音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3.辨听一些常听到的声音,区分乐音和噪音。4.让幼儿懂得学会做一个安静听话的乖宝宝。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发现声音的多样性,并区分乐音和噪音。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带录下不同声音以及乐音和噪音。供了多种物品,让幼儿探索。如:打击乐器、书、纸、积木等。安静的标志
13、。活动过程 一、首先以小猴子的谜语导入课题,目的是让幼儿说出耳朵的作用,可以听声音。二、感知声音:播放不同的声音,幼儿辨听并模仿这种声音。让幼儿利用自己的手、脚和口发出声音。让幼儿运用老师所准备的材料进行研究、探索。这一环节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让他们对声音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知道悦耳动听的声音叫乐音;刺耳、难听的声音叫噪音。放录音,幼儿听乐音和噪音。让幼儿了解噪音对我们是有危害的。说说怎样减少噪音。认识了安静的标志,并了解了安静标志的用途。8教育幼儿做一个安静听话的乖宝宝。三、活动延伸 幼儿动手制作安静标志。教学反思 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自然的和人的声音,声音给我们传递意义丰富的各种信
14、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遵循一定的教学理念,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较强的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通过实施教学后,有好的地方,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好的方面;一、激发兴趣,在愉快的气氛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教师教学活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是课堂教学成与败的关键。整个活动中,我都以一些游戏来贯穿,有效的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充分准备活动材料。这节活动,要求幼儿能自己尝试得比较多。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如:
15、打击乐器、书、纸、积木等等物品。由于活动材料准备得十分充分,从而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方便。材料的多样性符合了不同幼儿的需求,尊重了幼儿的个性,开发了幼儿的思维。三、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这节课的教学以科学探究为主,注重幼儿主体地位,幼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按照自己的方法从事各种探究活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经历一个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获得了不同的收获,幼儿自我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不足之处;一、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教师一次性提问过多,在以后的教学中,
16、提问要有目的,层层递进。二、在交流过程中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幼儿学习积极性没有很好的激发出来,这与我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幼儿说不出问题的时候,没有恰当的给予引导,没有及时的给出答案,没有控制好教学尺度。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显得很拘谨,没有展现出创新能力,没有发散幼儿的思维。有点放不开,在平时活动时,决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四、提高驾驭课堂能力,举一反三,这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面。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不少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认真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备幼儿,备教法、学法,努力提高幼
17、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幼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拓展幼儿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奇妙的声音教案 6 活动目标:1、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2、体验探索声音游戏的乐趣。3、对声音现象感兴趣。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PPT、声音课件、各种瓶罐、沙子、玉米粒、碎纸、豆子、曲别针等填充物。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PPT 出示声音城堡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去声音城堡玩一玩,那里有很多好玩的游戏。二、感知、探索、发现 1、游戏一、听一听。倾听和辨别生活中的声音。幼儿倾听玻璃
