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古人谈读书》教案优秀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古人谈读书》教案优秀版.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5古人谈读书人教(部编版)25 古人谈读书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古人谈读书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耻、矣”等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等 9 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并感知古人总结的读书方法。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并感知古人总结的读书方法。2联系个人体会,感知课文中读书方法带来的启示。课前准备 1.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学生)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4 分钟)
2、1.引导学生围绕“你喜欢读书吗?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进行交流。2总结学生的发言,借助“古人又是怎样读书的?他们总结了哪些读书方法”引出课题。1.介绍自己读书的一些方法和经验,把自己的观点简单而准确地说清楚。2齐读课题,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做好学习准备。要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的经验,并借助同伴的经验丰富自己的读书体会。二、诵读论语,感悟深意(用时:13 分钟)1.组织学生通读第一部分,找出生字,并识记生字。2指名大声朗读三句论语。3指导朗读三个句子,检测朗读情况。4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初步理解三句论语的大意。5组织学生当小老师,到台前讲解三句论语的意思。(1)集体交流第一句的意思,重点理解什么是“
3、下问”。1.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圈出“耻”,读一读拼音,并识记字形。2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注意正确断句。4先读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就查看注释,最后将句子意思弄清楚。5讲解的时候,先读句子,再说一说重点词语的意思,最后讲全句意思。(1)理解重点词语:“敏”是“聪敏”。“好”是“喜好”。“耻”是“以为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1.第二句中,“知”字音不同,前四个是“知道”的意思,读 zh;最后一个同“智”,是“智慧”的意思,读zh。2 第三句中,“默而识之”的“识”是“记住”的意思,这里读zh。3理解“下问”的意思,既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运用
4、举例的方法,例如,老师向学生请教就叫“下问”。(2)集体交流第二句的意思,重点理解最后一个“知”。(3)集体交流第三句的意思,重点理解“识”。(2)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意思:最后一个“知”读zh,同“智”,是“智慧”的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3)理解重点词语及句子意思:“识”读 zh,是“记住”。“厌”是“满足”。“诲”是“教诲”。默默地记住,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厌倦。4学生当小老师讲解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倾听,随时根据小老师的讲解进行补充。三、诵读“三到”,感悟深意(用时:15 分钟)1.指导学生朗读第二部分,找出生字,并识记生字。2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第二
5、部分。3引导学生读懂第二部分的意思。4组织学生展开小组活动,交流自己对第二部分的理解。重点引导学生说清“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的意思,还要重点说明“心到最急”中“急”的意思和今义不同,在这里是“重要”的意思。5组织学生诵读第二部分。1.自由朗读第二部分,圈出“矣”和“岂”,读一读音节,并识记字形。2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正确断句。3一边读,一边想每句话的意思,遇到读不懂的词语看一看注释。4集体交流,初步理解意思。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
6、,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运用怎么会不到位呢?5自由诵读,准确背诵。1.“矣”和“岂”都是三声,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2理解第二部分的意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读书经验来理解,例如,你读书时怎样做到“心到”?怎样做到“眼到”?“口到”又是怎样做到的?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心到”“眼到”“口到”,哪一个更重要。四、体会交流,总结提升(用时:8 分钟)1.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2引导学生在以后的读书中,善于运用我们今天从古人身上学到的方法。1.先思考,再交流:读书要多问,永不满足,努力做到
7、“心到”“眼到”“口到”。2将总结的方法,应用到读书活动之中。学生交流时要简洁明了,同时注意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经历。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导入,整体理解(用时:6 分钟)1.指名背诵课文前两部分,并交流自己从中获得的读书启示。2以“古人还有哪些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为主题,引导学1.一人背诵课文,其他人说一说自己从中获得的感受。2听清楚老师的引导,带着“古人还有哪些读书方法值 为了提高学生的背诵积极性,教师可以变化背诵形式,指名背、集体背、接龙背,生走进今天的课堂学习活动。得我们借鉴”这个问题做好学习准备。等等。二、朗读课文,感悟体会(用时:18 分钟)1.
