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舞曲教学设计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步舞曲教学设计方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步舞曲教学设计方案 小步舞曲教学设计方案 本课题格林童话的故土是六年级上册艺术教材第 六单元莱茵河畔中的第一课题的内 容。本课题通过对于莱茵河畔的德国这个国家音乐家巴赫的了解,从而感受巴赫的经典作品小 步舞曲的旋律,并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这首小步舞曲为二段体构造,第一段旋律 以级进与跳进交替、连音与顿音相问,十分生动活泼;第二段与第一段没有大多的比照,只是音 区提高,力度增强,情绪更为明朗。巴赫的这首小步舞曲虽然简单,但由于曲调动听,不少 乐队把它编成管弦乐或轻音乐曲演奏,还被填上歌词演唱,成为巴赫最通俗的名曲之一。1.让学生了解德国音乐家巴赫和小步舞曲的相关知识,扩宽音乐视野,为学习
2、歌曲效劳。2.能够初步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小步舞曲,体验歌曲丰富的情感内涵。3.通过欣赏和亲身体验感受相同乐曲不同乐器带来的不同演绎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巴 赫及其作品的体验和感受,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 新课标强调的教学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以“主体、创新”为主题,面向全体学生,以 音乐审美为核心,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 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愉快的承受新知识,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发现、创造、表 现等多种方式来学习音乐,理解音乐
3、,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音乐实践 能力,开阔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人文素养。德国著名的儿童文 学作家格林兄弟(出示图片,大家齐声答复:格林兄弟)。提问:你看过他们的哪些主要作品?鸭、睡美人、白雪公主等)德国还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今天就让我们认识格 林童话故土的音乐家们吧!1.说起德国的音乐家,我们在上学期已经了解了谁?学生答复:德国的音乐家,乐圣一一贝多芬。)设计意图:学生联系上学期所学的知识,说出乐圣-贝多芬就是德国音乐家,学生立刻对格林童话的音乐家产生了探究心理,对德国音乐家产生了无限遐想,这样自然地 将学生带入艺术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4、探究欲望。2.德国有位伟大的作曲家一巴赫。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巴赫的介绍 ,请你简要 介绍一下。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巴赫的资料。)3.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全面,陆老师也 收集一段巴赫的视频介绍,大家想看看吗?(学生 观看视频介绍。)4.伟大的巴赫离我们现在已经有将近 300 年的历史,但他的乐曲成了世界名曲。下面我们来 欣赏一首小步舞曲。5.指导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知识面及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 欣赏巴赫的经典作品小步舞曲,让学生感受德国古典音乐的旋律,学生自主说
5、出欣赏后的感受,觉得乐曲很优雅、轻快,三拍子的。6.你知道什么是小步舞吗?小步舞是一种古老的舞蹈,最初产生于民间,后传入宫廷,很 快在欧洲贵族社会中流行。这种舞蹈速度平缓,动作典雅,因为其步伐小且欢快而得名。节拍都 是三拍子的。当时不少有名的作曲家都写过 小步舞曲,其中以巴赫的这首小步舞曲和贝多芬写的 一首小步舞曲最为有名。1.这首经典的舞曲有人给他填了词,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2.演唱歌谱。这首小步舞曲的旋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那么你能跟着 琴声亲自唱一唱 吗?先请同学们看歌谱,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歌曲中的一些 音乐符号。歌曲分为几段呢?第 段中哪两句是相似的乐句,那两句是相同的乐句。第二段第一
6、乐句的高音要有气息控制,还要注意变化音的音高。完整演唱歌谱。3.唱词,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唱,高音有气息的支持,唱得轻松。4.采用不同形式演唱:分组、个别演唱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发声方法唱好歌曲的高音乐句,听准变化音的音高提 示力度的变化等。采用不同的形式演唱,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 法去练习,力求通过巧妙而有效 的教学手段,及时检测和反响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重、难点。】师:都说好音乐要一起分享,老师这里还有几首歌曲,听听看,都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生聆听 3 种改编版的并说感受。1、第一次欣赏弦乐版本的小步舞曲 师:咦?是什么乐曲有这么大的魅力?让各位艺术家对它流连忘返?对这