18、碎、警笛等生活中熟悉的声音,说一说是什么声音。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奇妙的声音。2、游戏二、玩一玩。操作一(1)、教师随手拿一个瓶子,藏背后用手轻轻敲打,问:咦,这又是什么声音?(2)、教师出示各种瓶罐、玩具等,引导幼儿自由的选择喜欢的瓶瓶罐罐操作。教师观察并适时指导,尽量不限制孩子的玩法,让幼儿尽情探索。共同梳理和交流:你的瓶子发出什么声音?你是用什么办法让它发出声音的?你还发现了什么?(可以让幼儿示范操作自己的发现)。操作二(1)、出示曲别针、玉米粒、碎纸等填充物,幼儿填进空瓶,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发出声音。(2)、再次梳理和交流:这次,你的瓶子又发出什么声音,你是怎么玩的?(3)师:声音城堡
19、真好玩,小朋友的发现可真多。原来不同的东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3、游戏三、找一找。你知道吗,我们的身体也能发出很多不同的声音。请幼儿想办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发出声音。如拍手、跺脚等。三、延伸活动:带领幼儿户外散步,听听周围有什么声音。奇妙的声音教案 7 设计意图: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故意大声尖叫。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我设计了这节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声音的奇妙,知道
20、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了解噪音和乐音,懂得在生活中避免噪音,感受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活动目标:1、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知道不同物体振动后发出的声音不同。2、能分辨乐音和噪音,知道噪音的危害。活动重点:知道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不同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活动难点: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发出噪音。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用具:碰铃、铃鼓、三角铁、玻璃瓶、纸、塑料袋、纸盒、橡皮筋、米粒。2、教师操作用具:鼓、各种声音的录音,三个装水的玻璃杯子。活动过程:一、游戏:“杯子会唱歌”,引起幼儿兴趣。二、探索不同的声音。1、引导幼儿尝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如拍手、跺脚等。2、引导幼儿让物体发出声音
21、的方法,并感知不同物体振动后发出的声音不同。三、小实验米宝宝跳舞,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1、幼儿将米粒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观察发生的现象。2、讨论米宝宝会跳舞的原因。3、再次进行实验,把一只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感受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小结:各种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所引起的,敲鼓时听到鼓声,同时能摸到鼓面的振动;人能讲话时由于喉咙声带的振动。四、帮助幼儿认识乐音和噪音。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那种声音好听?优美好听,听起来很舒服的声音被人们称为乐音;刺耳、难听、杂乱的声音让人听了心烦,称为噪音。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乐音,哪些是噪音。3、说说噪音对我们身
22、体的危害?听到难听的噪音是我们应该怎样做?4、幼儿结合自身生活说说怎样才能避免发出噪音?五、教师总结:小朋友知道了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好听的声音是乐音,难听的声音是噪音,今后我们要多听乐音,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要听噪音,自己更不能发出噪音。奇妙的声音教案 8 活动设计思想: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于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又是奇妙的。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活动中的真正的主人,我们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活动目标:一、过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
23、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二、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发现的结果。三、发展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活动技术支持:一、心理准备: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二、物质准备:1、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三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2、和幼儿一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3、录有各种悦耳及刺耳声音的磁带和大自然的声音的磁带各一盘;录音机一台。教案过程与方法:活动一、感知声音 (一)过玩桌面上的乐器让幼儿了解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幼儿自由玩乐器知道有敲、摇、碰、拍、弹、晃等方法。(二)
