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 编者按: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由它的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共同组成的。文化的大树总是在民间的土壤里深植着根系。民间文化是精英文化的背景、前提和基础,是民族文化的生命和血脉。它始终紧贴着大地自由飞翔,带着泥草的芳香,负载着灵魂的重量和祈望,记录、创造、传承着民族文化数千年的发展变迁历程和轨迹,如何在社会转型播散着强大冲击波的今天,把“根”留住,这是需要每个有良知的国人思考的问题。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物质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它包括各种类型的民间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礼仪、
2、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及其他文化艺术。是依附个人存在的、身口相传的一种非物质形态的遗产。中国是世界上无形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广袤的土地,悠久的历史,56 个自强不息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如同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保存并展现着无数各具特色的文化图卷。根植于广袤田野中的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各民族精神、情感和理想的重要载体,从文化意义上说,它是一个民族的个性和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也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它们既珍贵而又脆弱。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为西方人描述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无数的人在颤动中寻觅、探索中迷茫,书中展示的那个神秘而温情、遥远而又清晰的纳西王国,那个
3、由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共同构筑成的美丽的人类家园早已随风飘散,无处追寻,只留下梦幻般的传说让后人怀想凭吊。其实小说正是通过对消失的人类精神家园的怀念和祭奠,带着读者去思考现代文明主流文化的霸权暴力对大地及其价值的损毁。民族民间文化因其非主流性、独特性、差异性,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一种私相授受、自生自灭的状态,从未取得与精英文化同等的地位。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我们曾经拥有什么?过去的诸多世纪里,在主流知识话语之外,那些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他们是怎样生活怎样思想的?挽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就是保护我们民族文化的价值和尊严,保护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的价值和个性尊严。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那样:“对于许多
4、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社区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保护好自己文化的多元性,就是对世界文化做出的贡献。全球化运动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文化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更激发了各民族、地域、群体直到个体保护保持自己的个性与传统的愿望。今天,随着人类对民族民间文化认识的日益深化,随着政府管理保护措施的力度加大和民众自觉维护意识的增强,民族民间文化正愈益显示出勃勃生气和迷人的现代魅力。200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2001 年 5 月我国的昆曲艺术名列第一批 19个代
5、表作名单之中,同年 11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31 届大会将世界上最长的史诗中国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列入世界千年纪念名单;2003 年 11 月我国的古琴艺术又名列第二批 28个代表作名单之中;2005 年 11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申报的“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中国、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荣列榜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两年宣布一次“代表作”,一个国家每次一般确认一个项目。评选的标准主要有两个,其一为具有杰出的文化代表性,对有关群体和文化多样性具有特殊价值;其二为需要保护的紧迫性,特别是因面临社会变革等因素缺乏保护而将消失的文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类 口述 物质文化 遗产 中国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