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水画的流变看中国传统审美意识及其价值取向.pdf





《从山水画的流变看中国传统审美意识及其价值取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山水画的流变看中国传统审美意识及其价值取向.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山水画的流变看中国传统审美意识及其价值取向 中国绘画中出现山水的形象,是最早在史前时代的彩陶中就有了,而普遍认为的独立的山水 画则开始于六朝时期。在中国的绘画学科中,山水画科虽然不是最早产生的画科,但却是画分三科中容量最大的画科。因此,从山水画的出现“魏晋时期”到“清明时期”的发展过程中,其人们对山水画的审美意识及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变化。中国山水画,自唐宋以后就成为绘画的主流,其地位、成就和影响都胜过其他的画种。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程度上来看,这种抛开物象本身形象而追求心中之象的绘画风格,通过各种技法绘画风格的演变,体现了中国具有的某种哲学思想及精神修养内涵。一方面,画出的山水是万物之实境,另
2、一方面,又要在实境中表现出画对世界认知的结果。从这些绘画作品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画中所体现的儒、道家思想。中国的山水画从一开始就不能看为是种单纯的艺术创造,它还带有在哲学意义上的探索意味,要实现这种哲学意义上的探索手段,就得通过心灵的感悟来获得的。其山水画的源头就不是写实性的艺术创造,也不是将对象形的准确再现作为绘画的目的。在这样的发展过程来看,山水画就必然会带有轻形之外而又追求精神上写意的艺术风格,从而也体现了它的价值取向。这也是中国山水画为什么那么发达的原因所在,与中国的文化密切相关。山水画的出现,最早是在魏晋时期。其山水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山水”形象出现在绘画中,可以推到新石
3、器时代的彩陶上,其器皿上就常有各式水纹的描绘,以及在岩画上也得以表现。就中国的文字来说,“山”、“水”字,就出现在殷商甲骨文中,从字型上看,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是怎样理解山水的。秦汉的画像石、画像砖,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它是最早最为可靠的画有早期山川形象的美术实物。如:山东(嘉祥武氏祠)、河南、洛阳、四川等地的画像石、画像砖上都描刻了一些生活场景,而在生活场景背后也有以山、水作为背景的。如:四川出土的煮盐画像砖。这些,对于山水画形成之前是尤为重要的。西周时期,在帝王的服饰上就有了山形的装饰纹样。同时,有的也在玉器、青铜器上刻画了山川、云气纹。当时的人们通过服饰上山的形象,来区分身份的上下
4、卑贱,显示其贵族的身份,镇压一切身份的低卑者。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山川形象都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如:河北望都汉墓壁画中庄园图的作品中,就因为主题的需要,而出现了山水形象。当然,这些还不能算作真正独立的山水画了。到了魏晋时期,山水画的形象由背景变为主体,以独立画科的姿态登上了中国画坛。从历史背景来看,魏晋南北朝历时三百六十余年,长期纷乱动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非常激烈。儒学所倡导的伦理纲常被现实无情地碾碎,导致这一时期传统信仰发生了变化危机。传统的各教观念在这时期渐渐为人所弃,取而代之的是对“自然”的追求,对人性本身自然流露的美学追求。当时整个社会开始盛行以道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士族文人大多崇
5、尚老庄,追求放纵的生活和超然物外的精神,名士们追求个人风度而不论世事。这对艺术家的生活、思想以及绘画的题材内容、艺术趣味、时代风尚都有深刻的影响。艺术家们在其艺术作品上尽力表达作者的才情风貌,甚至将艺术创作看成寻求精神解脱和“畅神”的活动,从而导致对山川美的发掘,刺激了画山水艺术的发展。以顾恺之为代表的这个时期的画家们,为其山水画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虽然这一时期并没有山水画流传于世,但在文献中却出现了许多有关山水画的记载。尽管我们没有见过一幅顾恺之的山水画,但在他所作的洛神赋图中,山石主要依靠线的变化表现不同的面,依靠层次空间变化来表现不同的山峦变化,这些都是后来山水画的基本表现技法。另外
6、,顾恺之写了篇画云台山记,这只是篇山水画构思的文字稿,但是其中涉及到的山水表现技法运用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把顾恺之称为中国山水画最初的开拓者和先驱。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兴起,出现了一批能画山水画的画家和山水画作品及画论。其中比较成熟的山水画论是,宗炳的画山水序与王微的叙画最为突出的代表。由此可见,魏晋时期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山水画了。所以从这时期的审美价值取向上看,无论是偏向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随着这时期山水画的形成与发展,画山的形象也开始由它早期图绘型的实用功能过渡到后来的审美娱情功能。因此,我们可断定,这时期绘画山水艺术在审美价值取向上偏向追求精神审美娱情上
7、。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山水画渐趋完善成熟,成为中国画山水艺术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山水画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隋代及初唐,这一阶段的绘画艺术形成是青绿山水,以石青和石绿色为主要色相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人物展子虐的游春图为现存中国山水画最早的作品。从画中可看出,作者融景生情,有意追求一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在画中描写的是士人在山水间纵情游乐的景象,并且在透视关系上有“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之感。在技法处理上,它的山由单线勾勒,填以青绿花青,画法古拙。它与唐宋时期山水画相比还不很完备,但开创了青绿山水的端绪。再如,初唐时期的李思训,他的山水画追求深渊意境,寄托“超然物外”的思想情怀,以其审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水画 流变 中国传统 审美 意识 及其 价值 取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