7、首乐曲你想知道什么?生说想法 师罗列 5 个问题:作曲家是谁?哪国人?音乐的情绪速度?乐曲分为几个乐段?你能记住一段主旋律吗?2、介绍作曲家巴赫 师:我要向你们隆重介绍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巴赫,1685 年出生于德国。他的作品包罗万象,尽管作品中的大部分已经流失,但仍有 500 多部被保存了下来。巴赫被人称为是不可超越的大师。3、教师钢琴范弹小步舞曲,师:其实,最早的小步舞曲是由古钢琴来演奏的,古钢琴也就是钢琴的前身,我们来听听古钢琴的音色,同时数数刚刚我们演唱的我们大家跳起来的这一片段在小步舞曲中出现了几次?生聆听后说感受并校队 师:小步舞曲顾名思义就是为小步舞而谱写的乐曲,你知道小步舞曲有适合
8、在哪些场合下播放?生说感受 1、介绍小步舞的 师:同学们,知道吗?小步舞曲不仅仅是一首钢琴曲,而且还是法国宫廷的一种礼仪文化的表达。它原是活泼欢快的法国民间舞曲(土风舞),大约 1650 年传入宫廷,逐渐地变为速度徐缓、庄重典雅的宫廷风格,流行于上流贵族社会。2、手指上舞蹈 师:老师今天也想让同学们体会一下法国宫廷礼仪。师范跳邀舞的礼仪,再示范小步舞。生观察小步舞的特点再感受小步舞。师:由于我们的.场地有限,我们让脚步移到我们的手上。3、表现音乐 A 段图谱,B 段手指舞蹈。4、小结 师:现在,走遍世界各地,到处都能听到巴赫的音乐。其中,许多作品早已被列为艺术院校培养学生的必修教材和国际重大音
9、乐比赛的参赛曲目。希望同学们有空的时候再去听听巴赫的其他作品。最后,让我们在吴国钧老师填词下的我们大家跳起来中完毕今天的课程吧!学生会背唱整首歌 学生能边唱歌曲边跳舞蹈 同学们咱们之前认识了不少伟大的音乐家,那么今天咱们接着认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巴赫 简单介绍巴赫(课件:音乐家之父-巴赫 1685 年出生于德国,他是伟大作曲家,古典音乐大师,同时又是演奏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有室内乐、协奏曲、古钢琴曲和管风琴曲,要想真正了解巴赫就要从了解他的音乐开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巴赫的世界,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他的其中一个作品小步舞曲。(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情不自禁的唱起来,这样,我们先来体验这首歌曲。)这首
10、歌是根据巴赫初级钢琴集中第一首小步舞曲的第一乐段旋律,由前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吴国钧填词而成。)(师:巴赫一生写过很多首小步舞曲,而教材上推荐的这一首,不仅是巴赫小步舞曲中比较著名的一首,而且是巴赫全部作品中较为 流行的通俗作品。)(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要求:请同学们在演唱中特别要关注小步舞曲的音乐以及节奏特点。)节拍:三拍子 强弱规律:强 弱 弱 速度:中庸 风格:典雅高贵 起源:法国民间一种宫廷礼仪舞蹈为小步舞所写的乐曲就叫小步舞曲,小步舞曲是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原是法国的土风舞蹈,十七世纪中叶,大约 1650 年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播放小步舞的
11、视频资料皇后宫廷小步舞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小步舞难不难呀?(不难)那么你们想不想跟着老师学习几个小步舞的简单动作呢?(想)(师:明确了小步舞曲的音乐特点,再次演唱的时候,可以把我们以往学习音乐的经历迁移到这里,用我们的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来!让我们来当一回宫廷里的舞者和乐手,把男孩子的绅士风度,女孩子的典雅高贵融入音乐中,边唱边律动)同学们咱们今天学习演唱和跳了小步舞曲,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歌曲中男孩的绅士风度和女孩的典雅高贵带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要勇于谦让平时走路要抬头挺胸不要养成弯腰驼背的毛病,你们做得到吗?(做的)好!那么咱们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1、认识:小步舞曲。2、欣赏小
12、步舞曲。3、了解比捷。(一)能在欣赏小步舞曲中,感知乐曲婉转如歌和活泼跳跃两个不同段落主题所表现的情绪以及乐曲的演奏形式。(二)学生能乐于参与欣赏、演唱、演奏、律动等活动,并且与同伴交流实践后的感受和见解,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三)通过音乐的欣赏以及学习和理解,希望能够对西方的音乐有更多的掌握。学会用自主学习、体验与合作学习等方式,在信息交流、听、唱、奏、演等多种实践活动中初步认识“小步舞曲”这一体裁及其音乐风格特点。能用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方式表现乐曲小步舞曲。欣赏小步舞曲,感知乐曲的内涵。了解比捷,了解西方音乐 能用歌唱、舞蹈、演奏等手段表现自己对音乐心情的体验。打击乐器、口风琴、钢
13、琴、多媒体课件。自主查寻、收集关于“小步舞曲”的资料信息。通过背景音乐和文字说明,使同学们掌握一些有关西方音乐的文化。通过文字表达,简单了解小步舞曲。对节奏、速度、力度、节拍以及体裁进展了解。1、学习乐曲 A段 说明:依据乐曲创作背景,合理创设“舞会”情景,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舞蹈表现手段演绎此乐段,开展了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享受到美的愉悦。2、学习乐曲 B 段 说明:利用形象、直观的图式辅助以及一系列贴近学生思维逻辑的问答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乐段情绪,并能用指挥、伴奏等方式表现该乐段。3、完整欣赏小步舞曲 说明:学生在完整欣赏乐曲时能够稳固乐曲主题的记忆,并且听辨、感受乐曲两个不同主题情绪,培养学生独立的音乐感受和见解。说明:通过视屏欣赏,使同学们以一个更直观的郊区去理解和学习作品,并使同学对作品有更深刻的记忆。引起学生共鸣,领悟音乐的美感,愉悦身心,获取乐趣,从而激起学习的情趣。说明:拓展质疑,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