24、过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1、实验:将瓶盖放在小鼓上,边做实验边让幼儿理解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2、幼儿自由地再次玩乐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活动二、探索声音 (一)幼儿尝试让活动室里的物品发出声音。(二)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奇妙的声音教案 9 设计意图:在幼儿的生活中,孩子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好多不同的声音,这些源于生活,源于大自然的声音,怎样来挖掘它实质潜在的教育资源呢?根据中班幼儿爱玩、好动的特点和已有的初步的科学探索经验,我想通过寻找声音、制造声音、分辨声音,避免一味的老师说,幼儿听的守旧模式,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声音的奇妙,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了解噪音
25、和乐音,懂得在生活中去避免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感受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活动目标: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能够对探索周围世界感兴趣。3.了解噪音的危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重点:知道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难点: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噪音。活动准备:1.乐器铃鼓、三角铁、木鱼、碰铃等若干件,琴一架,大鼓一面。2.乐音和噪音的录音.活动过程:一、寻找声音 (一)听声音,通过游戏激发对声音的兴趣。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几样东西,这几样东西能产生声音,小朋友仔细听一听,猜猜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师在
26、遮布后面,先后敲鼓、摇铃铛、拍打响板请幼儿辨别是什么声音。)(二)了解当物体发生碰撞振动时就会发出声音,并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1.出示乐器,幼儿自由实验交流,怎样可以让乐器发出声音。2.幼儿分组进行乐器操作,操作后请幼儿回答:你的乐器叫什么,它是怎样发声的?(例如,我的乐器叫三角铁它是通过敲打发出声音的)。3.选择不同的乐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幼儿再次感知乐器是怎样发声的,并说出和刚才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教师小结:物体发生碰撞振动就会发出声音;不同材料的物体,经过打击碰撞后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三)利用实验游戏,帮助幼儿了解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停止振动,声音也
27、就没有了。1.教师报幕:“下一个表演节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为大家表演舞蹈。”教师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动。教师:“咿?花生米不跳呢?怎么回事呢?你知道为什么吗?哦,我忘了,花生米说要大鼓给她唱歌她才跳舞。要怎样让大鼓唱歌呢?”(幼儿回答击打大鼓)教师用鼓槌敲击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问:花生米为什么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引导幼儿感知鼓槌必须和鼓面发生碰撞,鼓面振动而发出鼓声)。2.先请两、三名幼儿把一只手放在鼓面上,师用力敲击鼓面,说说有什么感觉?(鼓面在动)3.玩游戏,怎样叫我的乐器闭上嘴。首先让乐器发出声音,然后马上阻止震动,看看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没有震动就没有
28、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二、制造声音 (一)提问:除了乐器还有什么物体也能能发出声音呢?幼儿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说说会发出声音的物品,并说出通过什么方法让它发出声音的。(二)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的身体什么地方能发声音?你怎样叫它发声的?幼儿自由在身体寻找声音。例如:我的小手会发声,双手一拍就出声。三、分辨声音 (一)分别播放两段音乐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教师提问:第一段是什么声音?(歌曲的声音,打击乐的声音)。第二段是什么声音?(也是打击乐的声音,很吵)提问:这两段声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幼儿:第一段声音好听,第二段的声音不好听。)教师:你听到不好听的声音有什么感觉?(
29、幼儿:很不舒服,耳朵难受你)(二)好听的声音是乐音,不好听的是噪音。你们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那我们应该怎么样才能避免噪音呢?(轻声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拿放物品)四、结束活动。教师小结: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通过震动和碰撞发出声音的,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听多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平时要轻轻的说话,轻轻走路,拿放物体轻拿轻放等,在家里也要这样,不要把电视、音响开得太响,养成良好的习惯。等下我们把这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告诉其它班上的小朋友好不好?请幼儿轻轻走出教室。五、活动延伸 1.户外游戏我学小猫悄悄走。2.找出声音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之处,我们以后该如何利用声音。幼儿园