8、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要求正确断句,达到熟练。3 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学习活动:(1)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3)指导学生根据小组交流的结果完善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4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说清楚自己的想法。重点说清楚第二句的意思,教师在学生交流第二句意思的时候,交流对于“河伯观海”“井蛙窥天”的理解。5组织学生交流第三部分带给自己的读书启示。6指导学生诵读并背诵第三部分。1.认真朗读和倾听,针对读不准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进行订正和范读。2自由朗读,努力将每一个句子都读正确流利。3小组合作学习
9、:(1)每读完一句,就要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既要说清楚自己的体会,也要听清楚同伴的发言,相互补充。(3)根据大家的意见,补充自己的想法。4交流明确第三部分的意思: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点缺一不可。5自由表达:读书要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6大声诵读,自由练习背诵,要做到准确、流利。1.第三部分没有学生不认识的生字,朗读时只要注意“窥”的字音即可。2在学生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句话的意思
10、,可以引导学生提前查找“河伯观海”“井蛙窥天”的故事。3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明确“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中“断”表示“绝对、一定”的意思,古义和今义不同。4学生交流读书感悟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以往的读书经历,例如,在读书中是怎样做到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的。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用时:14 分钟)1.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写字表,看清楚每一个生字的书写要点。2组织学生当小老师,到台前讲解每一个生字的书写要点。3指导学生练写生字,尤其是“谓”的右部,要上宽下窄。4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和交流。1.逐一观察生字,重点观察结构、主笔、容易写错的笔画。2认真听清楚“小老
11、师”的讲解,可以进行补充。3自由练写,注意结构、笔画。4看清楚展示作品中书写的精妙之处,并修改自己的书写。学生书写时要注意本课三个上下结构的生字“岂”“窥”“皆”,“岂”“窥”是上窄下宽,“皆”是上宽下窄。四、布置作业,总结延伸(用时:2 分钟)将古人带给我们的读书体会做成书签,激励自己读书。制作书签,简明地写出古人的读书方法带给自己的启示。可以建议学生相互交换书签,促进思想的交流。课题 古人谈读书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 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矣、耻”等 3 个生字,会写“耻、诲”等 9 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3
12、.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教学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教学 难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分钟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 2)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古人读书的小故事
13、引入本课,引起学生的兴趣。】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板书: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出示课件 3)新课 教学()分钟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课件 4)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好学 是知也 识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3.大声朗读课文。4.指名读。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 5)1.小组讨
14、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生总结,汇报 【设计意图:在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并理解重点字的意思,然后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设计意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这两部分的内容,并进一步探板书:(一)1.谦虚 2.求实 3.勤奋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生总结,汇报 板书: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 讨这两部分所
15、蕴含的学习上的态度和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可谓一举两得,】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四、拓展。(出示课件 6)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生畅所欲言,师进行指导 五、作业 1.背诵这两部分。2.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设计意图:拓展这个环节,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并对自己的学习有所指导。】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我们每个人都应当 b ch xi wn(),每个教育者都要 hu rn b jun()。不用心 sng d()对我们来说 q b sh()浪费时间?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余尝谓(
16、)3.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三、对号入座。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既有学习方法,又有学习态度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参考答案:一、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诵读 岂不是 二、1.智慧 2.说 3.随意 三、1.2.3.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分钟 一、复习导入。(出示课件 8)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有利于
17、夯实基础,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新课 教学()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出示课件 9)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师补充:恒:恒心 自足:自我满足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划分指导: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如: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三、细读课文,深入把握。(出示课件 10)1.默读课文,思考:读书人对读书有什么要求:生读课
18、文,总结并汇报:板书:有志 有识 有恒 2.再读课文,思考: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设计意图:以自学为主,通过自学把握课文内容,提高 学 生 的 自 学 能力。】【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加 深 对 课 文 的 理解,有利于降低文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生总结,汇报 板书:有志-不甘为下流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3.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出示课件 11)师加以引导,生汇报 板书: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出示课件 12)正面: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最后作者进
19、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四、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生畅所欲言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 1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 六、作业 背诵这三篇文章 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三篇文章的意思。【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扩大眼界,扩大积累。】板书 内容 谦虚 一 求实 勤奋 心到 古人谈读书 二 眼到 口到 有志-不甘为下流 三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从正反两方面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加以论证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1.我们做事要有 hng xn(),不能半途而
20、废。2.每个人都有 qu din(),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并改正。二、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盖士人读书()2.第三要有恒。()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三、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_ 2.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_ 参考答案:一、1.恒心 2.缺点 二、1.读书人 2.恒心 3.下等、劣等 三、1.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2.就像河伯观海,就像井底之蛙看天。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含义,效果较好。2.在教学中,我
21、还通过抓重点词句,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把视线延伸到课外,收集了一些论语的其他几则名言,让学生进行积累。美中不足的是对个别同学的指导不够详细,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由三篇文章组成。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作者介绍】孔子(公元前 551.9.28公元前 479.4.11):子
22、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
23、子后的又一人。曾国藩(1811.11.261872.3.1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 中庸 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 20 章、492 篇,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
24、语。我们在 sng d()诗书的时候,要有 hng xn(),要有毅力,二者 qu y b k()。二、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并解释整个句子。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 2.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 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论语这三则,让我们明白了读书要_、_、_三个方面;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有_;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要有_。四、重点段落品析。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ng yng)读,(决 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