30、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DD 奇妙的连接大师:螺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DD 奇妙的连接大师:螺丝 奇妙的声音教案 10 1、主动借助各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2、通过操作活动,喜欢听辨周围的各种声音。3、在游戏中体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4、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激发幼儿对声音游戏的兴趣。3 幼儿园奇妙的声音教案:活动准备 1、纸盒、有盖的瓶子、脸盆、黄豆、米等。2、白纸、塑料纸、餐巾纸。3、纸杯、玻璃杯、塑料杯、小木棒。4、小铃、三角铁、圆舞板。5、各种录音。4 幼儿园奇妙的声音教案: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声音可以制造。1、悬念:出示空瓶子摇一摇: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的空瓶子,我们一起来玩
31、一玩,怎样 才能让瓶子发出声音呢?2、操作:幼儿选择喜欢的瓶子,借助周围的材料制造声音。3、讨论:你是怎么让瓶子发出声音的?你玩的时候听到了什么声音?4、小结:原来声音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只要动动脑筋,许多东西都能发出声音来。评析:给幼儿自由探索的机会,自己来尝试如何让瓶子发出声音,当幼儿用黄豆、米 装进瓶子里,使劲摇动着的时候,从他们的目光中看到了成功的喜悦。二、试一试制造不同的声音。1、教师介绍四个区域的材料,鼓励幼儿去每个区域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2、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教师指导。瓶罐组:用不同的器皿装豆子,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纸 区:听听挥动纸、搓揉纸发出的声音。杯子区:敲敲不同的
32、杯子,尝试对着不同材料的杯子口说话,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乐器组:通过拍、摇、吹、敲等,让乐器发出声音。3、说说自己的发现。你们是怎么制造声音的,制造出来的声音像什么?4、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并进行操作演示。评析:在这环节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也给幼儿创造了更多探索的机会,幼儿 在敲敲打打中,满足了探索的欲望,获得了丰富的体验。三、听一听声音有不同的含义。1、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奇妙的声音?听听老师录的一些有趣的声音(手机铃声、闹铃声、歌声、小朋友活动的声音等)。2、这些声音有什么用处呢?(可以提醒我们接电话、起床,听歌可以愉悦身心等。)3、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奇妙的声音,你们回去可以
33、找一找,录下来让大家猜一猜.评析:除了让幼儿知道声音是可以制造的,也应该让他们了解,其实声音与我们的生 活是息息相关的,鼓励他们继续去发现更多奇妙的声音,汲取更多的科学知识。活动延伸:1、在课间和幼儿一起玩玩纸大炮,比较声音的大小。通过多种途径制造声音,如:自制乐器、风铃等。2、可以请小朋友到院子里,听听有什么声音,它们是怎样发出来的?奇妙的声音教案 11 听觉是人的主要感官,人通过听觉去感知周围世界、感受周围世界、认识周围世界。小班年龄的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无限的好奇,对他们来说,声音是美妙的,对能发出声音的东西更是好奇无比的。而且喜欢摆弄又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都会玩玩
34、、试试、摸摸、看看,对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就尤为感兴趣。因此小班幼儿通过听觉能很好地帮助他们认识周围世界。然而小班幼儿充满好奇、喜欢摆弄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充满探究欲望,能更好地通过操作探索中去发现知识、获得知识。所以我选择了奇妙的声音这一主题活动,让幼儿充分自主发现声音、探究声音。本次活动的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初步感知。让幼儿在摆弄瓶瓶罐罐中发现存在着声音,并自主发现空瓶没有声音,从而引出声音这一主题。第二部分探索感知。我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操作,从而在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中得出,有些东西放在瓶子里没有声音这一结论。此结论是由幼儿自主探索得出更易幼儿接受。第三部分为部分,此环节以形式把活动
35、推向高潮,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声音异同的兴趣。在中幼儿将三种不同的声音猜出,从而体验到的乐趣。活动最后,我为幼儿留有余地。让幼儿持续探索兴趣,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再探索的欲望。活动名称:探索活动奇妙的声音(小班)活动目标:1、通过玩玩说说,发现声音,初步听辨声音的不同。2、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教案准备:各种瓶罐、各种物品(包括木制玩具、塑料玩具、蚕豆、赤豆、回形针、硬币、钮扣、纸、保鲜袋、棉花)。活动流程:初步感知探索感知感知延伸引趣 一、发现声音 今天张老师带了好多好玩的瓶子、盒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全体幼儿自由操作,教室从旁观察。(幼儿自由的选择喜欢的瓶瓶罐罐,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教师观察
36、幼儿如何去操作,适时地指导幼儿)1、你们听见了什么?幼儿 1:有声音的。幼儿 2:咚咚咚的。(问题非常明确的提出,幼儿能非常有针对性的回答。)2、声音从哪里来的呢?幼儿 1:这里有声音的。幼儿 2:瓶子有声音的。幼儿 3:盒子里有声音的。3、怎么会有声音的呢?幼儿 1:里面有东西的。(里面有些什么呢?)幼儿 2:瓶子里面有玩具,有声音的。小结:盒子里有东西就能发出声音,没有东西就没有声音。(第 2、第 3 个问题清晰的点拨幼儿去发现声音的来源,以及如何去寻找声音的来源。)二、听听声音 1、是不是所有的东西在瓶子里都能发出声音呢?(是、不是)幼儿尝试放置物品。幼儿 1:是。幼儿 2:不是。(幼儿
37、通过尝试,大部分幼儿都能能发出声音的东西去放进瓶子里尝试,而对不能发出声音的东西不感兴趣。幼儿不能一下子就得出有些东西不能发出声音的结论,因此,在幼儿操作之前提出此问题,能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尝试,有目的地利用一切资源去发现。)2、你的瓶子里发出什么声音?幼儿 1:我的瓶子发出咚咚咚的声音。幼儿 2、我的盒子里发出沙沙沙的声音。3、你的瓶子里为什么没有声音?(放置纸、棉花、保鲜袋)幼儿 1:纸很轻的,没有声音的。幼儿 2:棉花也很轻的。小结: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瓶子、盒子都能发出声音。(把不能发出声音的棉花、纸重点提出,让幼儿解决为什么没有声音的原因,找出没有声音的缘由,由幼儿自己发现,这样
38、能更轻易地被幼儿所接受)三、听辨声音猜声音 1、教师提供三只同样的瓶子(内容物不同),分别摇一摇,声音一样吗?(赤豆、硬币、回形针)2、分别是什么声音?(选择的声音有明显的不同,明确三种不同的声音,让幼儿能初步分辨不同点。)3、猜一猜,瓶子里面是什么?小结:原来一样的瓶子装不一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激发幼儿再次的兴趣,进一步训练了幼儿听觉,及分辨的能力。)四、延伸活动 有这么多东西都能发出声音,那请小朋友到家里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也会发出声音的?明天来告诉我们,好吗?(活动延伸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使活动有延续性,幼儿有再探索的欲望。)评析:1、活动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兴趣极
39、高。2、选材较好,充分激发幼儿的动手操作探索兴趣和表达的欲望。3、活动环节设计层次清晰,流程递进,安排较恰当。建议:提供的材料进一步丰富些,能充分让幼儿尝试,进一步起到听觉的训练。奇妙的声音教案 12 教案目标:1、通过玩玩说说,初步听辨及感知物体发出的声音的不同。2、愿意大胆表达,有进一步探索声音的兴趣。教案准备:各种瓶罐、各种物品。一、辨别声音:1、我们已经知道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呢,现在请你们用小耳朵听一听,猜猜是什么声音?2、幼儿猜声音 二、初步感知声音 1、这么多好听的声音,施老师带来的好多瓶宝宝,他们有的能发出声音有的不能发出声音,你们能不能找到呢?你能把有声音的瓶宝宝找出来吗
40、?2、幼儿操作 3、找到了吗?请把有声音的瓶子举起来,摇一摇。你们听见了什么?4、为什么会有声音?5、你们怎么知道这些瓶宝宝是有声音的?为什么不找后面的那些瓶子呢?6、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来轻轻地摇 3 下,摇得快,摇得慢。7、师小结:原来瓶子里有东西大多就能发出声音来。三、让空瓶宝宝发声音 1、有声音的瓶宝宝被我们找到了,还有一些没有声音的瓶宝宝也想发出声音来?想请你们帮忙。*幼儿操作*交流:1)我们来猜猜他的瓶子里放了什么?它发出什么声音?2)摇一摇,听一听,验证 3)你们的瓶宝宝发出的声音一样吗?怎么不一样?2、小结:原来不一样的材料放在瓶中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东西放得多、少发出的声音也是
41、不一样的。3、施老师也放了一样东西在瓶子里,你们猜瓶子会发出声音来吗?4、打开验证并追问:明明里面是放东西的,怎么会没有声音的呢?5、总结: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瓶子里都有声音的,有些软软的、轻轻的东西会发出很轻很轻的声音,所以我们听不见。四、延伸活动:老师把瓶宝宝和材料放在区角里,宝宝在游戏的时候去玩,看看你还会发现什么秘密。反思:活动一开始,采用多媒体教具,把幼儿带入了奇妙的声音世界,让幼儿听一听,猜一猜,一下子把幼儿各种感官调动了起来,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视觉听觉的完美结合,促进了幼儿的思维的发展。环节二中是给幼儿初步感知声音的环节,孩子们摇一摇、听一听,寻找有声音的瓶子的举动和我预料
42、中的一样,幼儿非常积极主动,孩子在自主探索和游戏中也得出了结论,瓶子里有东西才会有声音;没有东西就不会有声音。此结论是由幼儿自主探索得出更易幼儿接受。环节三中是幼儿再次感知声音的环节,幼儿想办法给空瓶子发出声音。然而幼儿在完成后,把原先的瓶子也拿出来摇一摇,因此在介绍自己想了什么方法让空瓶子发出声音的时候,比较混淆。如果采用试教时候给有声音及没有声音的瓶子贴上不同颜色标签这样的环节的话,在交流过程中,幼儿会清楚的知道哪个是自己制作的有声音的瓶宝宝了,就能更加理解不同的东西放在瓶子中,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在提升的环节中,猜放入了棉花的瓶子是否有声音再次让幼儿兴奋不已,达到了活动的效果。整个活动层次