25、口岂不到乎?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B 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_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把你知道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_ 参考答案:一、诵读 恒心 缺一不可 二、1.勤勉 以为耻 勤勉而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问问题为耻。2.智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呀。3.曾经 我曾经说过:读书要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三、谦虚 勤奋 求实 三到 三有 四、1.song 决 2.B 3.示例:学习既要讲究方法,
26、还要有恒心。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从今以后,我一点要勤奋读书,又恒心,有毅力,不半途而废。五、示例: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张维屏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王梓坤 黄崖洞九年制学校导学案 科目 语文 年级 五 课题 25.古人谈读书 主备人 张俊杰 课时 2 辅备人 【学习目标】1.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3.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学习重难点、关键】1.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
27、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思考古人的读书态度或方法对自己的启发。【课前预设】组织学生设计“诵经典谈读书制书签”实践活动,把本课学习与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读书方法、名言警句以及有关读书的古诗、小故事写在不同图案、不同形状的书签上。学习流程(第二课时)【课上生成】【自主学习】一、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写写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自己有启发。1.圈画批注相关语句。2.写写读书启发。二、背诵课文 三、摘抄相关语句,制作书签。【合作探究】一、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自己有启发。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2.思考古人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对
28、自己的启发。如果做到了,对自己的读书学习带来了哪些好处;构建思维导图 如果没有做到,今后应该怎么做。二、背诵课文 1.理解课文大意。2.教师或同桌说大意,学生读、背对应的文言文。论语 默而识之,_,_。余尝谓读书有三到,。心不在此,。三到之中,?盖士人读书,。有志。有识。有恒者。此三者缺一不可。3.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三、摘抄相关语句,制作书签。1.设计书签 2.积累本课学习或者课外阅读中的读书方法、名言警句及与读书有关的古诗、小故事等。【展示交流】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自己有启发。【达标检测】背诵课文。附:板书设计 25.古人谈读书 态度、方法 【课后反思】古人谈读书教学
29、方案 教材解析 古人谈读书由两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六句话。第一句写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第二句写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第三句是说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第四句是写没有天生就知晓知识的圣人,如孔子这样多知多智,完全是因为自己多听多记,勤奋好学。第五句是写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第六句是写学习就要实实在在的,如果光顾着思考而没有学习和实践,是徒劳无用的。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也作训学斋规),告诉我们
30、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教学目标 1.认识“耻、识、矣、岂”,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谓、诵、岂”。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大意。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教学重点 1.认识“耻、识、矣、岂”,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谓、诵、岂”。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大意。教学难点 1.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大意。2.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
31、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名言引入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很多的大家对读书作了专门的论述,我们也积累了很多古人读书的小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个古人读书的小故事?2.故事引路 预设:匡衡凿壁偷光 车胤、孙康囊萤映雪 古人不仅喜欢读书,还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板题,齐读)二、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出示资料。先看第一篇,孔子谈读书。大家预习过课文,谁来讲一讲此篇文章的出处
32、?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南宋时,朱熹把论语与孟子 大学 中庸合称“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2.听范读,圈画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3.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4.出示:我会认: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 诲人不倦 指导学生识记生字“耻、识、诲”。学习多音字:识(sh)认识 识别 (zh)博闻强识 我会写:耻 诲。观察书写要点,师指导:耻,“耳”要窄、第二个竖要长、与下提交叉,“止”右竖要长、中间有一短横。诲,“母”竖折与横折钩起笔相接、收笔时交叉
33、,一横居中。5.检查自读,指名读文,同学点评:读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6.再读课文,想一想,第一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预设:古人对读书的看法。三、品读释疑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第一部分的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用法示例: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一道思考题,因为这道题比较复杂,而且有些步骤又比较难懂,所以老师讲了两遍,讲完以后老师问我们懂了没有,有很多同学都点头示意,表示明白。可我还是有几步不明白,但我看见那么多的同学都懂,便想混弄过去。
34、当时我忽然想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是又问了老师,老师又认认真真得给我讲了一遍,这下我弄明了这道题的全过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释义: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用法示例: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出处: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解读:这是论语中有关
35、学习过程的描述,默而知之是第一阶段,听记;学而不厌是第二阶段,思考,钻研;诲人不倦是第三阶段,教导别人学习。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文:(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出处: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解读:没有天生就知晓知识的圣人,像孔子这样多知多智的人,之所以能达到这一境界,也是由于多听多记、勤奋好学的缘故。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译文:孔子说,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之第十七章: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解读:这是孔子讲到的学习的态度问题。他觉得
36、真正有志于学的人,应当有着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的紧迫感。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学,要勤学不辍,不给怠惰留有喘息之机,就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更多知识。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倘若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是学不扎实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做学问,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诱惑,才能在学问的路上越走越远。孔子治学,总是抓紧一切时间,一切机会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敏而好学”,“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时习之”等等。学习、读书、讲学,从不浪费时间。在学习的路上,孔子始终孜孜以求,不知疲倦,以学生的姿态,去努力学习。孔子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7、他的学习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即便像孔子这样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没有骄傲自满,停止不学。因为他知道,一日不学就会落后的道理。“学而不厌”,才是孔子的治学之道。要从内心去喜欢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生的事情来对待,这样就不会害怕学到的东西又忘记了。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出处: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解读:孔子的这句话是在说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特别强调了实实在在学习的重要性。思考是要以学习和实践作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学习和实践就去思考,只能徒劳无益。2.小结,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或:这几句话给你怎样的启发?)第一句告诉我们端正态度,谦虚诚实。第二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第三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第四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道路上,要持之以恒,不做三心二意的人。第五句话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学贵有恒。第六句话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学习和实践就去思考,只能徒劳无益。四、课堂小结 论语中有关读书和学习的经典之词还有很多,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学习的道路上,谦虚、诚实、勤奋、求索一定能让我们成为博学的智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