43、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并得出结论。奇妙的声音教案 13 活动目标 通过玩玩说说,发现声音,初步听辨声音的不同。通过认识声音的过程,学会认真听,认真分辨。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听辨声音的不同。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 活动准备 瓶子、各种物品(包括塑料玩具、花生、小沙子、玻璃球、水果糖、螺帽、棉花,布片,树泡沫、海绵纸、毛线等)活动过程 1、发现声音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老师出示各种玩具一一介绍给小朋友。(2)师:请小朋友把瓶子
44、打开,将塑料玩具放进去,摇一摇瓶子,我们发现了什么?2、听听声音,给物品分类 (1)师:“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进瓶子里我们都能听到声音呢?”(2)师:“好,让我们来试验一下”老师操作,放海绵纸到瓶子里摇一摇,问:“我们听到什么?(3)老师小结:不是所有的东西放进瓶子里我们都能听到声音的,有的有声音,有的没声音。(4)师:“我这里有两个盒子,一个画有喇叭,一个没有画喇叭,现在老师要请能干的小朋友 帮忙,帮老师把盘子里的物品分类,把放进瓶子里摇动有声音的物品放到画有喇叭的盒子里,没有声音的物品放到没有喇叭的盒子里”。(5)将幼儿分小组,开始自己动手操作。逐一尝试放置物品,给物品分类。(教师要巡回指导
45、)(6)师:“好了,现在小朋友仔细的把这些有声音的、没有声音的物品分出来了,我非常开心,不过,我要亲自检验一下,看看你们分得对不对?老师操作,得出结论。3、根据声音,感受物体的质量 (1)老师提问题:“为什么这个盒子里的物品放进瓶子里摇会有声音?那个盒子里的物品摇动没有声音?”。(2)师:“现在我要小朋友拿出你的小手摸一摸,捏一捏这些物品,看看会有什么感觉?”(启发幼儿:有的硬、有的软、有的轻、有的重些)(3)老师小结:“对了,硬的、重一点的物品放进瓶子里摇动都会有声音,软的、轻一点的物品放进瓶子里使劲摇动也不会有声音”。教学反思 一、这堂课成功地激发了幼儿的对声音的好奇心。二、在活动中认识声
46、音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三、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激发。四、对物品选择的类别还要更巧妙。五、活动的过程要设计得更有趣。小百科: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奇妙的声音教案 14 活动目标:1、让幼儿进一步感受音高,培养幼儿对不同旋律的敏感性。2、让幼儿知道原来不同的旋律可以表示不同的动物。3、同时培养幼儿创作的积极性,用不同的旋律表示不同的动物。4、培养孩子对音乐创作活动的兴趣和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活动准备:大象和小鸟的
47、音乐磁带、动物头饰若干、乐句图谱、奇妙的声音歌谱。活动过程:一、出示音乐大象与小鸟让幼儿欣赏感知不同的旋律所代表的动物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2、提问:谁来说一说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的感觉?二、再听一遍音乐。1、告诉你们,今天小动物来我们大五班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他们就藏在一段有趣的音乐里面。请你们再来听一听,究竟是哪些小动物?2、播放音乐。3、提问:现在谁来猜一猜这段音乐里藏了什么小动物?(幼儿回答)为什么?4、师:你们讲的都很好,那小动物在音乐里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一起用动作把他们表现出来。(听音乐表演)三、幼儿用自己随意哼唱的旋律表示不同的动物。1
48、、师:哦。原来不同的旋律可以表示不同的动物,今天,朱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小动物,看,都有谁?(教师出示)这些小动物来到我们班上,也想请你们用不同的旋律来表现他们。2、教师逐一出示,幼儿根据动物的特点来随意哼唱旋律。3、幼儿之间互相哼唱旋律互相猜动物。四、玩连线游戏。1、师:你们真的很聪明,还能用不同的旋律表示不同的动物,朱老师这儿有几个乐句,可是我一下子不知道是谁藏在里面了,请你们帮这些小动物找到属于他们的旋律。(教师一边讲一边出示图谱)你们愿意吗?(教师交代要求)2、师:发放操作材料。(教师在钢琴上弹出乐句)3、幼儿拼贴。师:谁来说一说,这第一个乐句表现的是哪个小动物?为什么?(主要是大象、小鸟
49、、青蛙,狮子)五、教师和孩子一起把选择的旋律,加上前奏唱出来。1、师:看来小朋友的小耳朵听得很仔细,朱老师把这些旋律加进了歌曲里,(可是,这些旋律,朱;老师还没有为他们加上合适的歌词,请你们为这些旋律加上歌词)还为旋律加上了合适的歌词,请你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唱一唱好吗?(教师弹琴和孩子一起唱)注:有可能有的小组选择的不是最合适的旋律。教师可以先示范正确的那一组旋律,其他的可以等到下课以后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是不是很合适。2、如果可以请小朋友录音,体验成功的快乐。奇妙的声音教案 15 活动目标 1认识螺丝,知道螺丝由螺杆和螺帽组成;2了解螺丝螺旋上升的特性;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及观察分析的能力。活动准备 1不同口径的饮料瓶、灯泡、螺口;2不同自径的螺丝;3钢笔、圆珠笔。活动过程 1投放材料,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可做适当的指导)2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好玩儿吗?”3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发现:“这些材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能拧在一块儿。都能扣紧)4为什么能拧到一块儿?瓶口上有一道一道的;瓶盖上也有一道道的;灯泡上有圈一圈的纹,转着转着就上去了;这个圈套在螺丝上,一拧就拧上去了;教师向幼儿讲解螺丝的构造一由螺杆和螺帽组成。5幼儿讨论,总结答案。生活中有许多的物品都是利用螺丝的原理设计的,这些物品接口的地方像盘山公路一样,是旋转上升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